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威彬童庆荣孔银利大山深处的知识守望者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4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5-05

孔银利大山深处的知识守望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文/图融媒体中心记者关莉燕

4月的大峪镇山沟内,满眼苍翠。

“当当,当当……”每天清晨,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大峪镇大泉小学内,回荡起读书声。

读书声并不高,还有些参差不齐,但对这个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深度贫困村而言,这就是最美的声音。

大泉小学位于大峪镇大泉村,虽然仅剩62名学生,但在此任教23年的孔银利仍然默默耕耘,甘当三尺讲台的“守望者”。这些年,学生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孔银利,始终扎根大山深处。她说:“哪怕只剩一个孩子,我也要坚守下去。”

全科教师兼职父母

4月22日,记者再次踏入大泉小学。教室里,木质讲台下摆了几张课桌,10多名低龄的孩子正学写字,一名年龄稍大的孩子正在朗读课文。

“大男孩上四年级,几个小的跟着学简单的内容。山里孩子也应该接受好的教育,虽然仅剩62名学生,但还要尽量让孩子们掌握更全面的知识。”扮演全科教师角色的孔银利说道。

对孩子们来说,孔银利不仅是全科教师,还是兼职父母。

“留在村里读书的孩子,家境普遍贫困。我除了教书,还得张罗饭,甚至接送他们上学。”孔银利说,从上个学期开始,她主动承担了给学生安排午餐的任务。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照亮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

孔银利在给学生辅导作业

坚守讲台初心不改

“我很爱这所学校,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快乐,也很满足。”课间,孔银利看着孩子们奔跑嬉戏,脸上满是笑容。

大泉小学是她一辈子的挚爱,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峪镇人,孔银利1996年毕业于湖北广水师范学校,那时家乡刚好遭遇“教师荒”,于是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挚爱的家乡。

“那时的大泉小学仅有一排房子几间教室。”孔银利说,几位教师每年攒一些钱陆续给学生添置些学习用品,这几年随着国家对贫困山区教育的支持,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自2018年起,她成了这所小学的校长。

不论学生多少,对孔银利而言,校便是家。学校师资不足,她想方设法向上级申请,邀请教师到村里任教;学校设施简陋,她不厌其烦地从外地添购教学设备,尽量使孩子们能享受到与山下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每学期开学时,她都要到镇政府去拉书本;每年秋季,她会提前下山采购煤球,使孩子们冬天不受冻……

这一方讲台,她站上去就没想下来,23年来初心不改。时光荏苒,岁月绵长,她融入学校的历史中,学校扎根在她的生命里。

只要学校在,贫困村的希望就在。这几年,不少村民搬出了深山,一些学生也随家长到镇上或市里读书。孔银利为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感到高兴,但又不舍学生离去,不舍大泉小学凋敝,因此她毅然坚持办学。

“今年开春,多了几名学生。”孔银利指着周龙跃说,“是个不错的苗子”,言语之中满是慈爱和喜悦。对她而言,每个学生都视如珍宝,哪怕多一个都很幸福。

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孔银利,深知教育对山区孩子的特殊意义,“山里的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少,掌握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我很想把这所学校办好、传承好,哪怕仅剩一个孩子也要坚守下去。”孔银利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志愿者或特岗教师来大泉小学接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