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植树树成林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4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4-28

众人植树树成林

———三年来我市完成新造林24.6万亩,初步走出了一条林业生态创新发展之路

文/图 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俊鸽 通讯员 桂伟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4月24日夜,我市经历了一次短时强降水的洗礼,瞬时降水达到了暴雨级别,降雨中夹杂的电闪雷鸣惊醒了大峪镇玉皇村熟睡中的马同善。他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既担心又惊喜。担心的是怕这场雨太大,冲跑了黄栌和黑松树坑里的营养土,惊喜的是这场雨能让这些树苗根扎得更牢。

睡不安稳的马同善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今年在观音堂景区义务植树的情景:他和大峪镇1000余名干部群众在2000多亩没路、没水、坡陡、石头多的山坡上挖坑植树。他们抡起镢头棒,缓缓地举在半空,用力让镢头撞击埋在地下的料姜石,一下、两下、三下……

大峪镇荒山植树造林,是近年来我市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的理念发展经济,以发展的理念保护生态,我市始终走在植绿护绿的路上。三年来,我市共完成新造林24.6万亩,其中,2017年新增生态廊道建设2.2万亩,荒山造林及矿区植被恢复4万亩,特色经济林1.1万亩,超额完成了当年省定造林绿化目标,在全省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2018年新增生态廊道建设3万亩,完成荒山造林1.5万亩、特色经济林0.5万亩、花卉苗木5.4万亩、森林抚育2.7万亩。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荒山造林2.7万亩、特色经济林1.5万亩。

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确立了生态汝州的发展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为载体,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进程和森林城市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林业生态创新发展之路。

2017年6月,全省春季造林绿化现场会汝州作为观摩点之一,受到了省林业厅及与会领导的高度赞扬,我市也先后成功创建为全国第三批林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县(市)、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市)、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全省森林公安督查工作先进集体和受省政府委托作为省管权限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试点部门、全国首批50家森林小镇试点之一等15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坚持规划先行 谋定而后动

坚持把高起点、高标准的策划规划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持续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并把林业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科学编制林业发展总体策划规划方案,确立了生态建设、林业发展、产业转型等16个专项课题,明确了通过加强城乡林业生态建设引领生态环境改善、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为全市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4年,聘请同济大学设计院编制了我市城乡总体规划,确立了“汝瓷文化名城、山水宜居绿城、豫西南区域性副中心城市”的总定位,明晰了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田园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旅游城市等“六型城市”目标,按照“中心城区生态景观,近郊生态产业,远郊生态屏障”三大生态体系建设理念,进一步明确了我市生态林业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围绕生态汝州和田园城市建设,先后研究制定了《汝州市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汝州市廊道绿化工程质量整改和档次提升方案》《汝州市国储林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实施龙山森林康养特色小镇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绿化、镇郊森林公园建设、林业产业、河湖库渠绿化、旅游示范线路绿化、生态廊道完善提升、荒山绿化、城区绿化提档升级和生态文化建设等十大绿化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植树造林高潮,有力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

围绕“十大工程” 推进生态建设

按照国道、省道两侧绿化不低于50米,县道、铁路两侧不低于30米,乡道两侧不低于20米,村道每侧各有一行绿化树的标准,大力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同时,还先后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会、工作推进会、工程研讨会、督查汇报活动20多次。廊道绿化总投资1.2亿元,其中土地流转资金8500万元,流转土地5.6万亩,栽植绿化资金5000万元,绿化面积4.58万亩,绿化总里程750公里,提升廊道里程124公里。初步实现了“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全覆盖”的总体目标,达到了“车行林中、置身林海、放眼皆绿”的总体效果。

抓住春、雨、秋三个造林季节,按照“适地适树、亲近自然”的原则,在生态廊道沿线视野范围内、人文自然景观及水库周围、村庄周边的宜林荒山荒地,选植侧柏、黑松、五角枫、麻栎、刺槐等荒山造林“先锋树种”和黄连木、元宝枫、皂荚、杜仲等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大力推广鱼鳞坑整地,广泛使用育林板、保水剂、覆盖地膜、生根剂蘸浆等栽植技术,严格选用优质壮苗,做到能浇尽浇,改变以往粗放造林模式,提高苗木成活率。2017年以来完成荒山造林6万亩,2018年雨季,主动联系飞播造林公司,在我市尝试飞播造林2万亩。

按照汝州市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回填、平整、加固、覆土等方式,改善矿区种植环境,注重乔灌结合,采取造林、封禁、喷播等措施,逐渐修复因开采破损的山体,恢复植被系统,完成矿区植被恢复1.1万亩。

在绿色村庄创建工作中,按照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四旁”绿化全部到位的要求,实行村庄绿化工程,形成了宅旁花果林、村旁休憩林、路旁庇荫林、水旁风景林的美丽乡村绿化格局。创建绿色村庄290个,覆盖率达到63.1%。

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社区支部书记”种植桂花、石榴;为“乡贤人物”种植楸树、国槐;为“汝州精神”“汝州好人”种植红叶石楠、红枫;为“十星级文明户”种植紫玉兰、垂丝海棠……在荣誉树培植方面,我市完成市乡村三级荣誉林建设,实现21个乡镇(街道)和459个行政村全覆盖,实现了植树造林与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相统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城市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建设上,重点做好了6个高速出入口绿化工程,按照景观道路的标准进行高起点规划建设,使之成为展示汝州形象的亮丽窗口。加大公园游园绿化建设力度,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新建63个公园游园,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注入资金3.5亿元,在市郊南北两侧打造出了龙山、硕平两个超万亩花海,提升了城市宜居性。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造精品线路,开展“一大两中三小”示范路线和旅游精品线路绿化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沿线绿化改造提升。以片林建设为主,提升“三片区三小镇三重点镇七园区”的绿化效果。

坚持建管并重 加强林木管护

近年来,我市的荒山造林和矿区植被恢复工作克服了传统的“望天收”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先进的造林方法,如鱼鳞坑整地、育林板固土、使用保水剂、修建提灌等方式,固土保墒,提高成活率。总体上全市的荒山造林和矿区植被恢复工作完成效果好、质量高。组织各乡镇街道对新栽的幼树及时做好浇水、除草、施肥,进行扶正、踩实、开沟、培土和再次浇水等工作,加强苗木后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

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强了山区乡镇和风穴林场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每500亩林地配备1名护林员的标准,共配备护林员1176名,建立完善市乡村三级防火队伍和护林员队伍,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山头地块。进一步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制定了森林防火情况记录和火灾统计报告等制度,乡村两级及国有风穴林场成立了应急小分队,并在各个入山路口设立森林防火检查站,主要盘查和劝返进山人员,收缴扣留火种,并对必须要进山的人员做好信息登记。市森林公安局严阵以待,随时打击各类火患肇事者;市森林消防大队进入一级警戒状态,保持人员全部在岗,做好值班备勤,各中队、乡镇之间加强联防联动,在巡护巡查中发现火情及时处置,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确保我市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严格落实林地管理办法,开展“春季行动”“追逃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一系列专项行动,2017年1月至今,市森林公安局立案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类刑事案件96起,刑事拘留51人,取保候审98人,逮捕16人,移送起诉98人,有力打击了毁林行为,维护了生态汝州发展带来的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