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王祠屹立千年不倒的温汤记忆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6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5-24

汤王祠屹立千年不倒的温汤记忆

文/图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5月19日上午,初夏的阳光已有些火辣辣的照射着大地。温泉镇古色古香的汤王祠,虽然宽不过7米,进深不过15米,却显得巍峨挺拔。它的旁边,就是两口温泉热水井,高高耸立的红砖水塔,显示着水井供应着温泉地热水。

一座祠,两座水塔,成为千年古汤的地标性记忆。

汤王庙门前的温泉八景诗序石碑


汤王祠因万古神汤而来


祠因神汤而来,神汤因祠而独具魅力。

历史上,温泉镇有八景,其中五景都与神汤温泉有关。

市书法家协会温泉分会主席郭根留是土生土长的温泉人,他告诉记者,20世纪70年代以前,当地还有十几个泉眼,每天热水汩汩往外涌,地面水流成河。每值晨曦微露时分,温泉上空云蒸霞蔚,美轮美奂。此景美其名曰“温泉晓霁”,位居“温泉八景”之首。

万古神汤是大自然造化的恩赐。据考证,温泉镇的地热温泉含有57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著名矿泉专家党淑芳称为:“多维矿泉水,世界罕见,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维希皇家矿泉相媲美。”

温泉全境位于“中朝准地合”“嵩箕台隆”范围内。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逐步演变成今日的面貌。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新生代第四纪(300万年以前),温泉街的古温泉山断层发生过火山爆发。此后,近代和现代,屡有地震记载,有据可查的多系外地地震波及。


汤王庙门前的石狮


温泉镇温泉群,温泉出露地区长度约550米。温泉水晶莹清澈,水温高、流量大,手感滑腻如扶锦缎。它由地面水通过裂隙渗透到地下深部,经过地壳内部热流加热和物理化学变化,在地壳深层逐渐形成,再沿构造破碎带上升涌出。涌出量1400吨/昼夜,热流量600卡/秒,水温在57℃~75℃之间,最热处可煮熟鸡蛋。在温泉镇境内,10个温泉出露点相对集中形成3个泉群,1号泉居东,水温64℃;2号泉自然涌出,沸腾翻滚,呈吞吐状,时有气泡冒出;3号泉温度最高;5~8号泉涌出地面合为一体。

经科学检验分析,温泉镇地热水属芒硝类高热复合矿泉水。其矿化度达到1.33克~1.95克/升,热水中含氯量高达326.91毫克~368.78毫克/升,氡射气达13.62-30.5埃曼。它是以所含化学成分的药物渗透,放射性元素的辐射作用以及温热压力、浮力等物理刺激综合作用于人体,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代谢能力和造血功能,引起神经兴奋,用以调节机体神经机能变异收到质量效果的。仅水疗一项,对类风湿、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软组织疾病等五类50多种疾患都有较理想的疗效。


武则天雕塑


名人效应增添历史厚度


十帝三妃游温泉,每一段往事如喷涌的热水一样流传不绝。

轩辕黄帝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温泉沐浴者,人文初祖黄帝经襄城沿汝水西上,访崆峒山广成子,在崆峒山东发现有温泉出露,黄帝一行遂停銮沐浴,洁身爽心以问道于广成子。今温泉镇西有小山名为銮驾山,相传即为黄帝停銮之处。

在此之后,又有十位帝王、三位妃嫔驾临此地沐浴、狩猎,史称“十帝三妃浴温泉”。实际上,“十帝三妃”只是一个概数,有历史记载来过温泉的帝王至少在14位以上。再试想一下,哪位帝王来温泉,按照帝王的礼仪制度,带数位妃子随同也属正常。

随着历史的推移,温泉也更加声名远播,东汉明帝辟汝州温泉为皇家温泉。

汝州温泉盛于唐。公元621年春,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兵攻克汝州,在进军洛阳的途中,李世民第一次享用了温泉的神浴。从此,他对温泉念念不忘。贞观十一年(637年)3月,李世民再次来到温泉,命人在温泉镇北十几公里处建了一座“清暑宫”,作为他来温泉的住所。宫南一里处建有一处专门招待官员的处所,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村庄,取名“官庄”。

贞观十五年(641年),李世民第三次来温泉游猎神浴。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他第四次来到魂牵梦绕的温泉。在灵泉的神浴中他不忘体察民情,召集了60岁以上的老人,访问百姓的生活情况以及对官吏、国家政策的看法。

公元676年、680年,武则天作为皇后,随唐高宗李治先后两次来到温泉,为沐浴古汤温泉的美妙感觉而深深陶醉。等她公元700年第三次来到温泉时,已是一国之君。她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命人掘大池,建亭阁,仿效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故事,命文臣围池而坐,羽杯流转,在谁面前停下,谁就举杯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这件风雅盛事整整持续了三天,事后,武则天命人将这些诗篇汇编成《流杯亭侍宴诗》,命凤阁舍人李峤作序,秘书丞殷仲容书丹,刻立石碑于池侧。这就是著名的“武后碑”,又称“三绝碑”。

这么多帝王后妃的到来,也引领了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一篇篇动人的华章,更让神汤温泉蒙上了一层神秘而诱人的面纱。

武则天率群臣流杯赋诗的风月亭(亦称流杯亭、八卦楼),镌刻《流杯亭侍宴诗》的武后碑,纪念圣君汤王的汤王祠,温水泉与冷水泉共处一盏的温凉盏,为阻止神水之风水跑掉而建的吕祖阁,都深深地承载着人们对神水的眷恋之情。

汤王庙


如今站在古镇,与神汤有关的温泉五景,除了至今幸存的汤王祠外,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汤王祠犹存,却也只剩得三间瓦房和房前一个小小的院落,与昔日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汤王祠的管理者李巧、李朝铎说,汤王祠原占地30亩,大殿有3层楼高,如今只剩下3间卷棚。

汤王祠始建于唐朝,明朝万历年间和清朝道光33年两次重修。据传当时的温泉混浊熏人,人们灾难沉重,就请圣君汤王坐临此地。不久,泉水便清澈见底,人们也丰衣足食。汤王的宰相伊尹是温泉人,为当地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们为感谢汤王、伊尹,就亲自动手捐献银两,购地10余亩,建了汤王庙,并在汤王庙东盖了伊尹庙。汤王祠庙宇宏大,内有山门、中殿、大殿等。人们于旱年在此祈雨,往往十分灵验。朱寨村晚清革命志士朱绳武作诗曰:祷雨圣王尚有台,盘铭浴德此间开。叶林祈得甘霖降,酬德报功拟子来。

经历史沧桑,汤王祠原大殿、中殿已无踪迹,现仅留山门,但仍香客云集,游人如织。

温泉棚改安置房


思古抚今对未来的期许


在汤王祠西侧紧邻是风月亭的遗址。在风月亭南侧10米左右原先有一条小巷,小巷拐角处,有一通石碑,碑上记述的是汤王祠或者风月亭重建的事儿,他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耍,后来石碑不知去向。

在老人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美妙的场景。古代的一天拂晓,繁华的古镇上,旗幡招展,一个个店铺的东家、店小二撤掉店铺的木板,鸡犬之声不绝于耳,新的一天在惬意中缓缓铺开。遍布的泉眼奔涌出热腾腾的温汤,缭绕的热气四散开来,整个镇子恍若蓬莱仙境。远观温泉上空那时隐时现的热气,如春雨初霁;袅袅婷婷似仙女浴波,令人神往。汝州八景之一“温泉晓霁”,每天都在这里情景再现。

“剪刀裁出笔难描,天耕飞空朗沏霄。泉溅珍珠流不尽,孤亭上罩碧云霄。”想象着朱绳武多次游览风月亭的胜景,不由吟出他的诗句来。

当我从历史的烟云中回到现实,这片神奇的热土,在神水的沐浴和滋润下,洗却岁月的风尘,在新时代阳光的照耀下,充满着勃勃生机。

期待重建的温泉古镇华丽转身,更期待承载历史记忆的温泉八景能够重现人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