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临汝县青年广场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42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8-16

回忆临汝县青年广场

文/图 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牛鸿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1984年之前,位于望嵩路南段的临汝县青年广场是我市当时的政治、文化、体育中心。每逢重大事件,都在这里举行集会、游行和典礼。如今这个广场已不复存在,只能从记忆中回放一些片段。

临汝县青年广场的位置在今天的汝州市宾馆南,广场面积有16000平方米,大约能容纳5万人左右。现望嵩路与中大街交叉口在当时被称为十字路口,是广场的北进出口,从十字路口到广场这段约200米的路可以说是临汝县的前门大街,而广场则是临汝县群众心目中的“天安门广场”。十字路口西南角是临汝县第一回民食堂,东南角是国营临汝县中心食堂。从路口向南走大约100米路东是县委招待所,路西是人民影院的后门。路两边遍布茶摊、瓜果车、南北干货摊,卖眼镜、皮带、饰品、玩具的叫声此起彼伏。县委招待所大门两侧各有约30平方米的山墙,穿着中山装的宣传工作者经常在这里画宣传画,各单位安排人员轮流在此写大字报,并向墙面上粘贴,甚至还有人拿着铁皮话筒在现场进行演讲,声音洪亮,激昂饱满,旁边的群众也随之高呼口号,高潮迭起。

1976年,临汝县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先进代表在青年广场电影院门前合影


广场口的东西两边各有一个老奶奶和一个老爷爷的甜酒汁子摊,这种甜酒配鸡蛋的摊架好像现在庆典用的花篮,高约1米,底大腰细,顶部有面盆一般大。摊位上对称放着两个架子,一个放水、鸡蛋和碗,一个是带风箱的煤火,火上的铜瓢里翻滚着甜酒汁子的白花和金灿灿的鸡蛋。老人在中间操作,架子上的鸡蛋、白玉瓷碗、调羹勺、抹布、白糖、红糖放得井井有条,3毛钱一个鸡蛋,5毛钱两个鸡蛋,甜香的味道弥漫整个广场口,我也只有在偶尔生病好了以后才能享受这个美味。

广场最南端是标志性建筑主席台,主席台东西长100米,基座采用不规则大青石拌水泥垒切高约3~4米,中间呈弧形。上面是硬山式建筑,高约6~7米,长约50~60米,东西是用于化妆和休息的配间。主席台利用率非常高,每遇喜庆和典礼,基座和横额上必用红纸书写庆祝内容,批斗、忆苦和宣判必用白纸书写声讨内容。作为小学生的我,曾经在老师和长辈的组织下,参加了几次印象较深的集会和庆典。

1974年秋天,武汉军区在小屯和庇山举行军事演习,其间常香玉来慰问子弟兵,专程到青年广场给广大干部群众演出,我也有幸观看了此次演出。当时,各单位的人员很早便在广场南端的两个进口和北端的进口集合,主席台下方的场地打扫得干净整洁,并且用白线画了网格,网格内用红字写着文教卫生、财贸、公交、城关公社等单位的名称,各单位人员在戴着红袖章的工作人员指挥下有序到指定位置坐下。演出开始后,演员们没有用伴奏,都是清唱。记得常香玉大约唱了四五首折子戏,人们掌声雷鸣,欢声鹊跃,高喊着“再来一首、再来一首”,排山倒海的呼声向主席台传去,常香玉高兴地鞠躬致礼,又唱了《花木兰》和《破洪州》。

每年的知青上山下乡都在这里举办欢送会,十多辆卡车上彩旗招展,毛主席像挂在卡车的龙门架上,知青们穿着绿军装,背着背包、提着脸盆,有的高兴、有的哭泣。父母的嘱托、亲人的握手、领导的讲话、群众的口号汇聚成依依惜别的深情。难忘的是1976年给毛主席开追悼大会,主席台基座100多米的周围摆满了全县各单位敬献的花圈和绶带,毛主席的巨幅相片在主席台中央慈祥地注视着下面悲伤的群众,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相片周围,广场中央矗立着30米高的国旗,人们噙着眼泪向毛主席鞠躬再鞠躬,大功率扩音器首先转播北京的追悼大会实况,北京的追悼会结束后,当时的县委领导在基座下面致悼词,召开本县的追悼大会。这些花圈和毛主席像在广场大约摆放了一个月左右,每天都有荷枪实弹的民兵执勤和群众代表守灵,隐约记得花圈撤出的夜晚青年广场的电影院放映的电影是《长征组歌》。

改革开放后,青年广场的政治作用主要是每年春秋两次的犯罪批捕大会,会议的主角是宣判的流氓混混,而观众主要是在校的青少年学生,现在回忆起来那真是活生生的法制教育课。1983年国庆前的一次宣判大会,人们现在提起来仍记忆犹新。当时现场大约有20多辆卡车从公安局南面的十字街一直延伸到青年广场,每个车上大约有10名左右的一般罪犯,执行死刑的则是一囚一车,五花大绑,脖子里挂着罪名、人名的白纸黑字牌,当时宣判执行死刑的大约是7人,其他罪犯在后面依次跟着绕城一周,然后将死刑犯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临汝县人民文化馆旧址


20世纪70年代的广场东侧由北向南依次是县委招待所、电影管理站和县总工会大楼。总工会大楼是一座红砖的三层苏式建筑,主楼高三层,南北配楼两层,进入大厅是水磨石地板,顶部是欧式水晶吊灯,迎面的东墙上是大海日出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国画,大厅东西厢房水磨石楼梯通向二楼,上面是阅览室。大楼的角色几经转变,印象中它的政治功能是这样转变的:阶级斗争展览馆-县中队消防大队-县总工会-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城关工商所-望嵩路工商所。大楼的后面是县露天剧场,大约建成在1974年左右,舞台在南端,中间是水泥板凳。工会大楼的南边是售票口,北边是剧场进出口。这座剧场最辉煌的时段在1977年至1981年,当时有县豫剧团和曲剧团轮流演出,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园丁之歌》《枫叶红了》《铡美案》《秦香莲》《十五贯》等,一个剧目连演30场,场场爆满。尤其是《朝阳沟》,能演50~60场,绝对的中国好声音,知名作家李准曾亲临现场,称赞这是绝无仅有的空前盛况。记得有一年夏天,晚上渴望看戏的人们挤塌了工会大楼东门的楼梯围墙,砸伤了几个人。

广场的西边由北向南是皮麻社、临汝县文化馆。皮麻社院里建有防空洞通往电影院,70年代的县文化馆集文化局、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为一体。进大门是一个环形水池,里面有假山,中间是毛主席语录纪念碑,沿中轴线向西两边是展览橱窗,橱窗南北各有一个六角亭,中轴线西端是主要展室,里面曾创作泥塑《收租院》。南六角亭的南边有一个月亮门,俗称圆圈门,里面有大户人家的两处宅子,宅子被当时的文化馆馆长张久益利用得淋漓尽致,窗子下面镶嵌着汝帖,屋里住着临汝县当时的文化名人,有唐子正、范绍增、范应、屈江北等。小屋虽矮,一年四季时令花儿盛开,竹影摇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文化馆大门西侧的广场中间是70年代后期建起的县当时唯一的灯光球场,每遇篮球比赛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当时最厉害的球队是县高中、县医院、粮食局、邮电局、工具厂、机械厂。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都有人在此打篮球,真正的物尽其用、全民健身。那时的体育比赛各单位都踊跃参加。

广场的北边是临汝县人民影院,和主席台遥遥对应,童年的记忆里主席台高大神圣,电影院日夜向往,影院每月上映什么电影,月初便用大招牌固定写在放映楼东边的售票口墙上,若是新影片便用红字标明,新影片一般放映2~3天,白天不间断,晚上放两场。电影院正门是2米高的台阶,正门下面的广场上有手工绘制的电影海报,这些电影海报大多由唐子正、李志强、张太昌等汝州名家绘制,新的海报压旧的,当时如果随便收藏1份,现在也价值5000元。电影院南高北低,与广场落差大约有2米,西边的阶级斗争展览馆高出广场约1米,那时的广场白天阳光灿烂,夜晚星光闪烁,中间行走的人们不羡慕、不攀比,最大的愿望是到南端主席台戴上大红花、到北端的影院看电影。

1984年冬,主席台被拆除。1985年春,崭新的工业品市场花枝招展地呈现在富裕了的人们面前,从政治集会到衣食住行的商品经济的转变,青年广场完成了它不算遗憾的归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