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不喜那硕大而富丽的花,且喜那梅、兰、荷……她们清丽、委婉、不动声色,不艳之艳,不色之色,不豪夺人目,却又豪夺人目。而梅,是翘楚。
虽不喜冬天的寒冷,却爱那冬天的梅花。许是我生在冬天,喜欢梅花的清绝,古人吟诵梅花的诗句很多,唐代崔道融的: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宋代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清末曹家达的:独立无偶全天真,天与朗月生和神。空山暮夜北风起,送出人寰第一春……
我平时喜欢写些心情感悟,尤喜王安石的一首五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因此自己的笔名凌月,即由此而来。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
千年前的宋朝,一个寒冷的冬日,一处幽静的山间小院,庭外一枝梅花开得正好,一个布衣书生穿庭过户,来看这枝梅花。正是黄昏时候,他写下那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枝花是宋代隐士林和靖的梅妻,亦是中国文人心上的一粒朱砂痣。
中国的古建筑多有诗情画意,亭台楼阁之外,植一株花,春有海棠冬有梅。人在这虚实之间,见的是花,见的亦不是花。正许禅语所言,“时人对此一枝花,如梦相似”,便是如此一般。禅是一枝花,生活亦是,看花时神思沿着这枝花游走,眼中自然描摹天地,想象在静默的冬日,于庭院之内,赏花饮茶,因一
树的花开而寂然欢喜,寒冬也被嗅出花的香气,何其难得,又何其诗意,此中真意,或许唯有静下来看庭前花开,才能懂得:原来生活里并不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书画琴棋诗酒花……
绝世风华的王昭君,传说是正月梅花的司花神。她深明大义,舍身和亲,避免了战乱,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我看过很多描绘王昭君的古画,多用白雪红梅作为背景,我想那是塞外冰天雪地中的梅花,雪是塞外的雪,那红梅却是中原的花,绽放着亲情与乡愁的浓郁情思。那梅花的俏丽冷艳,让一个弱女子变得超凡脱俗,高洁无畏。我仿佛听见了描绘鸣镝的琵琶曲,我仿佛看见了边塞烽火消失后的汉宫春色!昭君迎风而立,月影晃动,又清冽了几分……
一个人的质量其实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如果光是赏花的外形,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如果不能细心体贴,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人格的香气。最可叹的是,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品赏到自己心灵的梅香,能闻梅香的人,也是富有的人!
今年腊月,入冬的第一场雪,和家人共赴梅乡之约,赏梅拍梅。过去总认为蜡梅花朵小,没造型,不好拍。这次到了鄢陵,总算大开眼界,无型的腊梅,经过盆景艺人之手,变得千姿百态,夺人眼球。虽然拍照技术一般,但能欣赏到如此美妙的造型艺术,也算不虚此行。
“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这是清朝康熙年间刑部尚书、诗人王世贞对鄢陵蜡梅的赞誉。鄢陵蜡梅冠天下,这句话在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声名远扬,妇孺皆知。隆冬时节,鄢陵蜡梅香满九州,“万物生来皆神圣,一花一木总关情”,让我们一起放慢脚步,且赏且吟……
鄢陵蜡梅的广泛栽培始于唐,兴于宋。唐代诗人崔道融有诗云:“故里琴尊侣、相逢近蜡梅。”宋元以来,诗人与文学家吟咏蜡梅者,画家以蜡梅为题材作画者,数不胜数,形成了独特的鄢陵蜡梅文化。鄢陵境内以柏梁镇姚家村为中心辐射方圆几十里,村民家多以种植蜡梅为荣。一株蜡梅栽种于农家庭院,成为当地老百姓寒冬腊月踏雪观赏蜡梅的生活情趣;许多民间故事与传说,本土的风物与民俗,都与蜡梅结下了不解之缘。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位于许昌市东部,占地面积1500亩,整个园区划分为博览会展区、蜡梅文化展示区、生态科普展示区、热带植物盆景展示区、休闲度假区、游乐区、系列景观区等十三大功能区域。目前,鄢陵花博园已完全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示范等多种功能。
一树树一枝枝一朵朵竞放的蜡梅,夺人眼目———你看,这一枝倒挂的黄心花朵叫作“素心梅”,史书上说它“其心洁白,其色淡黄,花香芳馥,雅致韵人”;这种花,因为开放时不全张开而且张口向下,如金钟倒挂,所以又叫“金钟梅”;宋代诗人杨万里曾有“栗玉圆雕蕾,金钟细著行”的诗句,苏东坡称这种梅为“玉蕊”;这一串怒放的形似老虎蹄子的花朵叫“虎蹄梅”,因为花朵大,香气浓,每年的农历十月即可开花,所以又叫“十月梅”,还有形状尖如狗牙的狗牙梅……
鄢陵蜡梅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夺天工,非常名贵。“独身梅”曲回环绕,粗细配合,虚实相间;“龙游梅”就像一条黄龙平地腾起,留下黄鳞片片;“疙瘩梅”造型飘逸挺拔,枝条有主有从,有曲有伸,有聚有散;“悬枝梅”古朴典雅,美不胜收,此外还有单悬枝、双悬枝、圆形悬枝、珍珠倒卷帘等等,宛若一幅幅生机盎然、浓笔淡抹的立体画。
鄢陵蜡梅古称黄梅,宋代才开始叫作蜡梅。最先如此命名的是大文豪苏东坡和黄山谷。他们根据黄梅“香气似梅”的特点和花朵“类女工捻蜡所成”的特征,把它称为“蜡梅”。
陶铸先生有一篇称赞松树的文章,他的那些话用在蜡梅身上很贴切:“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为了他人的幸福,真的做到了粉身碎骨,死而后已,把自己的一点一滴都献给了人类。”
这,大约也是蜡梅受人尊崇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蜡梅虽然也叫梅,但它却是不与梅花同科的植物,只是花形似梅,这是因为蜡梅大多会在腊月开,《礼记》上记载:“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故名腊梅;芳香,花瓣有光泽,似蜡质,其花瓣蜡黄色,故又名蜡梅。虽,此“梅”非彼“梅”,却,缘于一个“梅”字不是吗!
冬日,在梅园过了一个别样的生日,推杯换盏小酌一番,酒至微醺,走过莲花湾、怡园、西湖、樱花苑、紫薇园,行至“赏梅亭”,绿纱窗内,一妙龄女子抚琴吟唱:“小小一枝梅,含笑吐芳菲,不惧寒风起,任凭冰雪摧;小小一枝梅,花香惹人醉,傲骨铮铮浩然气,万花飞谢更妩媚;待到春风起,花瓣片片坠,寒苦岁月不低头,冰雪消融泪花飞……”袅袅清音思如潮,不知今夕是何夕!恍惚间,雪花穿过我的指尖,一抹清辉映在了亭前,数枝梅花探进来与佳人相映成趣,淡淡的梅香拂动,我也忍不住应声而和,清歌一曲中,醉了……
歌罢,偕家人漫步在梅园,天上月儿也贪恋这盛世美景,露出脸来笑看人间,宋代卢梅坡曾说过,“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而他关于梅与雪的诗,更有名的一句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所以,若说雪是梅的傲骨,那梅便是雪的香魂。我常盼着大雪来,也常盼着梅花开,若是逢着雪夜去看梅,一定别有清欢,因为雪月最是相宜,若再添上一枝梅花,梅与雪都清绝无尘。
身为女子,应有梅的品质和风骨,亦有梅的细腻和柔韧:我愿为梅傲霜雪,雪为知己玉为魂,绽放雪洁无尘念,不恋烟火任寂寞;我愿为梅,用美丽妆点冬天的寒冷,我愿为梅,用热情诠释美好的人生。华年逢盛世,不负好时光!
月的清辉映在雪上,梅的幽香沁润鼻端,清丽的身姿融入这天地间,与雪、月、梅形成一幅绮丽景象,此情此景,禁不住情怀涌动:举杯邀梅花,月下共成欢,但愿人长久,芳华永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