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会中,啥事都会遇到,生活中的琐事很多,让人头痛的事也有很多,“借钱”的事可称得上其中之一吧。
提起借钱,人们会有很多话题和亲身经历,大部分人都会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并让人有时啼笑皆非,有时怨声载道,有时义愤填膺。
人在生活的交往中,本来就是相互交流的一个个元素,谁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可能在真空中生存。同学战友、亲戚熟人、三朋四友、同事邻里等都是一个个群体存在于社会中,相互交织。借钱,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人一生中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坎坷和困境,免不了求别人帮忙。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由于个别人道德缺失,不守信誉,借钱时是朋友,要钱时却变成了仇人。这种事例不胜枚举,有不少还闹到了法庭,更有甚者还引发一系列刑事案件。
一朋友说:一个同学前几年因做生意资金不足,张口要求借六万元钱,并诚恳地说只用六个月,到时一定归还。六个月过去了,没有还款的意思,又等了三个月,还是没音信。朋友还很不好意思地给同学打电话,以其他事为由顺便委婉地把钱的事提一下,可对方根本没有还款的意思。又等了两个月,再次打电话,对方连电话也不接了,又停一个月再打电话,根本联系不上。后来一打听,那位同学生意亏本,借遍了周围几乎所有朋友的钱,资不抵债,失踪了。朋友是工薪阶层,工资不高,也没有其他额外收入,省吃俭用稍有积蓄,谁知都“贡献”给了这位昔日要好的同学,两口子为此经常争吵不断。没办法,后来到法院起诉,法官说,这些民间借款,没有借条和证据,没法立案。像这种同学关系,借钱时谁还好意思让对方打个借条?反之,即使打了借条,对方躲避又不在家,立案又有啥用?到底还不是废纸一张?
在现实社会中,这类事情还真不少。近些年,人们不断议论:人情淡了,真情少了,啥闲事也不敢管了,大多人都有一句口头禅:好闲事不如赖不管,管闲事、落“不是”等等。其实那些不守规矩的人还是极少数的,不过也印证了那句“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俗语。
笔者有一段时间被单位抽调派驻我市农商银行,负责信用贷款案件的处理工作,遇到不少不良贷款案件,有些为了得到贷款资金,好言相劝,找亲朋好友出面担保,款到手后,由于多方原因,无法如期偿还,当然,也不排除故意赖账的人。担保人因此受到牵连。特别是一些工薪阶层的上班族,因为给朋友担保贷款未能及时归还,工资被银行划扣,有些受到单位除名,还上了“老赖”榜,真是有苦难言。
近年来,因欠债不还的事情时有发生,债权人又缺乏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钱要不回来时,恼羞成怒,感情用事,不依靠法律,反而私自找人讨要。社会上随之滋生了一种新型的“职业”———讨账队。一些人看准时机,召集游手好闲者,招揽“生意”,靠恐吓和打打杀杀,肆意对欠债人进行人身侵害,双方协议按债款数额收取“劳务”费用,触犯了刑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笔者曾处理一起欠款讨账反而演变成刑事犯罪的案件。一位出借人向借款人多次讨要欠款无果,被逼无奈,找来几个朋友,将借款人拉到一边,强行索要,并拳脚相加,钱没有要出来,却以“非法拘禁”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风气也在不断好转,加上各种制度的完善、规范和法律的健全,也杜绝了不少此类事情的发生,特别是法院加大了执行力度,失信者不断被冠以“老赖”,限制其社会活动,社会多方不断宣传和推行信用文化,也使人们的观念转变不少。
有人说:在你遇到困难时,能帮助你的人,特别是能借钱给你的人,都是你的“贵人”。你咋能借钱不还?即使有其他原因,不能如期归还,也要想办法转借,兑现自己的承诺,如果转借不来,要主动给人家解释清楚,征得谅解。否则,以后谁还敢和你交往?再遇到困难时谁还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谁家的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用汗水辛辛苦苦一分一厘挣来的,你遇到困境时,能伸手相帮,精神可嘉,真情可见,值得珍惜。试想,遇到难处时不是向每个朋友借钱都会如愿以偿的,朋友答应借钱给你,是对你的信任,是真心想帮助你渡过难关,你借而不还,在朋友圈里就丧失了自己的人格,证实了那句土话:“好心当了驴肝肺”。其实,当你向朋友张口借钱遭到拒绝时,也不必要瞒三怨四,因为谁都不可能有闲钱在家里放着,正如所说的“一家不知一家难”,说不定拒绝借钱给你的朋友比你更需要钱,只不过他没有向你借钱而已。
但愿欠债不还的人能早日醒悟,体谅和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望社会诚信体系不断健全,让诚信缺失者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