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年轻时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我的老妈生于1937年5月12日,属牛,今年82岁。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退休医务工作者,但一辈子似牛一样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工作。如今虽已耄耋之年,但依然思路清晰、勤奋依旧,活出了最美夕阳红,也做出了很多让我们后辈感到很牛的事情。
老妈是一个命苦的人,她出生在农村一个贫困家庭里,作为家里的长女,她很小就承受着较重的家庭负担,快十四岁了才开始读书。外婆允许老妈读书的条件就是每天除干完家务外,上学还得背着我那智力有缺陷的大舅。即使这样,老妈也才勉强读了三年多的书。
在农村的时候,老妈是团支部委员、积极分子,经常到区里、县里开会。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女子走出家门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1956年4月老妈参加了县里召开的积极分子培训班、三级扩大会议动员和初级社合并到高级合作社动员大会。这次培训结束后老妈被分配到临汝县医院,至此老妈开始了她为期三十五年的医护生涯。
老妈说她刚参加工作时住院病人很少有家属陪护,病人的吃喝拉撒都由护理人员管。护理人员既是护士也是护工,每天要为重病人、行动不便的病人喂食、喂药,倒茶送水,倒痰盂、端大小便盆,每周还要为重病人洗头、洗脚、剪指甲一次,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样,做到“迎入、送出、住关怀”。
六十年过去了,老妈提起当时的情况依然如昨日之事,记得一清二楚。比如说当班时要做到病人随叫随到,工作时要做到“做一、听二、眼观三”,给病人送药时必须做到“三查四对”,送口服药时“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不吃不走”等等。在护理方面要经常为重病人翻身、按摩,病人的床单被褥每周换洗一次,床铺平整无褶,换床单时不能让病人身体露在外边,要使病人感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温暖,做到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虽然后来老妈不干护理工作了,但对当时的工作要求却记得非常清楚。
1971年秋季庇山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几十个人烧伤,严重的人烧伤面积高达百分之五六十以上。老妈参加了当时县里成立的烧伤抢救小组,三天三夜没合眼,轮流吃饭。北京的医疗队也来了不少医护人员参加抢救工作,一些严重的烧伤病人用直升机转到了北京的大医院进行抢救治疗。这次抢救工作全国有七十多家医疗单位参与其中,在当时是一件比较轰动的大事情。
1974年8月河南驻马店突发水灾,全省各大医院抽调好多医护工作人员组成医疗抗灾救护队,老妈也参加了小分队奔赴抗灾抢险第一线。当时被分到了平舆县和店乡,住在一所学生因灾放假的高中里。灾后疫情非常严重,早上天不亮就有病人来看病,老妈他们经常是还没洗脸吃饭,外面等待看病的人就排成了长龙。从早上五点多一直忙碌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吃饭休息,第二天照样工作,每个医生每天平均要看150~200个病人。因灾没有电,晚上点蜡照明工作,连续十几天疫情才得到控制。一直到各方面恢复正常,他们才离开了驻马店回到家乡,去时县委、县政府组织了欢送,回来时还受到了县领导的接待。
老妈说她们那时从事的护理工作特别辛苦,白班、夜班轮换,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个科室只有五名护士,有时需要上十二个钟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下班。那时没有清洁工,不上班需要到病房打扫卫生、倒痰盂,并且为病人报第二天的饭菜……这样的工作老妈整整干了十九年。因为护理工作辛苦,毛主席特为护士提词:“要尊重护士,爱护士。”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每年的五月十二日为“护士节”。但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护理人员紧缺,她们从未享受过这个节日。以上这些都是八十多岁的老妈的原话。
三十五年前我二十一岁的哥哥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导致高位截瘫,自此把老妈带进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至今三十五年的高位截瘫生活把哥哥摧残得不成样子,也无以复加地把这种困苦带给了我的老妈。这些年仅为我哥煎的中药就有十几水缸。除此之外每天还要数次为我哥翻身、接倒大小便、喂药端饭,亲自为他输液打针。最初的几年,老妈都是和衣而卧,直到后来我哥能勉强走几步路。几十年生理上的劳累对老妈来说不算什么,输液打针也是驾轻就熟,但年仅二十出头的长子患上这种疑难杂症,对于老妈来说心理上的打击才最大。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负担非常人能够承受。平时我哥只要打个喷嚏,老妈第一时间就把药送到口中了,不知道其他高位截瘫患者在病床上躺多少年,我只知道我哥如果没有老妈的悉心照料是断然坚持不了这三十五年的。
老爸是个甩手掌柜,脾气也不好,老妈跟着没少受委屈,家里家外操心受劳的事都是老妈。后来本就不管事的老爸又得了老年痴呆症,老妈除了照顾我截瘫的哥哥外,还又多了个经常走失的老爸,经常无故发脾气骂人摔东西,可怜的老妈就成了他发泄的对象。那些年老妈每天早上起床做饭,先为我哥穿衣洗漱吃饭,然后再为老爸打理生活。老爸因为吞咽功能和大脑支配受阻,吃一顿饭有时需要一个多小时。老妈还得见缝插针地为大小便失禁的老爸收拾床铺,洗晒床单被褥,直到老爸去世,老妈的劳累生活才稍有好转。认识老妈的人除了赞叹她的坚韧、豁达外,都说她这辈子过得比老黄牛还累!
老妈表面给人的感觉是走路咚咚直响,说话直来直去,干事风风火火,其实老妈心灵手巧心细如丝。小时候,每逢我们居住的县医院大院里有人结婚,老妈都会为他们剪好有“福禄寿喜、平安吉祥”等祝福寓意的贴纸,现在称这种手工是“剪纸艺术”,但对于那个什么都匮乏的年代来说,老妈的这个手艺除了很受大家的喜爱外,在当时也算一件“很牛”的事情。
老妈还是个出了名的极其热心的人,因为老妈对红白大事的民俗、流程都很熟知,所以无论亲戚、朋友,还是邻居谁家有事,只要招呼一声,老妈就会不辞劳苦、不厌其烦地帮忙。“这根绳子你们去接亲的时候带着,这个寓意就是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个纸马前面的小人需要取个名字,比如冬天就叫冬来,这个小人叫‘牵马小’,是让故去的人吆喝服务的,所以得有个名字。”提起这些红白大事里的流程,老妈如数家珍,她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不但知道下一步该做啥,而且清楚为啥这样做。记忆中的老妈那时总是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热情。老妈虽然是个直性子的人,但无论在哪居住,和邻里的相处都很和睦。
老妈是一个十分聪慧的人,生活里有很多的奇思妙招。那些年粮油实行定量供应,但老妈总能想出办法,把粗粮做成我们爱吃的味道。直到现在,只要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美食方法,她都会给我们做出来,让大家一饱口福。老妈虽然只上过三年多的小学,但认的字一点也不比我们这些读过高中大学的少。退休前她是个内科大夫,那些生僻的中药、西药名连我们都不认得,可老妈记得很清楚。老妈到现在依然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她经常把在杂志上、电视上看到的故事、案例给我们大家讲,尤其一些侦破题材讲起来头头是道,说话的条理非常清楚。
近几年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以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诱惑老年人,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为此老年人这个群体成为“重灾区”,受骗上当的人不计其数。有一次老妈家门口一个过路的熟人向她推荐养生课,言之凿凿说是喝那种养生五豆汤可以治百病。老妈先是礼貌性地说没空,但那人并未放弃游说,依然说喝五豆汤甚至可以取消西医和中医,老妈反问他:得了胃穿孔不靠西医手术喝豆汤可以自愈?难产不用手术喝豆汤能变顺产?几句话把那人问得哑口无言,悻悻而去。不是老妈碰不到上当的事,而是老妈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绷紧不占小便宜的弦,才会避免上当受骗。
老妈的记忆力特别好,虽已八十二岁但说起话来逻辑严密,一点也不啰唆。前年护士节前夕,老妈把她所经历的护理生涯写下来登在了《今日汝州》上,从没有写过文章的老妈一出手就是大篇幅,要知道她只读过三年半的书,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觉得老妈“真牛”!原本老妈是不愿意写的,她说退休多年加之年龄原因会提笔忘字怕写不成,我承诺她写好之后我帮她改,但她写完之后除了有几个同音字之外,我竟然无可改之处,不是文笔多好,而是八十多岁的老妈依然条理清楚记忆分明让人赞叹。去年老妈工作的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要建院志,还向老妈约稿呢,你说老妈是不是“很牛”?
老妈是一个不愿闲暇的人,她不喜欢坐在家里享清福,虽然家里的活并不清闲。老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活动活动,想活就得动,不动不活。”这几年老妈又“兼职”某陵园的销售员,儿女们并不希望她再辛苦奔波,但老妈却说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作为兼职单位一百多号人里年纪最大的业务员,老妈原本是想用行动证明自己还很“中用”,没想到的是去年她居然获得“销售冠军”等三个奖项。老妈这么“牛”,不得不让周围的人再次刮目相看连连称赞。
马上就到5月12日老妈的生日了,正好也是今年的母亲节和她曾经为之骄傲的“护士节”,借用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祝老妈生日快乐!母亲节快乐!护士节快乐!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千言万语不能表达我对聪明能干、吃苦耐劳、无怨无悔,属牛、似牛、很牛的老妈的敬佩之情。
老妈用她的豁达、乐观、勤奋、善良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我为我的老妈骄傲,祝福我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妈健康长寿、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