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村子不敢看,日子也不敢想。下点雨都不敢出门,村里坡陡路滑,出门穿胶鞋还得柱根棍。”今年71岁的河口村村民甄秀兰想起以前村子的环境依然历历在目。
“现在好了,出门都是水泥路,一直通到镇上。家门口还有小工厂,像我这70多岁的老婆子,也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甄秀兰说。
夏店镇河口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共271户1079人,全村耕地面积850余亩,人均0.8亩,耕地面积少,水利条件差,只能望天收。农业条件有限,村内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农闲时外出务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同时,河口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村组干部职位空缺,村子处于无人管状态。
自2014年河口村被确定为贫困村以来,经过多次精准识别,动态调整,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478人,贫困发生率为44.3%。2015年12月,市地矿局派驻工作队入村帮扶。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他们从抓村两委班子建设入手,多次深入到老党员家中促膝长谈,悉心听取老党员的意见和建议,2018年上半年,以换届选举为契机,积极向夏店镇党委政府汇报协调,健全配强村两委班子。
几年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带领村民们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模式,积极发展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8月,河口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偃师鞋帮加工项目落户河口村,成立汝州市河口村宝成鞋帮加工中心,吸收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3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月均收入1500元,其中带动贫困户10户11人,每户年增收15000元。2018年8月,又投资74万元建成500平方米的汝州市特色加工业扶贫基地一个,厂房能容纳30台缝纫机,30台裁剪机,30台锁边机,实现剪裁、锁边、缝纫、质检、包装等服装加工流水线作业。现平台缝纫机已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已有60多名群众报名参加学习培训。将来可吸收在家就业人员60余人,带动贫困户25户30人。
河口村还因地制宜发展花椒种植,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立河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村委+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大户种植流转农户土地、农户入股合作社、荒山承包种植等方式,共种植花椒1200亩。预计三年见效后,每亩可收入6000元,实现贫困户有稳定可靠的增收来源。近年来,小杂粮在市场走俏,河口村借着种植花生、芝麻、谷子、油菜等小杂粮的传统习惯,结合我市出台的产业奖补政策,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种植积极性。2018年河口村发展小杂粮、油料作物、中草药等368亩,带动贫困户101户,增收资金197275元。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上,河口村多方筹集资金15万元,建成360多平方米的集群众办事、矛盾调解、计划生育、党员活动、村互联网淘宝为一体的河口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100多平方米标准化卫生室和近600平方米的游园,还筹资2万余元购置办公家具,协调安装体育器材7套,不仅让村干部有了工作场所,群众也有了健身娱乐的去处。2017年11月,实施了河口———夏西道路提升项目,提升了河口到夏西村的通村道路,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万元,硬化面积5444平方米,新装太阳能路灯35盏,实现全村群众户户通水泥路。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打深水井2眼,高位水(压力罐)池2座,井堡2座,管理房2座,实现全村271户安全饮水户户通。
2017年还投资354万元,建成500千瓦光伏电站一座,集体获得光伏分红资金5万元。目前全村变压器5台,农业用电1台(100千伏安),农综混合4台(200千伏安)。河口村还实现了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全覆盖。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河口村在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不仅从产业上资金上帮助群众,还着力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坚持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改变面貌。2018年,河口村先后组织了花椒种植技术培训班、志智双扶巾帼宣讲会、家政服务培训班等,为群众免费送技术送智慧。
几年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进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倡树文明新风”五项职责,抓党建促脱贫,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帮扶,集体经济扎实推进,贫困群众收入稳定提升,先后有98户462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8%。贫困村脱贫退出“一低六通四有”指标均已达到,符合贫困村退出标准。
现在的河口村,道路宽畅了,群众收入增加了,街道干净了,路灯亮了,家家通上了自来水,花草树木多了,扶贫车间天天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