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市委办公室机关党支部召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暨专题组织生活会中招考试今日开考陈天富调研指导档案工作致富的希望,在牛角岭村萌动青山后村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8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6-25

脱贫攻坚一线系列报道

致富的希望,在牛角岭村萌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慢慢揭开蜂箱的盖子,密密麻麻的土蜂嗡嗡着上下翻飞,轻轻地拿起一张网状的木框,看着网上一层乳白色的蜂盖,蟒川镇牛角岭村2组贫困户冯字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两天不见,这个框子的蜂蜜可满了,该割蜜了!”

今年52岁的冯字养殖土蜂已经两年了,如今他的土蜂已发展到24箱,勤摸索的他自学成才,已是养蜂的“土专家”。

“一箱蜂一年可收15斤左右的蜂蜜,我养的蜂一年可收蜜300来斤,一斤能卖80块钱。咱这人不会坑人,蜂蜜不仅是土蜂蜜,而且不掺一点假。我养的蜂从不喂糖,冬天快来时,收蜜的时候不收那么净,剩一些让土蜂过冬吃,蜂吃了自己酿的蜜还不生病。所以我养的蜂分群快、产蜜多、质量好,顾客都是跑到家里买,不愁卖。”冯字自豪地说。

冯字一家三口人,一年养蜂能挣两万多元,技术越来越熟练的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他家不远处的山沟里,1组村民冯晶正弯着腰在核桃园里除草。刚下过一场雨,地里的杂草都在疯长。冯晶锄累了,一边擦着汗,一边望着一人多高的树苗,栽了一年半的树苗已开始挂果,青青的核桃鸡蛋大小,这让她很是高兴:“去年过罢春节驻村工作队才给俺发的树苗,想不到去年都挂果了,有的结得还很稠,怕把树累死,一些果都掐掉了。今年树还得再修树形,结的果还不少。”

她说到这儿,一旁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张建国插话说:“你知道这树可是花了老大代价了,去年一棵树从卢氏运回来都划十几块了,花了二、三十万,免费发给咱贫困户,长不好真对不起工作队一片苦心啊。今年一定把树形管好,不让它长那么高,让它往两边长,长成圆形,对结果有利。3年后就可以进入盛果期,每亩地收益都在两千元以上,这薄皮核桃好着呢。”

听了张建国的介绍,冯晶哈哈一笑说:“听你一说,真得管好了!这可都是宝啊!”

由于刚刚下过一场雨,再加上阴沉沉的天,一阵阵凉爽的风儿吹过大街小巷,一些村民在树荫下悠闲地聊着天。1组贫困户杨赖和老伴坐在门口的核桃树下,正商量着下午去坡上给牛割草的事。一边的木栅栏里,堆放着用铡草机铡碎的青草,两头牛在牛棚里倒着沫儿,铃铛作响。

“我养牛好多年了,家里有几亩地,都是山坡的小块地,大型机械进不去,还得靠牛犁地,没有牛不行啊。另外运气好,两头牛一年还能产两头小牛娃,养一养还能卖万把块钱,对庄户人家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咱老了,出去打工又不中,就这在家种地养牛都行。”

村主任李钳子告诉记者,村里这样养牛的贫困户有13户,养羊的有七八户。他正说着,1组的贫困户杨怀滨赶着一群羊去放牧。杨怀滨原先一直在外地打工,8年前得了脑梗,留下了后遗症,就回到家里搞养殖。现在他的羊群已发展到45只。当记者询问他养羊的收益时,他用含糊不清的言语说:“两年卖一次,可以卖一万多元。”

记者了解到,以前困扰村里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水,村民过去连吃水都是个老大难问题。由于缺水,地里的庄稼一直靠天收,根本谈不上其它发展。2018年8月,在村子南侧3公里处打出了一口193米深的甘泉井,村里一下子解决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有了充足的水源,村民们看到了村子的希望,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开始发展薄皮核桃等特色种植,建起了矿泉水厂,产业脱贫的梦想在村民们的心里一点点萌动。

养殖土蜂的冯字,种植薄皮核桃的冯晶等众多贫困户,在火车旅馆打工的张玉梅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不等不靠,加入到脱贫致富的行列。

站在村内的高台回望整个村子,盛夏的牛角岭,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一片片孕育着希望和财富的农田里,核桃树、花椒树迎风摇曳,给这个美丽的山村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 黄耀辉 宋乐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