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蟒川:此山此水此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解读(四十七)公园童趣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7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6-10

云水蟒川:此山此水此地

赵爱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从来还没有这么全面翻阅过蟒川,就像翻阅一本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虽只是走马观花的东奔西走,南“睁”北看,且还是随大部队集体行动,但是可以说,蟒川,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你尽收眼底,也尽收心底了,你已经让我如坐云端,浮想联翩……

5月25日,受邀参加了汝州市作家协会与蟒川镇党委政府、汝丰焦化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汝丰杯”“走进云水蟒川感受特色之美”文学采风活动。40多位汝州骨干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在主办方的精心组织下,分乘两辆中巴车,从城区出发,在牛角岭集结,到周赧王陵、天子坟寺怀古,抵冬青沟探幽,赏罗圈冰川遗址,游半扎古寨,参观戴湾新貌,体验硕平花海,与汝丰焦化公司高管座谈……说翻阅蟒川,也可以说是翻越蟒川,上了山,下了川,看了景,见了人,行色匆匆,不亦乐乎。在火热的阳光下,文人们投入火热的一线,少了严肃矜持,多了返璞归真,寄情山水田舍,更是激情洋溢,自由自在,或嘁嘁喳喳,或大笑开怀。不过,在轻松之下,总能感觉出还隐藏着什么,你看,手机不停拍照,不时在冥思苦想,更有人不停在本本上写写画画……文人的心思你都不用猜,表面的多么轻松,都压不住要拿出作品一比短长的那点私心,更何况在活动启动时,汝丰焦化老总李转伟被现场气氛感染,临时动议:除活动开销之外,再拿出20000元奖励采风中的佳作。不尽展才情,岂不虚了此行?

蟒川,我不陌生。在汝州上班近30年了,虽然没在这里工作过,但来的次数还真不算少。就这次要去的地方,以前去过的就占多数。要说实话吗?那就是对蟒川的印象并不算好。

“两山夹一川,汝河贯中间。”这是汝州的地貌特征。两山,指南山北山,蟒川,就位于南山,与我的家乡小屯,我曾工作过的寄料迤逦相连。大自然很是玄妙,汝河川百里沃野,盛产稼禾,而南北两山,粮食不丰,却都有丰富的矿产,以煤、铝矾土、石灰石为多,而在矿产之中,又以南山为最,真是各有优势,各有特色。就这样,南山的这三个乡镇,因这矿产,都成了“大镇”,经济实力强,老板富人多,即使普通百姓,下窑挖煤,焦厂打工,开车运输,挣钱也比别处容易得多。那你说,你咋就对这里印象不老好呢?

记得第一次到蟒川,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我在汝州市委宣传部新闻科。一天,随同事各自骑辆铃木摩托,到胡沟煤矿采访。那时汽车很少,像我这种新兵蛋子,因为工作的关系,能有摩托作工作用车,那是很牛很牛的了。胡沟煤矿就在蟒川境内,焦古山麓当时都叫焦古山,现在开叫蒋姑山了,据文化学者郭鸿志说,就应该是蒋姑山,因为山中还有蒋姑庙,而焦古山是叫“转”了。不过直到现在,发往那里的班车还都写着“焦古山”,可见约定俗成之厉害,改正错讹之艰难。摩托轰鸣着向南,刚出城便是四十五里虎狼爬,车便扭扭歪歪爬坡,路是沥青路,但破损了不少,坑坑洼洼,不时地跳跃腾挪,好心情便倏忽而散了。但还不是蟒川地界,越往里走,坡度越陡,路况越差,路面的尘土越厚,这尘土多是煤灰,稍有风吹,或是拉煤卡车走过,便尘土飞扬,迷得眼难睁、口难张,不论房舍,还是草树,行人的脸,都蒙着一层灰,越近煤矿,这灰越厚,越挥之不去。而山坡上的树、荆棘、草,越来越稀疏、干巴。那是个有水快流,大办煤矿的年代,国有、集体、联办、个体煤矿遍地开花。胡沟矿是其中的老大,矿周边也显示出了“老大”的黑,尽管受到了矿上热情接待,但蟒川,在我心中多少是有点凉了。

后来,又到蟒川不少次。人都是一等一的实诚豪爽,但景象倒是让人提不起神。我知道了,星罗棋布的煤矿给这里带来票子和就业,也带来了很多令人讨厌、头疼不已的“副产品”,水脉被破坏,水被抽干,山越来越不滋润,越来越少绿色,耕地、房屋塌陷裂缝,那些傍着煤矿殷实富足的村子因此而矛盾丛生,纠纷不断,成了上访告状的集中地,让镇里苦恼不已。其实,这里环境恶化带来的不便我也有切肤之感。寄料镇、小屯镇与蟒川镇山山相连,都是矿业大镇,我在寄料工作时,连机关都吃水困难,最艰难时,连洗脸水都没有。我的家在小屯一个平原村,既离朝川矿务局不远,又离汝河很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盛产大米,可在不知不觉中,一粒大米也不能产了。门前一条河,小时常在里面扑腾,可不知从何时起,一滴水也不见了,被垃圾吞噬大半,一丈多就出水的压水井被挖到40米,又淘到60米,只能用电泵抽水……这种变化,使我不止一次想,什么叫沧海桑田?眼前的就是,如此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也许三五代,也许十代八代,我们可爱的家乡,最终会变成不宜生存的荒原。

而这次在蟒川,“沧海桑田”的感觉又一次缠绕着我的大脑,而这种变化,有人力的,有自然的,有立竿见影的,也有如抽丝剥茧的。

早七时许,车行山间,峰回路转,不时可见收麦的人、车,在峰、谷间时隐时现。今春大旱,几无降水,山间地块又小,多不能浇,能有收成已很是不易了。路是水泥路面,光碾碾的,像一条跳跃的大蟒麻溜地往山里钻。路边是栽得齐整整的树,有法桐、槐树、侧柏,间有灌木,还有月季花,密密地屏障一样从车窗闪过,不少树还用支杆牢牢地撑着,表明它们在这儿生活的时间尚短,还需外力帮衬。“瞧,那就是枣园矿,我在那儿下过井。”常文理老师手指车窗外,叙说着井下挖煤的岁月。顺着他的手指,除了绿绿的林带,任啥儿也没有看见。“看,那就是渣堆,除了这,矿上啥都没有了,一间屋子也没剩。”他自言自语道。我又往外努力看,终于在绿带缝隙看到一堆灰中泛黄的渣堆一晃而过。煤越挖越少,濒于枯竭,加上国家对小煤矿的关闭整合,曾让蟒川干群又是欢喜又是忧的煤矿,如今似乎彻底消失了。是呀,从来没一种东西能逃得出时光的魔咒,也从来没有一种东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好比阳光之下,必有阴影,阳光愈亮,阴影愈浓,自然就是大课堂,时时处处在教授辩证法。

车停牛角岭。这是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与宝丰、鲁山两县搭界,过去少有人来。这几年,“脱贫攻坚”盯上了这儿,牛角岭越来越热闹了:驻村工作队来了,市领导也不时往这儿赶,有几次干脆就夜宿这里,和村里一块儿商讨挣钱的门路。去年有一个新闻传遍了方圆左近,在网上也火了一把。工作队为村里打了眼193米的深井,刚好打到了龙脉上,井水自动往上喷涌,煞是壮观。网友“冯学冯”看来是牛角人,在网上留言:“终于有水了。以后好说媳妇了。”听说,井水量大,甘甜无垢,村里建起了纯净水厂,马上就要投产了。

走下车来,抬头便见长长一列火车车厢停在高处一块儿平地上,嗬,这就是新近开业的火车旅馆了,听说车厢是从唐山运回,拉进深山,很费了一番大周章,刚刚进山,便引起轰动了。拾级而上,平展的地面铺着光滑的石板砖,邻近车厢,是橙黄色漆的斜坡顶木屋,水冲式厕所。真心想去火车旅馆“尝鲜”,却也只得客从主便,先参加启动仪式。也就在仪式上,镇党委平向阳书记说,李转伟老总决定对在火车旅馆消费的游客凭发票给予补贴,以此支持家乡脱贫攻坚,李转伟老总发言时又加了码,再出20000元,奖励这次采风中的优秀作品,引得大家很是高兴一番。

简短仪式之后,大家又上了中巴车,往山的更深处去。很快便到了天子坟寺、周赧王陵,这两处所在纪念的是同一个人,东周第25代君主,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姬延。大势所趋,无力回天,一个“赧”字,说不尽其中的无奈与辛酸,而在今人看来,荣辱是非俱往矣,经过积淀发酵,又变成了当地人述说不尽的历史文化。而因失国蒙羞而死的周赧王姬延,其后人为了纪念他,纪念周朝,就以“周”为姓,他就成了周姓的始祖,第三届周氏拜祖大典今年四月刚在这里举行,海内外周姓后人上千人在此拜谒,极一时之盛。失国而始祖,其中的味道,颇耐品咂。

冬青沟与赧王陵紧邻,之前已游过一次,夹岸高山,绿树莽莽,沟随山走,九曲回肠,流水汤汤,清幽洗心,尤其是水中众多的小螃蟹,很能逗起小孩大人捉一把的欲望。只是这次,春旱弄得沟底不见水流,大家便有些失望,稍往里一探,便怏怏而归。北方的山,姿色并不逊于南方,但景色不如人者,唯在缺水,所谓有山无水不精神。冬青沟,呼唤着流水,而这流水,有待于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

重回牛角岭,到火车旅馆午饭。古老的历史印记与现代元素同时袭来。村落正按照特色旅游业的方向,分“乡趣”“乡邻”“乡语”等单元进行综合性改造。从村中竖立的汉英双语的木制板上得知:“乡趣”是将村民废弃的打麦场改造为儿童乐园,利用废旧木头改造为跷跷板、梅花桩,利用废旧轮胎搭建秋千、跳跳圈等;“乡邻”是平整荒废的场地,设置台阶,使不同高差的街与街相链接,形成立体多变的空间,同时顺应场地的高差关系,在树下设置石桌石凳,塑造出老百姓茶余饭后小聚的交流空间;“乡语”是利用空闲院,打开原有封闭围墙将空间扩大,并与相邻街道相互渗透,形成街心公园……村还是那个小山村,而小山村已非昔日,正在发生着美妙而动人的嬗变。饭店是城中一名店的分支,师傅也是来自城中店,那个让食客啧啧称道的醋闷鸡据介绍是市领导专门让他们到外面学来的特色名吃。

半扎,去过多次了。它曾是襄洛古道上的一个重镇,想当初应是行人如水,不绝于途,店铺绵延,声语喧喧,素有“吃不完的大营饭,住不完的半扎店”之说,繁华可以想见。如今,时事变迁,一条条通衢在其或远或近处伸展开来,昔日的要道反倒成了少有远行人的仄仄小路,繁华街市归于沉寂,只留下些许残迹供人瞻看:一条蜿蜒的小道窄巴巴地穿村而过,路两侧或多或少的青砖黛瓦木板门的老房子夹杂在红砖预制板搭建的新房中间,直抵房檐的铺板上还依稀有漆字的痕迹,引得有心人费心猜读,房顶的五脊六兽还有零星的站立,任时光流淌而默默无言,古砖墙上拴马桩的遗存让年轻人唏嘘,有老房子的门脸被大铁皮遮住,原来是为防贼偷那精美的砖雕木刻。村边有条小河,河里有龙泉,山泉水从一条龙嘴里长年不断地往外吐着,据说从没间断,妇女们像她们先辈一样围着龙泉在洗衣,河上有座石拱桥,桥面的青石上铁轮大车压出的两道深深的车辙让人发出深深的叹息。半扎最扎眼的古迹遗存是关帝庙,穿过二层青砖小楼小小的拱式小门,便进入了庙院,当头便是一处大殿,关帝爷巍峨威严地坐着,回头,原来门口的二层小楼从里看是一古朴的戏台,据说是清乾隆时修的。关帝爷对着戏台,只是已无戏可看,自身倒成戏了,任人赏鉴。

戴湾是非贫困村,在这里,看到了村党支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新建房屋配备干净独立的卫生间,有统一的下水管道,新建了污水处理设施,每天有保洁员打扫街道卫生,垃圾车运送垃圾,而且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村党支部网上注册了“蟒川镇戴湾村的名片”,只要登录,村里方方面面一览无余。我在村部扫了二微码,立即进入其中,有村宣传片,设有党建学习、民俗文化、党员风采、本村村志等版块,显示登录人数将近5000。

罗圈冰川遗址,位列世界四大冰川遗址和“河南省十大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之首。当站在光秃秃的半面山坡,你会感到失望,实在没有观赏性。可你“百度”一下,这个遗迹属元古代震旦纪,距今6~8亿年,那时候,我国大陆范围内才出现几块陆地(岛),说沧海桑田,已不足以形容其古老,比照当下,会感到宇宙洪荒之伟力!

硕平花海,不能不说。这几年,汝州人气日盛,逢着假期,车水马流人潮涌,不少都是为睹这万亩花海,单单其中的一个游乐项目“网红桥”,在抖音、西瓜小视频上的点击量就数以亿计,引得湖南卫视也来组织、播映竞技战队赛况,很是大大出风头。它是一个田园综合体,位于蟒川西部,涉及11个行政村,总规划面积3.96万亩,总投资15.6亿元。在这贫瘠荒凉的山坡上,“打造全国最美最大的花海、最大的草花种子繁育加工基地、最大的地道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最大的木本油料元宝枫种植基地”。目前已成规模,春来岭上,鲜花成海翻浪波,绿树茵茵起冠盖。建设者谁?河南蒋姑山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老总过去是蟒川知名的矿业大亨,我与他相处过,用他的话说,光拉矿石付的运费每年就以千万元计!年齿渐长,心归平静,陡生补偿心理,要投巨资恢复家乡生态,种花草种树木,同时依托花草树木发展旅游业,发展中药饮片厂、油料加工厂、生物制药厂,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重回人间,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青山混沌,青山无语。可山岭上那风力发电机转动着的巨形叶片在诉说,岭地上那闪闪发光的晶体发电板在诉说,昔日的能源大镇,没有因为煤的枯竭而失去活力,在由太阳、在由风供给着干净的新能源,比煤更干净,比煤更持久,没有了煤,蟒川依旧可以是能源大镇,依旧可以活力四射。

蟒川,我写不完你。就用你们蟒川人的几句话作为收尾吧。

你们的党委书记平向阳说:近年来,蟒川镇坚定不移地用生态文明建设擦亮宣传推介名片,以全域旅游乡镇的转型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

你们的企业家李转伟说:这两年光用于企业环保的投入就达8000万元。

而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个李姓小朋友的话。当我走进牛角岭火车旅馆,坐在簇新车厢的卧铺上,享受着空调的清凉,怡然自得时,他们三个小朋友也跟了进来,主动与我聊天起来。那个李姓小朋友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说:俺爸在郑州修车,牛角岭火车旅馆建成了,俺爸说,不在外打工,要回来了……

云水蟒川。水从山出,云从山起。云水应该是蟒川的标志和“标配”。蟒川的变化,现在只是个起步,断流的冬青沟,见底的枣园水库,提醒着我们生态的脆弱,良好生态恢复的艰难,云水蟒川非一日之功。自然的变化有两种,一种如罗圈冰川遗址那样的变化,不是人力所能左右,我们人类只能旁观,只能适应;而另一种变化,如我们生活的山山水水,村寨田园,它们的美丑,它们的温柔暴戾,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我们不妨看着那山那水那地,经常问问自己:你承继了什么风景?你留下了什么河山?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