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元宵节,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一种说法是,“正月十五大似年”。在不少人看来,正月十五比春节还要重要和隆重。元宵节一过,春节才算圆满结束。
中国民间传统是要在明月高悬的元宵节夜晚,人们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在古代,人们在元宵节期间打破日常秩序的约束,连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性也有机会走出家门,与心上人互诉衷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诗词名句,描写的正是青年男女元宵节相会的场景。此外,元宵节还是已婚妇女祈求子嗣的节日,如妇女互赠元宵、“摸门钉”“偷灯盏”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宵节不可缺少文化元素,要使元宵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就必须赋予元宵节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元宵节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重视和塑造元宵节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丰富元宵节日内涵,开展一些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活动,是对优秀传统节日最好的传承。只有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依托,多一些文化元素和乡土气息,才能为节日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
“元宵节是古代的狂欢节,举国上下不分昼夜一起欢庆。”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农耕文明的日渐消失,再加上大量洋节的植入,元宵节变得越来越庸俗和被边缘化。值得庆幸的是,在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一些被束之高阁的中国传统节日日益受到重视,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开始被“朝花夕拾”,蓬勃发展起来。在我市,汤王街古镇庙会成功举办了四届,一届比一届规模大、影响远,中大街新春庙会也于今年春节开始举办,市体育文化中心每年一度的非遗文化展演精彩纷呈,市区的元宵节灯展也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焦村镇张村的“大奉盅”、打铁花、皮影戏、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等一大批传统文化节目被不断推陈出新,各类元宵节活动在城乡被大范围演绎,既活跃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也使传统文化节目得到了极大的弘扬和传承,可喜可幸。
欢度元宵节,是向传统文化致敬。元宵节张灯结彩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体现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历史氛围,更记录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在积极推陈出新的同时,我们还需大力保护与传承我国传统元宵节文化,让宝贵的传统文化拂去烟尘,重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