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履,人生匆匆总有一些回忆,在时光中挥之不去。
周末,在家里整理书柜,无意间从角落里面翻出一堆封面泛黄的“小人书”。埋首拾掇这散落在地上的发黄“小人书”,关于“小人书”的点点滴滴开始若隐若现地浮现在眼前……
提起“小人书”,相信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生的人,都有割舍不掉的浓浓情感和独特温馨的记忆。一本本“小人书”,曾经伴随了我们的童年,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一本本“小人书”开始,我们也有幸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
“小人书”又叫“娃娃本”,都是一种通俗叫法,准确地说应该叫连环画册。看着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读着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文字,那种感觉非当今的电子游戏、变形金刚、动画片所能比拟。
记得小时候,在中大街和电影院广场,都有专门出租小人书的摊点,摊主们把一块一块的木板拼成半个乒乓球桌面大小的铺面,周围再钉个框框,中间钉上能摆放“小人书”的木条,在“小人书”上面拉上一条条松紧带或绳子把书压住,就成了供人选看“小人书”的书架。书架边一定会摆放几张条凳或者小方凳,以方便人们坐在摊前看书。坐在书摊上看,一本“小人书”薄的要一分钱,厚的也只需花两分钱。那时候,总会几个要好同学一起去,一人看一本,看完了趁老板不注意就换着看,这样一来,一分钱就能看好几本了,我们为此都互相低着头偷着乐。
有时候要看一本刚刚出版的新“小人书”则需要排队。记得那套十五集的《岳飞全传》刚摆上“小人书”摊时,同学们纷纷争先一睹为快。精明的老板看准商机,多买好几本放在摊上供人租看,着实发了一笔小财。那套书是陆陆续续出的,一般的孩子们买不全,他们便无师自通地互相商量着互通有无,以补缺憾。
那时“小人书”因价格便宜、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人人都喜闻乐见。但那时的人们生活都不太富裕,孩子们想买“小人书”,就得从牙缝里挤。为了看“小人书”,孩子们都会抢着帮父母买烟买醋打酱油,为的就是能偷偷省下一分两分零花钱作为“看书基金”。
最早接触“小人书”,是父亲单位有一个随父亲转业到地方来的同龄小孩,他家里有很多“小人书”,记得有《海岛女民兵》《红雨》《小英雄雨来》等,因为几乎不识字,就是看画面。
“压岁钱”是所有孩子买“小人书”最大的资金来源。每年春节跟着父母走亲访友,都会有几元钱的收入,这些“压岁钱”基本都买了“小人书”。那时一元钱就可以买七八本“小人书”。虽然也被父母骂过看“小人书”不顶饭吃,不顶衣穿,有时候还“恐吓”说要没收“压岁钱”。所以,每年收到“压岁钱”,都会藏到非常隐蔽的地方,什么米缸里、墙缝里、书页里。
那时候拥有几本“小人书”是非常自豪的,左邻右舍的同伴们都会羡慕地巴结半天,还屁颠屁颠地跟前撵后围着看。因为我的“小人书”越来越多,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俨然成了孩子王。每当拿出“小人书”坐在墙角津津有味地读时,左右总会伸出几个小脑袋来七嘴八舌,议论情节。在那个锁着我童年美好记忆的小木箱里,有绘图精美的《东郭先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故事耐人寻味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鸡毛信》。
那时,你若看到一群泥猴般的孩童们安静地围在一起,千万别去惊扰,那一定是他们在一起交流体会,品味“小人书”中的精彩场景。
想当英雄人物,就看《黄继光》与《董存瑞》,董存瑞手举炸药包,站在敌人的碉堡前,头上便是敌人的枪在扫射,那薄薄的“小人书”迷倒了多少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小儿郎;《地雷战》《地道战》《平原作战》等将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使得多少小儿郎精神振奋;《我爱读书》里高玉宝坐在石头上看书的样子一直深深地触动着我们,大人们总会以此来教育我们读书是多么的幸福;还有《第二次握手》,讲的是一群科学家爱国的故事,具体内容已记不太清,只记得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们那一页,害得许多小朋友都想长大后当个科学家,好跟周总理握一握手。当然还有那迷人的《三毛流浪记》《杨家将》《岳飞传》等。
在1982年中国连环画的出版数量达到巅峰后,“小人书”于1984年起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影视文化成为城乡大众文化市场的主角,人们对“小人书”逐渐失去了兴趣。与此同时,外国的卡通连环画也借助强大的宣传攻势,获得不少国内青少年的青睐。从此,中国连环画的出版陷入低迷时期。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小人书”却异军突起,迎来转机,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收藏品。
也许是当时的文化读物太少吧,那时的“小人书”不仅小孩爱看,学生爱看,连上了年纪的人也爱看。“小人书”的绘制也精细,有工笔画、水墨画、彩印版,还有电影画面的,而且不少著名画家都参与连环画的创作。著名大漫画家张乐平画的《三毛流浪记》、刘继卣画的《大闹天空》、戴敦邦画的《红楼梦》等连环画,如今都很有收藏价值。据说,现在一套1956年版50套装本的《水浒》连环画,市场参考价是近万元,看来“小人书”不仅当时人们喜爱,到现身也仍然深受欢迎。
只有巴掌大的小人书曾在上个世纪风靡中国,因为曾是童年最深的记忆,许多人步入中年,还有着无法割舍的小人书情结。
“小人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说不完的乐趣,也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也就是从读“小人书”开始,我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从而终生受益。
“小人书”之于我,是童年岁月里乐趣无穷的斑斓一页,是儿时的文学启蒙。那个年代的记忆里,注定有一页叫“小人书”。那是一个属于千千万万人的不朽时代,也是千千万万人的难舍情结。
我知道,那些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文字,从此再也走不出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