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宋乐义 通讯员杭高博)“目前,PM 10、PM 2.5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处于下降状态,当前最重要的污染因素仍是臭氧,要围绕臭氧污染加强协调调度、综合施策、精准管控,把臭氧污染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7月8日,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相关负责人在环境攻坚战重点工作调度推进会上强调。
为持续深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我市进一步完善由环境攻坚办、空气自动站、智慧环保专家组等组成的空气质量联合分析研判机制,适时监控空气质量数据、分析污染成因,结合气象变化及监测结果提出空气质量研判建议,指导大气污染管控工作。
根据分析研判,我市围绕影响优良天数的臭氧污染实施重点管控,协调工信、城管、商务、公安、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属地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涉VO CS企业的检查监管;实施涉VO CS企业错时生产;加大露天烧烤清理力度,对油气回收装置和装卸油时间进行核查,同时加大对油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加强对学校、医院等主要路段的车辆高峰期疏导,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汽修厂进行加密检查,禁止企业露天和敞开式汽修喷涂作业;加强对重点区域内重点时间的洒水降温,增加空气湿度,确保臭氧管控取得实效。
据市环境攻坚办相关人员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环境污染防治百日攻坚集中会战,集中全市人力、物力、财力,聚焦“散乱污”排查整治、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治理、扬尘治理、重污染天气管控、“三场一矿”全面达标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集镇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等十大领域,以小屯镇、蟒川镇、陵头镇、寄料镇、庙下镇、汝南街道等6个重点乡镇为主战场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市攻坚办强化督查检查和问题核查整改,累计发现问题405个,截至目前已销号374个,以强有力的问题整改推动环境质量提升。同时,环保、公安、交通、城管、住建等部门就重点区域周边货车闯禁限行、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治理等开展夜查、晨查,并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涉污违法行为,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2起,罚款310余万元,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确保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截至7月7日,我市PM 10浓度为106ug/m3,同比下降18ug/m3;PM 2.5浓度为58ug/m3,同比下降1ug/m3;优良104天同比增加7天,实现了PM 10、PM 2.5、优良天数“两降一增”,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