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队长,我们果园的桃子熟了,今年的桃子又红又大,还甜得很,喊上工作队同事来果园吃桃子吧。”
“桃子的收成怎么样?好卖不好卖?有啥我能帮上忙的地方只管说。”
“没事,真没事,就是想着你们工作队给我们办了这么多好事儿,想让你们来吃几个桃子。”
“中,这几天村里事情多,等忙完这几天一定过去。”
这里打电话的一边是米庙镇焦岭村的贫困户何风英,一边是市农业农村局驻焦岭村工作队队长马艳君。
今年57岁的何风英籍贯四川,由于地方口音重,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为“小四川”。2016年12月,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何风英一家人作为焦岭村第一批脱贫户光荣脱贫。
脱贫后的何风英虽然自己致了富,可心里还时常想着工作队的好,因此就有了开头一幕。
“何大姐多次邀请我们工作队去品尝她的桃子,给我本人都打了好几个电话,推脱不过,现在去村里,刚好路过何大姐的果园,咱们就一起去看看,你们还能给果园宣传宣传。”马艳君说。
6月26日,记者跟随马艳君,来到了位于米庙镇随庄村的果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油油的桃树,绿的叶、红的果挂满了枝头,心情顿时感到愉悦和爽朗。
“你家的桃园有多大面积,这一年能收多少桃子呀?”
“这不是我的桃园呀,我是在替果园的主人管理这片桃园”。何风英见记者有些疑惑,就主动讲起了她与果园主人的故事。
“我们1992年在西藏做馒头生意时,遇到现在的果园主人———米庙镇随庄村的随占松。当时,随占松家很是困难,在西藏无亲无友的,有什么事我们能帮的就帮帮他。在我们馒头店生意快不干的时候,就想着把馒头店转给他,但是当时占松没钱接管馒头店。我就说服家人,把馒头店包括机器设备无偿地转给了他,占松一家人也通过经营馒头店渡过了难关。由此,我们两家成了世交。”这一片桃园是几年前随占松家承包的,后来他儿子博士毕业,全家到外地生活了,随占松就把这个果园生产经营权全部交给何风英管理。
“占松一家人对我很是放心,我也把果园当成自家的园子,施肥、修剪、浇水、打药、除草等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果园的各项开支及果子收入,我都一一登记,及时将账目给人家报过去。人家信任咱,咱做人做事也得凭良心。不过功夫是真没白费,去年,除了我本人有稳定的收益,还带动焦岭村李老红、宋轻、宋素琴等贫困人口来果园务工,每人每年增加2000块钱以上收益。”
何风英说,果园施的肥大多是有机肥,防治病虫害用的药物也是绿色环保无公害药物。“不信你们都尝尝,我的桃子可甜了。”说着,何风英从筐子里随手拿起几个桃子递到记者手中。她家的桃子个大,色泽红艳,放在嘴边,轻轻一咬,口感软糯味道清甜,果实甘液顿时充盈整个嘴巴,身心疲惫也消失了。
看着丰收的果园,望着满脸都是汗水的何风英,记者心里竟然涌上一丝莫名的感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用在何风英身上再贴切不过。
“这些拿到工作队让工作队其他同事也尝尝,地里产的东西,不值几个钱,再说我给你打电话,实心实意想让你们尝尝。再说了,你们工作队几个人,为了贫困户吃住在村,没日没夜,你们为我们做恁些实事、好事,吃我几个桃子,不算啥……”何风英风趣地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于俊鸽通讯员
牛丽萍 马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