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于俊鸽)“榆树陈村有近5000口人,是我们镇最大的行政村,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因素导致该村群众三天两头到镇里或市里反映问题,自从我们创新了工作思路,就彻底扭转了这种局面。不信你看看,这么大的群众服务中心这会儿连一个群众也没有!”3月28日,米庙镇纪委委员、信访办主任尚振旗指着空旷、安静的镇群众服务中心的接待大厅对记者说。
尚振旗所说的工作思路正是一个月前他们刚刚实行的每周一、周五村两委干部和镇领导集中接访制度。每周的周一、周五,除信访值班领导在镇里接访外,其余副科级干部一律到群众反映问题多、反映问题强烈的村现场办公。
“一对一”做群众的宣传员。干部们到村庄宣传政策,告诉群众什么是信访、如何信访,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共同营造和谐有序的信访秩序。
“面对面”帮助群众解难题。从大局出发、以细节入手,与群众面对面协调解决问题,让他们走出非法上访的误区,着力打造“阳光信访”和“法治信访”。
“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和相关政策解释工作,确保群众听得懂、弄得明。对信访人的合理合法诉求,能解决的尽快解决到位,不能解决的要认真解释到位,建议群众走其他法律渠道,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对无理缠访、闹访的坚决依法处置。
在纪委信访工作中,米庙镇针对近年来村里征地多、建设项目多、惠民举措多、群众反映村干部问题多的实际,专门组织镇纪检干部进村入户将“六受理,三不受理”等内容广而告知,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信访举报程序,知晓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权利和义务,诬陷造假将承担的纪律和法律责任,引导群众依法逐级理性信访举报。同时在镇机关设立谈话室,对反映有问题的基层干部进行谈话,调查问题事实,攻破问题干部最后的心理防线。
自该制度实行以来,米庙镇包片领导和村组干部认真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积极开展有关接访活动,大部分信访问题得到了化解,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改变了过去信访工作“镇领导伤脑筋、村干部跑断腿、老百姓一脸黑”的乡镇工作局面。信访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群众在不出村的情况下就可解决矛盾纠纷,收到了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米庙镇还加强了督查考核,对该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镇信访办对各村接访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通报,评选出信访工作先进村与落后村,实行奖惩。
“从以前群众到镇里找我们办事,转变为我们到村里为他们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在群众心目中也树立了基层干部的亲民、爱民和自觉为群众办实事、真办事的良好形象。”尚振旗说,该制度运行一个月来,效果明显,群众反映的问题在村里基本上都能解决,到镇里和市里去反映问题的群众几乎没有了。
“群众都不憨,一天随便干点啥都能挣个百十块钱,时间那么宝贵,能在村里就解决的事儿,谁还会往镇里跑,更不想到市里和省里跑。”尚振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