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印发指导意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市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召开“脱下军装我还是那个心系扶贫的子弟兵”争当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晒被子亮孝心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3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4-08

“脱下军装我还是那个心系扶贫的子弟兵”

———王寨乡扶贫办主任胡克亮的扶贫故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994年12月,刚刚18岁的胡克亮应征入伍。三年的军旅生活,磨砺了他一生受用的东西———果敢、吃苦、奉献。身在军营的他,在苦练军事技能和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被军营无私奉献精神感染,在父亲的家书和军队模范人物事迹的引导下,他在平时训练的间隙,经常到驻地前渔农家帮忙,走到路上,只要看到挑担的老人,他都会主动接过担子送到家中……

胡克亮是王寨乡胡庄村人。到部队不久,他就通过家乡团市委联系推荐,开始一对一资助贫困山区贫困孩子。新兵的津贴不多,每个月才几十块钱,他把这些钱都省了下来,寄给了家乡大峪镇黄窑的一个孩子。他还经常给这个孩子写信,嘘寒问暖,让孩子多了一个远隔千里的亲人。每回写信,克亮还随信寄出十元、二十元,支持孩子买文具,在一次返乡探家时,他专门来到黄窑村看望受助的孩子,临别时孩子一句话,让克亮至今依然难忘。孩子说:“叔叔,那几天俺家里人生病没钱买药,就是你寄回来的那十元钱,救了俺家的急啊!”

难时一滴水,胜过千顷田。克亮知道,有时候不经意的帮助,就可能帮一个贫困家庭度过一个难关。22年了,克亮从没有向外人提起过资助学生这件事,他甚至不想说出资助孩子的名字,他说:“现在人家孩子大了,应该成家了。那些陈年旧事都过去了,咱也没帮人家多少,都是力所能及的事,不提也罢。”不过孩子那句话,让他铭记在心,十元钱,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过是现在一包烟的价格,可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就是雪中送炭,这也坚定了克亮扶贫助困的初心,以至于后来他接任乡扶贫办主任,更觉得任重而道远。

人活着不能图个轻松

三年军旅生涯的摸爬滚打,铸就了胡克亮坚韧不拔和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也培养了他踏实肯干、勇于担当的军人品格。1997年12月,克亮退伍后到乡镇工作,十多年的基层磨炼,让他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在日常工作中,也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015年12月4日,是克亮铭记于心的特殊日子。那一天,全市精准帮扶动员会在市委七楼召开。按照组织安排,他担任王寨乡扶贫办主任,正式走向扶贫火热的战场。身处脱贫攻坚战的最前沿,担负着全乡脱贫攻坚推进落实的重任,克亮知道,这份担子不轻,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没有节假日的连续奋战;记不清多少个迎着晨曦下乡、踩着夜色返程的披星戴月;更记不清多少次风吹日晒、夜以继日地在乡村间奔波、多少次顾不上回家留宿乡村、多少次进村入户走访交流、多少次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申报推进……

市烟草局驻王寨乡裴家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任国锋谈起克亮时赞不绝口,他说:克亮经常说的第一句“我愿意担着。”第二句是“……不行交给我。”第三句是“这件事,没事。”……军人出身的克亮的确与众不同,他凡事都是干字当头,是想干愿干积极干,还能干会干善于干,从投身扶贫一线开始,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来电铃声、微信提示音、Q Q提示音成为他的紧急集合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接到上级的通知,他都会第一时间认真了解,第一时间向主管领导汇报,并在最快的时间里编辑报送并告知驻村工作队和村主干,确保工作安排及时、报送及时,确保上级的各项部署第一时间在基层得到落实。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克亮说,党委、政府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是王寨本土人,对家乡有感情,人活着不能图个轻松,而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时刻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上

一日为兵,终生姓“军”。军营生活中命令意识、时间意识、纪律意识的形成,军事训练制度化、条理化的熏陶,使胡克亮形成了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坚持条理化、制度化、目录化标准运行的精细管理模式。他清楚地知道扶贫办是全乡脱贫攻坚工作的“参谋部”,工作推进中的“排头兵”。必须身先士卒、必须真正的吃透、吃懂“精准”二字的含义。脱贫攻坚以来,他经常奔波于第一线,进村入户,嘘寒问暖、问计于民,时刻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时刻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上。

(下转第2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