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晓伟 通讯员丁亚伟)“我们村的贫困户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的,劳动能力较低。我们在做好日常帮扶、鼓励他们树立脱贫信心的同时,引导他们参与村里的公益性岗位。”12月24日,洗耳河街道许寨村党支部书记杨向峰向记者介绍,“具体情况是每户出一人,村里给他们设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岗位,让他们参与并给予一定的报酬,提高他们的收入。”
许寨村共有贫困户11户34人,多是因残因病致贫。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该村积极鼓励贫困户投身村内的公益性岗位,用自身的努力改变家庭状况。连日来,村里的贫困户纷纷到游园、大街小巷打扫卫生、捡拾垃圾,助力该村人居环境的整治。
据了解,该街道共有涉贫居(村)6个,贫困户29户96人。按照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要求,该街道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设置公益性岗位,让他们定期做好打扫村内公共场所卫生、公共绿化区花草养护、安保等工作。公益性岗位设置以来,辖区贫困户通过参加公益劳动,获取一定经济报酬,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公益性岗位的设置,让贫困户每户每年能获得1800元的工资收入。
“有活干、有收入,俺这心里也敞亮”。十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军现在村里的帮助下,不仅在村委会打扫文化活动广场,还在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做保安。吴军现说村里非常照顾他,还对他家的房子进行了危房改造。说起这些,这个憨厚的农村汉子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
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辖区15家民营企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捐助资金34万元。这些资金全部交由辖区龙头企业———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用于发展生产,巨龙公司每年给街道返还红利6万元。一部分用于街道公益性岗位工资发放,一部分用于爱心超市购买物资。目前,不仅有打扫卫生、安保等公益性岗位,还有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辖区招收的协保员等公益性岗位。这些公益性岗位的设置,形成了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的良性发展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