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帮了俺这么多,这点葱是自己地里种的,能算个啥?”董俊杰一边说着,一边硬是把一捆大葱塞进扶贫干部徐旭辉的车里。这是笔者近日随钟楼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副主任徐旭辉到其联系的贫困户董合柱家看到的一幕。
走近更贴心
董合柱是钟楼街道程楼社区的贫困户,今年60岁,全家7口人,董合柱本人因脑溢血后遗症致残需长期服药,妻子王荣患有严重精神病,儿媳霍亚好是残疾人行动不便,三个孙子一个上小学、两个还小,儿子董俊杰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一家人原来的住房不足90平方米。
2017年5月,董合柱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钟楼街道安排徐旭辉作为董合柱的帮扶责任人。分包董合柱家快两年了,提及他家的情况,徐旭辉仍记忆犹新,“院落破败不堪,迎面走来的中年妇女神情呆滞语无伦次,屋内沙发上蜷缩着一个年轻女性……”第一次走进董合柱家,脏乱的庭院环境,简陋的物件设施,眼前的一切超出想象,让徐旭辉吃惊,也使他心绪难平,他下决心一定要认下这个“穷亲戚”,用上浑身解数帮到底。
董合柱家人身体条件差,患病人员多,药费支出大,经济收入少,因病致贫的沉重包袱压得他几乎趴下,看不到任何希望,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此情此景,徐旭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电话号码留给董合柱,一再交代,“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联系。”自此,如何帮扶贫困户成了徐旭辉心中第一大事,他的脚步也更多地走进了新结识的“穷亲戚”董合柱家。
徐旭辉分管街道党政办,机关工作头绪多、事情杂、时间紧,但不管多忙都要坚持每周上门与董合柱坐下来唠唠嗑、拉家常,打扫下卫生,有农活帮着干,一起吃饭。平时,隔三岔五还要送些生活用品,很快就像一家人越走越近、越来越亲。受到徐旭辉的影响和带动,董合柱一家也注意卫生了,一些杂物被清理,物品用具摆整齐,地上垃圾不见了,也像个过家的样子了。
2018年6月,借助我市实施贫困户“六改一增”的政策机遇,徐旭辉利用争取到的9000余元资金,每天蹲点督促改造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对董合柱家地坪、房顶、厨房、厕所、水、电等进行了全面改造。看着亮堂干净的院落、舒适方便的环境,董合柱曾经满面愁容的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救助更暖心
针对董合柱家病人多、药费多,有些救助政策享受不到位的实际情况,徐旭辉认真了解相关政策规定,坚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把用好用活贫困户扶持政策作为第一目标,首先解决好能吃药、吃到药、药吃好的燃眉之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有了工作目标,徐旭辉便瞄准方向,立即行动。董合柱的妻子王荣是精神病人,一直未做精神病鉴定。徐旭辉做通其家人的工作,一起带着她去做鉴定,经诊断确定为精神病二级残疾,接着到残联为其申请办理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合计每年可享受补助资金1920元。
儿媳霍亚好,结婚后户口一直留在原籍,按照属地管理要求不能享受国家帮扶政策。徐旭辉往返奔波,绕了一大圈,经过多个环节协调,终于帮她把户口迁到程楼社区。考虑到霍亚好行动不便,徐旭辉就邀请市残联派人上门入户进行定向鉴定,霍亚好被确定为肢体残疾四级,按政策享受到了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徐旭辉前后跑了三个多月,自己到村卫生室、街道防保站、市新农合办公室、市中医院等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协调,准备相关手续,共帮助董合柱一家办理6人低保,申请2项残疾人生活补贴和1项慢性病医疗鉴定,几项政策落实下来,每年可为董合柱全家节约支出近14000元,一下子解决了生活大难题。
就业更稳心
过去董合柱家里杂事多、负担重,儿子董俊杰买药喂药,顾了这个还有那个,对老人不放心,对三个孩子又放不了手,整天缠在家里出不了门,地里农活耽误不说,不打工挣不到钱,被日子熬煎得没个人样。
如今,救助政策兑现到位,一家人的经济负担缓解了不少,生活状况也好了许多。但在徐旭辉看来,政策救助只能救急,没有经济收入,脱贫还是遥遥无期。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董合柱一家的生活困难,真正实现脱贫目标,必须找到一条持续稳定的增收路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徐旭辉和董俊杰合计着,在附近打个工,一来有收入,二来能照顾家里,挣钱生活两不误。
徐旭辉到辖区多个企业了解,又利用亲戚朋友的关系多方联系,最后在纸坊镇一家制衣厂帮董俊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闲暇时间还能干些农活和贩卖蔬菜、水果。
“增加发展动力才长远。”考虑到董俊杰自身长远发展需求,徐旭辉正筹划着帮他们家办理扶贫贷款。“以前他跟人搞过蔬菜批发,有经验,有了这笔钱,他就可以去外地贩菜,从以前的小打小闹变成大范围的批发,以后的路就更宽了,生活也会慢慢好起来的。”谈起未来的帮扶路,徐旭辉信心满满。
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李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