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平台 创新方式 拓展服务大峪义务巡逻员点亮群众“平安灯”我市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法院时空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3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4-18

市司法局多举措筑牢乡村振兴法治屏障

健全平台 创新方式 拓展服务

关键字:服务,拓展,方式,创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文/图 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许艳芳 庞利娟

引子:“喂,是张律师吗?两口子在民政局办了离婚手续,女方拿着材料要把自己户口迁走,找咱村委会开证明,男方阻挡着不让开,法律上是啥规定?”近日,纸坊镇纸西村村干部韩某打电话详细地咨询村居法律顾问张亚飞。

随着广大干部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遇到问题找法”正在悄然走进农村普通干部群众生活中,也正在改变着他们对人际关系和矛盾纠纷处理和解决的方式。而这些改变正是我市近年来全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实体平台、筑牢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平台、拓展律师服务群众平台、夯实社会安全稳定平台,不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缩影。

值班律师邢君利接待咨询群众

 坚持惠民导向,实现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辖区农民享受到便利的公共法律服务,一直都是市司法局的追求目标。2018年6月,风穴路办事处城北社区年近古稀的保某来到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向当班法律援助律师邢君利诉说老伴儿2017年因严重车祸致生活不能自理,但被认定事故全责的肇事人与保险公司相互推诿,至今不履行赔偿责任的事,保某说,老两口无子女,属于五保老人,平日里全靠互相照顾,2017年老伴儿住院一个多月花尽了微薄积蓄,无奈只能出院回家。

听到这里,邢君利深受触动,不断宽慰着保某,一边查看他带来的事故认定、病例等材料,一边动身到保某家查看实际情况。在确定了保某所述全部属实后,邢君利同保某一同到事故科等地调取证据、书写法律文书、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最终确定赔偿金额。确定金额后,到法院立案、开庭,邢君利将多方收集来的赔偿依据呈上法庭,据理力争,最终帮助受害人获得了法院判决的支持。

维护法律援助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多渠道为民服务是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矢志不渝的追求。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念,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高标准建设市、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推动形成覆盖城乡、普惠均等、便捷优质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同时,引进了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在我市落户,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端、更新型的法律服务,推进我市法律服务市场多元化、专业化。

践行“枫桥经验”,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

“何所长,俺村村民崔某与同村4人一起喝酒致死,死者妻子前几年过世,家中只剩下两个未成年的女儿。现在死者家属情绪很激动,要求共同喝酒的其他4人承担赔偿责任。”2018年12月18日,小屯镇司法所所长何莹莹接到该镇牛庄村调解主任闵心营的求助电话。

何莹莹接到电话后,当即与镇调委会专职调解员魏林山电话沟通,商议调解方案。考虑到此案件的发生在农历新年敏感节点上,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案情恶化,甚至发生民转刑案件。镇调委会和司法所当即派出3名调解员赶往牛庄村开展调解工作。经过连续7个小时的耐心调解,终于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死者家属拿到4万元赔偿金,镇民政所为死者的两个未成年女儿办理孤儿保障手续,镇中心校为两人减免了上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司法所为其申请了司法救助金。

早发现、早控制、多调查、快调处,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是基层广大人民调解员常念的“调解经”。近年来,市司法局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处置四大机制,实施“四调对接”“四级联动”大融入模式,完善建立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482个,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562名,确保每一件矛盾纠纷不出村(居)就能找到管事、调解的人,切实筑牢基层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

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创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2018年9月13日,杨楼镇村民李水某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本村村民发生矛盾纠纷,上访到镇信访办。杨楼镇信访办找到镇司法所咨询,司法所工作人员当场利用“汝州法加智慧普法平台”对李水某的纠纷进行咨询,5分钟后,平台3名职业律师给出解答,李水某看到解答后,知道自己的要求不受法律保护,当即撤销了上访,对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这是汝州法加智慧普法平台免费为群众解决的几千件法律咨询中的一例。

去年以来,我市创新普法模式,多渠道不断为全市人民提供法律解决方案,深化各行各业的依法治理水平,充分发挥普法工作引导、教育、服务、保障的作用,努力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一年来,全市共开展法治宣讲400余场,发放法治宣传册、宣传页10万余份,直接为全市20多万名学生、5000多名群众送上了丰盛的法律知识大餐。

调动律师服务积极性,发挥律师职业价值

家住米庙镇某村的陈某,在外地打工时因工伤致右腿骨折,当时与包工方达成赔偿协议,但包工方一直以工程款未结算为由不予支付。陈某发愁怎么办,想起本村法律服务工作室张贴的法律顾问公示牌,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法律顾问张进营律师的电话联系起来。

张进营接到电话,得知对方是自己包村的村民后,详细询问了陈某事情的经过,在清楚掌握情况后,给陈某详细说明了如何收集法律证据,收集哪些法律证据,到哪里进行立案起诉等事项。陈某没想到打个电话竟然就知道了接下来该咋办,心里很是高兴。

村(居)法律顾问就是要让群众遇到问题能向专业律师咨询。从201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开展律师服务信访和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在全市21个乡镇街道、459个村(居)全部配备法律顾问,建立法律顾问微信群,实现了从律师志愿服务向政府购买服务、律师流动服务向固定专人服务、律师线下服务到“线下线上”结合服务的转型。同时,从全市挑选出30名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律师组成“公益法律服务律师团”,全程参与领导接访、案件化解、法律评查、矛盾调处等工作,该经验做法还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2016年以来,全市律师共服务市领导接访600余次,服务信访案件500起,帮助化解重大疑难信访案件80余起。村(居)法律顾问累计走村入户近5800次,开展普法宣传2300余次,受益群众6万多人,提供法律帮助10000多人次,出具法律意见6000余条,起草法律文书近1700件,服务信访案件评查、棚户区改造、重大项目建设30余人次。

创新社区矫正模式,提升矫正成效

近年来,我市社区矫正中心积极创新社区矫正模式,严把信息调查、接收测评、集中点验、实时监控关口,实现全面入矫和规范化矫正,有效减少脱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发生。强化自我认知、训诫教育考核、道德指引,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早日融入社会,回归社会。突出人文关怀,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矫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疏导、个案咨询,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帮助社区服刑人员的重塑人生,实现精准帮扶。同时,借助省级平台,成立“爱心驿站”,对困难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临时性救助。积极与市劳动部门联系,对有就业创业意愿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就业渠道和创业技能培训,先后为12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为32人进行了创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重树生活信心,早日回归社会。创新监管手段,使用视频系统、定位手机、电子手环打造科技“围墙”。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580人,解除矫正1926人,目前在社区矫正中心服刑人员654人,其中缓刑635人,假释6人,暂予监外执行13人,为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