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时代月季赋天使在人间读《草房子》有感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征稿启事国画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5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5-17

以梦为马,不负时代

郭慧利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05年夏天,汝州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发布了招聘启事,以文艺女青年自诩的我顺利通过了笔试、面试,最终成为一名实习记者和播音员。

初入电台时,正值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因网络普及,广播电视开始逐渐感受到压力,尤其是电台,既受到电视的挤压,又受到互联网异军突起的冲击,因此当时很多同事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我跟随老记者采访时,一些采访对象甚至不愿接受我们的采访,而台里布置的广告等硬性任务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泡影。

那时候,我们每天的工作是枯燥而乏味的。老式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类报刊,两名老编辑口头指导我们读书、看报,练习普通话的标准发音。为数不多的采访,如果安排到我们的话,回来需要把稿件写在方格稿纸上,再一层层地审核,一遍遍地修改,定稿后跟着播音员学习播报新闻。

被冠以无冕之王的记者,在年轻的我看来是神秘而高尚的职业。但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却让我内心充满迷茫。闲极无聊时,我用台里播音室唯一的一台电脑写起了小说,那时候的文字虽然稚嫩,但感情却很充沛。然而,在小说即将收尾时,却很不幸地被一个马大哈同事给误删了。

时值新年,台里没有经费下发工资,甚至连福利也是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实习三个月,我唯一能够收获的小说也烟消云散,加之其他同事的不断离职,我也憾然离开了这个地方。

待业回家后,我凭着记忆把那篇小说又重写了一遍,后在时任电台台长马少利的推荐下,经时任汝州作协主席彭忠彦老师的指点,这篇年轻时的习作连载于汝州作协主办的杂志上。此后的几年,我游离于各行各业,从事着相似的文职工作,但却从来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并接连通过自学的方式取得了中文专业的专本科学历。2009年父亲突发脑梗后,我一度专职从事文字写作,以一名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养活自己,兼照顾父亲。

2011年父亲离世。此时,我已在网络中完成了从自由撰稿人到职业软文写手的转变。父亲病中三年,我受到了汝州作协多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他们或指导我创作,或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我鼓舞。2011年底,在时任汝州作协秘书长陈凝老师的推荐下,我重新返回媒体行业,成为《今日汝州》报的记者。

报社对于在文案写作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我来说如鱼得水。尤其是在一众老记者、老编辑的带领下,我的文字水平在短期内得到了大幅提升。那时候虽然收入不高,但按部就班的工作,热爱钟情的事业,使我逐渐从阴霾、孤独的心境中走出。

虽然近年来唱衰纸媒的论调一直存在,但进入报社的近8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仍然用忠于事业的一腔热血,在新媒体的快速成长中不断攻城略地,开疆扩土。8年来,报社先后开通了新闻网站、升级了手机报平台、推出了粉丝量超20万的微信公众号、上线了新媒体客户端,原以为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我们,硬是在新媒体这一强大对手的鞭策下,发展成为颇受瞩目的全媒体阵营。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报社与汝州广播电视总台强强联合,成立了汝州市融媒体中心,报社也因缘际会搬到广电大厦同楼办公。

而此时,距离我离开电台已过去了14年。14年弹指一挥间,曾经我憾然离场的电台,也在自我加压与奋力赶超中实现了华丽转身。全新的融媒体中心,依托一个中央厨房,以一次生成、多元发布的格局,向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及各类新媒体平台输送血液。

回首走过的这段路,我庆幸自己年轻时的坚守,庆幸曾经有那么多人给予我的帮助和鼓舞,庆幸自己身为一个媒体人见证了汝州新闻行业的新生,更庆幸自己生在当下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包容和接纳,机遇和挑战,才成就了身在其中的我们每个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