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全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暨改善空气质量百日会战推进会召开山登绝顶我为峰城管局:“妆扮”汝州城整洁有序迎“五一”快乐的园丁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46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4-29

增强汝州文化自信系列评论之二

山登绝顶我为峰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文脉与国脉相通,文运与国运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首次明确提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这不仅是河南对文化发展的再思考、再认识、再提升,更是汝州对文化发展的再思考、再认识、再提升。

“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让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叮叮淙淙”的开片声中,共享“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美妙感受,共同感受汝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蓬勃活力。

“中国曲剧艺术节”“中国·汝州杏花旅游文化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汝州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从远古先民抟土制陶,到先古工匠烧造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从黄帝问道广成子,到《诗经》三百风雅颂;从《食疗本草》到“汝瓷为魁”,再到风穴寺历经北魏、唐、宋、金、元、明、清至今……汝州大地处处闪耀着文明之光。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汝州地上、地下文物资源相当丰富。在2007—2011

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汝州市复查文物保护单位120处,新发现文物保护单位733处,共计853处。其中古遗址137处、古建筑581处、古墓葬22处、石窟寺及石刻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9处。目前,我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4处、汝州市文物保护单位38处。众多的文物古迹广泛分布于汝州域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汝州中大街,曾是老汝州最繁华的中心街区,见证着汝州三千年的发展变迁。

据历史记载,汝州城最早为周代城,建于公元前770年,是周平王儿子姬烈的封地,周国国都建于此。战国时曾是榆关,为诸侯争夺的要地。北魏为南汝原县,孝文帝在城内设有行宫。隋初改南汝原县为承休县,唐朝将梁县移治承休县,这里成为梁县城,归汝州管辖,因汝州治驻梁县,这里又叫汝州州城。唐之后至宋、元的八百年间,这里一直是汝州城和梁县城。明初进行机构改革,将府州所驻地的县取消,辖地归府州直管,存在1500多年的梁县消失。明洪武年间恢复汝州时,按明代的规制重新规划,城周长九里十三步,核心区中大街南移至今地。成化年间,汝州升格为直隶州。民国元年取消了州的建制,改汝州为临汝县,州衙变为县衙。一直到1988年撤县建汝州市。

近3000年的历史,汝州城城叠城、城连城。历朝历代,饱经沧桑的中大街虽然损毁比较严重,但仍然保持着明清时的格局和风貌。它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留下了多少人的乡愁。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久经酝酿的梦想,伴随着民生的期盼,正在一步步实现。汝州市中大街整治提升改造,让这条古老的街道在历经沧桑之后,华丽转身,完美涅槃。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中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鼎盛阶段;欧洲文艺复兴,启人心智,揭开了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序幕。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厚重汝州,正昂首阔步,行走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大道上。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