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家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落户弘宝汝瓷文化园永远的辉煌简讯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9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7-05

永远的辉煌

———评夏坚勇先生《湮没的辉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晓伟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优秀的散文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清新隽永、生动活泼,在精神层面上也见解独到、意境深远。在人心浮躁、低俗文化横行的今天,散文无疑可以涤荡人的心灵,填补空虚抚慰焦虑。

历史大文化散文,则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感悟,融智慧之美和真切的人文关怀于一体,而更具艺术感染力和文学魅力。

《湮没的辉煌》这部文化大散文,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其作者是我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夏坚勇先生的力作。作品以散文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写出了自己行走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怀古幽思,追往历史、反思人生。理性的哲思后有热烈的情感。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用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历史见解,从断壁残垣中,西风古道间,描绘出一个个历史时代的变迁,一个个历史时代中文化精神的涌动和流变。他用冷冽的忧患意识穿越历史的空间,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任何作品受到欢迎的原因自然有所不同,但应当承认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激起了读者心底的共鸣,震颤到了思想中最为敏感的部位。夏坚勇先生的这部作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在时空的变迁中把地域的文化特色演绎得顺畅淋漓,给予今天仍然生活在千百年前就存在过历史中的人们以无尽的启示。环境变迁、人治弱化,共同的原因造就了多少历史风云岁月的风雨沧桑。

在他的笔下,既有纵横捭阖的宏观大卷,又有精致细婉的微观体悟;既流溢着历史诗情的浓郁柔丽,又弘扬着现代意识的飞天啸吟;既在不动声色中拥有内里乾坤;汹涌澎湃却不失稳重骄矜,又天马行空,回眸一顾却尽显生命沉重。

然而,在这部作品中,夏坚勇先生的口吻却很平淡,他没有过多地写什么轰轰烈烈、沸沸扬扬的大时代、大背景,没有写那些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和事件。

他认为,读历史,主要是读人,而读人重在通心。读史通心,才可望消除精神障蔽与时空界隔,进入历史传统深处,直抵古人心源,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首篇《寂寞的小石湾》中,作者从一个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都不太有名的地方挖掘出一个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人物来,在这个小人物身上,他写出了许多历史上大人物、大事件、大时代所无法表达的感受,而这些东西,这些人物,才正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夏坚勇先生的这部《湮没的辉煌》,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其实,历史文化传统永远是一座精神富矿。我们创造并书写了历史和传统,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读人通心,与古代历史传统对接,与古人心灵撞击,传承的是一个永远追逐的中国梦,传承的是一颗永远跳动的中国心。

作者认为,在读人、通心过程中,不仅仅限定在作为客体对象的历史人物身上,同时也应对于作史者进行体察,注意研索其作史的心迹、探其隐衷,察其原委。

在《湮没的宫城》中,作者笔锋一转,从湮没的宫城中将一个王朝从开国时政治上的清明到覆灭时的骄奢腐败描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对一个王朝的兴盛衰落分辟得无比透彻,同时又让人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沉重。而在诸多篇中,作者不惜用大量的文笔描写中国古代的文人琐事。从历代王朝对文人的态度中道出历代文人在当时受到的礼遇和迫害,把历史事件和历代文人的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部中国历代文人的兴衰史,也正是中华民族历代王朝的兴衰史。

在《驿站》中,他提到了诸多历史人物与事件:“跑马崇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贵妃,驿站骚人墨客的墙头诗,国破家亡双泪暗、题词驿站墙壁的花蕊夫人,有心杀敌、无力报国的陆游,元白之交等等,为我们描摹了驿站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

《东林悲风》描写的是晦暗的明朝。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这群东林党人,在政治上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这无疑会触动龙鳞,引来猜忌与杀身之祸。作者悲咏的似乎是身为文人的无奈,但实际上仍是对其时朝廷的极力抨击。正是因为内忧外患的环境,才会产生忧国忧民的激进知识分子,才会让疑神疑鬼的末代皇帝坐卧不安,深怕他们来褫夺自己的皇权。东林书院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要被毁弃的,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特别提到了《红楼梦》和其作者曹雪芹。作品中曹雪芹的凄凉遭遇不仅让人为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悲哀,同时他为那部未完成的、让人魂牵梦萦的传世之作《红楼梦》而悲哀,引用作者的话:“还我一本完整的《红楼梦》!当年因经济原因而失去的,今天我们愿用堆成金字塔那样高的银子赎回,用我们民族的名义担保。”

我想,这不仅仅是作者沉重的感受和呐

喊,也应该是后世之我们的心声吧。

夏坚勇先生说:我始终有一个野心,就是想尽可能拓展散文的疆域。

在人们的印象里,散文历来是一个分量很轻的文体,无非拣点边角料,描摹点风花雪月这些小情调。但他认为,散文也可以是“大”的,这种大不仅仅是体量上的大,可以上万字甚至数十万字,更重要的是它能体现一种厚重深邃的气度与情怀。《湮没的辉煌》这部作品,将他的这种观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历史并不是没有生命的,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漫漫长河,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在文化历史中紧密相连。这部作品一方面大气磅礴,潇洒自如,一气呵成,让读者随着他的情绪时而喜极而泣,时而深沉愤慨;另一方面,这部作品一唱三叹,一步一回首,低沉的基调,悲怆的氛围,一次次让我们去思考历史、自然、人生。作为一个文化意识较强、颇具历史感的散文作家,他尽管行文匆匆,却能俯仰古今,见微知著,从尘封的资料中和平淡无奇的山水中挖掘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而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相沟通,哲理与形象相交融。

追寻着心中的“童谣”,对在金戈铁马中遭受蹂躏的过去、不再人云亦云地将罪过归咎于某一个无力回天的历史片段。他认为,历史的失落该有历史的更深层的本质的,历史的源远流长也正是因为它有令人悲痛的过去。正是有了老人的睿智,有了中年的感悟,有了孩童的心情,方有正视历史的勇气。

在这系列的散文作品里,我们可以通过感性的文字,跟随作者以另一种眼光重读历史,阅读在苍茫历史中的一个个鲜活而丰富的人,了解个体创造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又深刻体味到历史的无可奈何和人生命运的难以言喻。

历史大文化散文,是对历史的感悟,更是由于作者对人类历史的独特见解和高度重视。这正是这部作品的耀眼亮点。

“一切都已过去了,都已坍塌在历史的风雨中。”

夏坚勇先生在《驿站》一文结语中的口气仍很平淡,平淡得如一位哲人。

但他正是从那平淡的无奈中,写出了这部让人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作品来;正是从他平淡的口气中,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些不平淡的东西在不安地涌动,为我们悠久的历史,为我们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我们那些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永不磨来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为中华民族那永远不会被湮没的辉煌。

历史的长河仍在奔腾,我们的追梦永无止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