9月11日,记者从市财政局基层财政管理局获悉,近年来,该局以“135工程”为抓手,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线,通过“组织振兴、生态振兴、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三大举措,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提升,探索出了一条独具汝州特色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组织振兴 激发基层组织“新动能”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支撑。2016年以来,市基层财政管理局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先后安排财政资金8340万元,在21个乡镇街道建设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理服务群众事项。按照“六室一厅一广场+N”模式建设标准化村室448个,打造“无围墙、无大门、敞开式”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有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平台,号召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激发村组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市基层财政管理局出真招、干实事,通过提高标准,保障村组干部待遇、发放村支部书记养老保险、提高离任村干部补助标准和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保障标准等形式有效激发村组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生态振兴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和重要内容,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农村发展的深刻革命。为让美丽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聚宝盆”,从2014年开始,市基层财政管理局积极探索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成功申报河南省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获得上级200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我市现代农林生态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初具规模,生态效益初步显现。园区内的百亩花海和薰衣草、金丝黄菊、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已经成为中心城市的“后花园”和“绿肺”,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10%,增加到现在的95%以上,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面貌,对我市区域内小气候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现代农林生态花海田园综合体在增加植被改善环境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硕平花海与湖南卫视合作的《摇啊笑啊桥》栏目,连续40余期保持全国卫视白天档收视率第一名。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开园至今累计接待全国各地100多个考察团,游客300多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创造了超过1500个就业岗位,共发放劳动报酬1860余万元,提供商业摊位500多个,有效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园区主种植的经济作物已经形成良好的市场品牌和销售渠道,在产业扶贫上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助推园区1325名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2018年底,在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补齐短板 筑牢农村发展“新根基”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为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市基层财政管理局按照上级财政部门做好“生财、聚财、用财、理财”的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成功申报升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和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争取上级资金突破3亿元,安排项目200多个,惠及群众达50余万人。
2015年以来,市基层财政管理局共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92个,以建设道路、绿化、亮化等方式为重点,投入各类资金4515万元,涉及15个乡镇、165个行政村。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了历史,太阳能路灯让村民夜间出行有了安全保障。抓住省财政厅培育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的机遇,2014年成功申报庙下镇小寨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15年成功申报临汝镇临东村、杨楼镇杨楼村2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17年成功申报河南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利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共计6435.4万元,新建12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新修道路67.3千米,种植绿化树40710棵,绿化面积达36479平方米,安装路灯1421盏,新建雨污管道22.8千米,新建公厕16座,项目建设完成后直接受益人口达20万人。在全市选取30个试点村,财政总投资3744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盘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推动了第一、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陵头镇朱沟村洁净煤生产配送中心、临汝镇东营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小屯镇河张村猕猴桃种植园、温泉镇朱寨村香菇种植大棚等20多个项目已初见成效,撬动社会资本1.3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800余人。
近年来,在市基层财政管理局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项目实施下,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及乡镇财政建设工作模式的创新受到了多方的肯定,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先后吸引了湖南省益阳市、陕西省富平市、驻马店市等36批全国地市单位莅汝交流学习。
融媒体中心记者于俊鸽 通讯员李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