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友的眼里,他是一个公认的好战士,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每一次都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在同事们的眼里,他低调勤奋、任劳任怨,面对艰巨的任务总是冲在前面;在亲属的眼里,他是一个“五好老人”,从副处级的领导岗位上离休后返聘单位下属的咨询公司,当家委会主任。
他就是刘金合。
4月15日下午,记者在市区见到从北京回来探亲的刘金合老人时,89岁高龄的他依然行走敏捷,回忆起战斗往事时不时放声歌唱,英雄风采不减当年。
赴朝作战前留影
向往光明和进步 报名参加志愿军
1930年8月出生于骑岭乡河坡村的刘金合,亲身经历了战争的动乱和忍饥挨饿的贫穷生活,从小就向往光明和进步。童年时期,他的母亲省吃俭用供他读了私塾和县里的速成学校。1948年1月,临汝县文工团来速成学校招收学员,会吹口技、爱唱戏的刘金合经过考试进入文工团,学习吹大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南下路过许昌时,他和文工团的演员们一道为战士们演出了许多快板书,第一次对参加人民军队产生了深深的向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同年10月,临汝县响应上级号召招募志愿军士兵,刘金合参加了征兵,顺利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1951年2月,刘金合随部队乘坐火车进入朝鲜,被分配到部队电话班当班长。
当时交通通讯落后,通往朝鲜的战备公路和电话线是志愿军的两条生命线。志愿军部队行军到哪里,都需要提前架设电话线保持通讯畅通。冬天的山区异常寒冷,刘金合和战友们穿着厚厚的棉袄冒着危险翻山越岭架设电话线。“电话线上都冻了一层冰,手摸电线时间长了都粘上去了,动一动就会粘下一层皮。”
1953年2月的一天,为保障运输车辆畅通,部队首长命令电话班把驻地前的一座大桥伪装起来,以防美军发现。接到任务后,电话班战士在刘金合的带领下潜伏到大桥上开始行动。但还是被敌人发现了,美军出动飞机对大桥和志愿军驻地进行疯狂轰炸和扫射。战友们都钻进了防空洞,只有负责守护电话机的刘金合还在外面坚守,没有接到命令之前不能撤退。此时,美军投下了一枚巨型炸弹,落在离他不远的河沟里爆炸了。“当时我在心里默默对妈妈说,如果我牺牲了,就不能给您尽孝了……”一个小时后,刘金合接到命令才从阵地撤下来。此时,又一枚巨型炸弹就在他刚刚离开的阵地上炸出一个大坑,“再晚一会儿,我就可能光荣了!”
抗美援朝作战期间,刘金合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荣获朝鲜政府颁发的功勋章一枚。朝鲜停战后,刘金合随部队继续留在朝鲜,参加了朝鲜的战后重建工作,直至1956年才回到祖国。
接受记者采访
复员参加工作 低调勤奋任劳任怨
1956年4月,刘金合复员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北京市汽车运输公司第二合营公司工作,先后担任保卫干事、车队支部书记、运输八场副场长。期间先后参加了支援攀枝花钢铁、湘黔铁路、大庆建设等建设工作,并带领汽车队参加了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等救援工作。“在汽车运输公司工作20年,有10年的时间都是在外地支援祖国建设。家里老母亲、儿女都是靠爱人独自照应,每次想到这一段经历,就觉得亏欠她很多!”
1979年9月,刘金合调入新成立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担任行政科长。单位要盖一栋职工宿舍楼,但苦于建材短缺一直没有成行。刘金合接受任务后,辗转找到已经担任丹东建委主任的老首长,调拨回来50吨钢材,最终把单位的第一栋职工宿舍楼建了起来。
那时候火车票、汽车票一票难求,作为单位的行政科长,只要同事们因公因私出差向他求助,他就自己贴钱贴工夫给大家买票。
直到1991年2月从研究院副处级的老干部办主任的岗位上离休,单位的所有领导都不知道他在朝鲜战场立功的事情。
和家人在一起
离休后的刘金合
离休后成为“五好老人” 干了三年家委会主任
离休后的刘金合并没有安享晚年,先是按照组织安排在研究院下属的咨询公司干了3年,后又在厂洼街一号院干了3年的家委会主任,做起了小区的矛盾调解员。
晚年的刘金合坚持游泳锻炼,还参加了海淀区的冬泳俱乐部。除了游泳,老人还喜欢爬山,一直担任香山公园的义务防火安全宣传员。
在子女的眼里,老人没有恶习,不抽烟、不贪杯、不赌博、不乱交友,是一位“五好老爹”。
如今已89岁的刘金合老人每天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至今还能完成许多年轻人完不成的健身指标:一次能做100多个俯卧撑,平板支撑达10分钟以上……
4月15日下午,坐在记者面前的老人除了耳朵有点背以外,思维敏捷,侃侃而谈,说到动情处,时不时会站起来唱唱革命歌曲、做一些有力的动作,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快90岁了,但我有一颗年轻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对人生新的追求。”老人的乐观豁达、健康阳光,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