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妈妈”崔荣华与他的三个儿子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1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3-13

“志愿军妈妈”崔荣华与他的三个儿子

李翔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崔荣华,女,汉族,1905年9月6日出生,汝州市煤山街道望嵩社区人。中共党员。她是抗美援朝时期,汝州市涌现出来的闻名全国的模范军属代表。曾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随中央志愿军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被志愿军战士亲切称为“志愿军妈妈”。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直到今天,她大公无私,把自己的3个儿子全部送到朝鲜战场的动人事迹,还被广为传颂。

1958年春节,崔荣华全家首次团聚。前排左三为崔荣华,后排自右依次为长子刘本立、次子刘本成、三子刘本善。

一、苦大仇深、感谢党恩

崔荣华出生于汝州城西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9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母为了活命,央人说和,把她送给汝州城区刘家当了童养媳。刘家的生活也很艰难,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寄人篱下,艰难困苦的日子,铸就了崔荣华吃苦耐劳、宽厚仁慈的性格。19岁结婚后,她先后为刘家生下了3个儿子。不幸的是,在她怀上最小的女儿时,她的丈夫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做了壮丁,一走整整3年,杳无音信,家里就像塌了天,仅剩下老的老、小的小。因缺乏劳动力,举家靠借债艰难度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崔荣华70岁的公公孤身一人踏上了寻子之路。更为不幸的是,她的公公在寻子途中身染瘟疫,病死他乡。崔荣华带着4个年幼的孩子靠沿街乞讨、替别人洗衣服度日。但洗一件长衫仅能得到一文钱,寥寥无几的收入,根本解决不了全家人的生计问题。与其全家人被饿死,倒不如把儿子送给别人收养。为了孩子能活命,崔荣华忍痛把两个小儿子送给了别人抚养。可没过多久,两个儿子因受不了虐待,都又偷偷跑了回来。崔荣华这时真是欲哭无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带着4个年幼的孩子,在贫困的生活中相依为命,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共产党。1947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四纵十旅二十八团解放了汝州城,经过半年多的剿匪反霸斗争,彻底摧垮了国民党在汝州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自己的政权。从此,崔荣华与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一样,翻身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生活。苦日子里泡出来的崔荣华非常感谢毛主席、共产党的救命之恩,在解放战争时期,崔荣华带领妇女们开展支前拥军活动,经常给解放军战士送茶送饭、缝补衣裳,帮助困难烈军属做家务、针线活。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她和男同志一道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她的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加上她吃苦耐劳,积极肯干,被破例吸收为农会会员。1955年4月,崔荣华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送子参战、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凭仗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公然挑起了朝鲜南北战争。同年初冬,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动势力,又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地区,妄图把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为了拒敌于国门之外,保卫兄弟般的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支援朝鲜人民抗击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国际反动势力的伟大斗争。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共同严惩美国侵略者,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壮歌。

刚刚获得解放、饱受战争之苦的汝州人民,坚决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号召,在原中共临汝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爱国运动。全县上下出现了“父亲送儿到朝鲜,妻子送郎上战场”的热烈场面。

崔荣华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毅然决定把3个儿子送到朝鲜战场,帮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儿子们不负母望,在抗美援朝前线奋勇杀敌,屡建战功。

长子刘本立,1945年被国民党抓去做壮丁。1947年3月,他弃暗投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太行独立二旅七十七团当战士。后来他所在的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随陈谢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先后两次参加了解放汝州的战斗。汝州解放以后,刘本立随军南下,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渡江等战役,并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0年12月,刘本立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十五军四十四步兵师炮兵营随军入朝作战,参加了上甘岭等著名战役。在战斗中,寒风呼啸,气温降到零下二十七八摄氏度,但刘本立和他的战友们,光着膀子仍汗流浃背。炮筒被烧红了,战士们手上被炮筒烫得起了泡,大家就用胳膊夹着炮弹往里送。此次战役,前后共打了40多天,歼灭敌人25000人,彻底粉碎了美军“金化”攻势。1953年7月停战后,其所在的部队调到朝鲜西海岸,驻扎在离毛岸英牺牲地不远的元山一带,直到1955年5月才回到祖国。1960年3月,他参加了西藏平叛,后留在西藏工作,直到1985年离休,2003年6月因病去世。他为中朝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贡献了一生。先后荣获“解放奖章”“抗美援朝纪念奖”“金日成奖章”“和平奖章”,被授予“人民功臣”荣誉称号。

次子刘本成,1931年4月15日出生,中共党员。1948年8月,他刚满17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后在临汝县公安局、临汝县一区政府、临汝县县大队工作,参加了土地改革、剿匪反霸等斗争。1950年12月与大哥刘本立一起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64军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1951年5月,刘本成参加了朝鲜战争中著名的、也是规模最大的战役———“第五次战役”。敌我双方共投入兵力100多万人,历时50多天,共歼灭敌军85000余人,粉碎了美军在朝建立“新防线”的计划,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在这次战役中,刘本成及战友们创下了15天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的纪录,整天不是打仗就是急行军。大家实在困了,就头靠在前边战友的身上,边走边打盹,摔倒了再爬起来走路。也正是在这次战斗中,刘本成的耳朵被炮弹震坏,留下了终身残疾。战役结束后,刘本成转入西线海州一带驻防,任连副指导员,荣立三等功一次。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后,刘本成作为第一批回国将士,受到了国内人民的热烈欢迎。刘本成回国后,继续在鸭绿江驻守。1954年被选送到齐齐哈尔步兵学校学习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15军无线电连任指导员。1963年复员,参加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2005年12月因病去世,享年74岁。

崔荣华的三子刘本善,生于1933年10月14日,1949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1948年汝州刚解放时,15岁的刘本善就积极参加了革命工作。1949年1月,他被调到许昌公安处,参加了武装工作队,在舞阳县南山剿匪时,荣立二等功。同年7月被调到浚县公安局工作,任派出所所长。1950年8月任淮河治理指挥部保卫科长。1951年5月到许昌地区公安处工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的两个哥哥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在他们的影响下,刘本善也提出了参加志愿军的申请。1951年9月,他被批准入伍,被编在志愿军暂编14师12团,任排长。后由于朝鲜战争战况的变化,刘本善没有实现赴朝作战的愿望。1952年6月被选派到河南省军区干部学校学习一年。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柘城县武装部工作,先后任参谋、部长助理、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82年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2003年2月因病去世,享年70岁。

三、军属模范,名扬天下

在崔荣华的带动下,汝州广大青年学生踊跃报名,积极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抗美爱国运动中去。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中,汝州有2万多名青年、学生报名,要求参军参战,经过体检、政审把关,有850名青年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有65位汝州籍优秀战士为祖国献出了他们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劳动模范许牛娃、战斗英雄史龙娃等英模人物。汝州社会各界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志愿军捐献了一架“临汝号”飞机,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战争。此外,通过宣传发动,思想教育,汝州人民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出慰问信30000余封,送糖果、钢笔、针线包、鞋袜等物资分装50多包,由县抗美援朝分会寄往朝鲜前线。战士们看到了慰问信,收到了慰问品,非常感动。有些战士向赠送慰问信和慰问品的人回了信,建立了友谊,互相学习、鼓励,共同进步,也更加增强了前线将士杀敌保国的勇气及后方支援前方的责任感。

崔荣华送子参军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当时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7家国家级主流媒体,都在第一版显要位置,对崔荣华的模范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崔荣华一下子成了闻名全国的军属模范。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如今谈起她,还能背诵当时那首脍炙人口的快板:“革命老人崔荣华,人老心红为国家。三个儿子送朝鲜,保家卫国把敌杀。”“崔荣华老模范,英雄事迹说不完,送军粮、宣传员,亲手办起幼儿园。人民群众有困难,少吃缺穿记心间。白天走访问暖寒,带病工作夜难眠。年长脚小不怕难,爱憎分明美名传”。

1953年9月16日上午9时,崔荣华和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等121名拥军模范,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毛主席走到崔荣华的跟前,看到她是一个旧式小脚妇女时,笑着用浓重的湖南话说:“想不到一个裹脚老太太的觉悟这么高。”

1953年9月23日,崔荣华和常香玉等拥军模范一起被编入赴朝慰问团的前沿队伍,乘专列到了朝鲜。在朝鲜,她们受到金日成主席等朝鲜领导人的接见,被朝鲜人民视为座上宾。在前沿战场上,志愿军对崔荣华也无比尊敬,亲切地称她为“崔妈妈”。整整两个月,崔荣华和慰问团的同志们跋山涉水,足迹踏遍了朝鲜的每一个角落。每到一处,常香玉带领的宣传队就为战士们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活跃气氛。崔荣华和其他演讲队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崔荣华每讲一次,总会博得战士们的阵阵掌声。崔荣华从朝鲜回国很长时间了,还经常有志愿军战士给她来信,亲切地称她为“志愿军妈妈”。

崔荣华回到家乡后,汝州父老乡亲把同毛主席握过手、金日成主席亲切接见过的她视为汝州人的荣耀。每天都有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从四面八方找崔荣华见面、握手。用父老乡亲的话说,她的手被毛主席握过,同她握手就如同与毛主席握手一样,我们很幸福啊!那些日子,崔荣华陶醉在幸福之中,她更加卖力地工作了。1955年11月,崔荣华被河南省民政厅授予“军属模范”光荣称号,并出席了全省优抚模范代表大会。

1956年1月,作为军属代表,她参加了河南省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同年5月,崔荣华在北京参加全国烈属、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和复员军人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时,她又一次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后,崔荣华积极带领群众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先后任高级社社长、妇联主任等职。她热爱集体,大公无私,疾恶如仇。从土改到“文化大革命”的十几年间,一直担任城关公社望嵩大队妇联主任。对乡邻,她古道热肠,谁家有事需要帮忙,只要给她说一声,哪怕跑断腿、忙断肠,吃苦受累也在所不惜。1958年吃食堂饭时,她家亲戚多盛了一碗饭,崔荣华一双小脚跑了很远,追到亲戚家,硬是将饭夺回来,倒进了集体的大锅里。为此,这位亲戚一直到去世,都不再与其来往。因此,整个望嵩大队谁家有纠纷,都找她评判说理,大事小事都找她拿主意、想办法。1963年12月,崔荣华光荣地当选为河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1月13日,崔荣华因病去世,享年88岁。

(作者简介:李翔宇,生于1964年9月,河南省汝州市人,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共党员。现供职于中共汝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