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铺就小康路我市新购置50台纯电动公交车要闻简报解决农民工讨薪难题“次为爷”的快乐人生微友热评关于向全市征集人民建议的通知新年不忘平安卫士知青献艺慰问官兵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262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2-25

为民铺就小康路

———我市2018年贫困村道路提升项目工作综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年来,汝州的贫困村公路建设打破了经济发展的瓶颈。有的地方发展起特色农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的地方“筑巢引凤”,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有的地方发展特色旅游,让“凉”资源变成“热”产业……

2018年,我市第一批贫困村道路提升项目涉及9个乡镇19个贫困村,32.317公里,总投资2583.7万元,共分为10个标段,6月份开工建设,8月上旬已全部完工。9月13日,市财政局、扶贫办、交通局及涉及乡镇、村委对完工项目进行了交工验收。

一条条贫困村道路相继完工、一道道关卡先后打通,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和群众打开了致富大门,迈向康庄大道。

建扶贫路摘掉一顶顶“贫困帽”

路是农村的命脉。

“以前村里有男孩子到结婚的年纪,家家户户都替他愁,为什么?人家姑娘过来一看门前还是土路,十个有九个扭头就走。”骑岭乡白马村支部书记田西更告诉记者,曾经村里的公路破旧、满是泥泞,“山路弯多不平,蔬菜水果从山上拉下来就被颠坏了,卖不上好价钱。”

骑岭乡白马村位于市区北5公里,附近是名胜古迹千年古刹风穴寺。境内盛产红薯、石榴、桃子等农副产品。尽管离市区仅有短短几公里,但因通往外界公路的制约,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为了摘掉白马村的“贫困帽”,2018年6月份,市农村公路管理所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5.97万元,为该村修建了通村公路3935米,打通了该村通往外界的“最后一公里”,让这条公路与风穴寺景区实现了无缝对接,交通短板逐一补齐,村里那些“养在深闺人不知”的美食与美景一起正在惊艳世人。

项目建成后,宽阔的水泥路直通村部、学校、村卫生室,极大提高了白马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农副产品的外销;风穴寺景区人流大增,带动了附近小卖部、农家院生意火爆,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搞活了经济。

这只是我市贫困村道路提升项目的一个缩影。

我市贫困村道路提升项目大多位于偏远山区,项目实施要求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为保质保量完成工作,项目招投标工作前,均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施工所在地进行现场踏勘,与乡镇领导及村委会积极沟通,督促路基按标准形成。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及时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参建人员召开项目开工动员会,增强各方参建人员的紧迫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确确实实干良心工程,让老百姓满意的放心工程,严肃工作纪律,夯实项目管理。

修通“便民路”,也给贫困地区带去了发展机遇、致富希望。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俺村的农产品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看到群众红红火火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白马村村主任于铁良高兴地说。

建民生路破“最后一公里”瓶颈

“道路修好后,不光是大家出行方便,也给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以前大车都进不来,现在就不用愁了。”面对记者的采访,焦村镇安沟村支部书记王建海高兴地说。

安沟村位于市区东北13公里处,是一个两山夹一湖的美丽乡村,并于2018年5月份申报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试点村”。

境内有中型水库一座,陆浑灌区东二干渠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铝矾土、石灰岩储量大、品位高。贫困村公里建设项目实施前,该村连接外部的道路窄、坑、弯,泥泞不堪,群众出行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制约了安沟水库旅游观光及水产品外销。

越是贫困地区,越是山高坡陡、地势险要。修路、架桥,需要市农村公路管理所全体干群戮力同心,啃下“硬骨头”。

今年6月份,该所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0万元,在该村修建了通村公路1368米、安全防护160米。

项目建设中,该所采取三级公示(市、乡、村),让老百姓了解项目基本情况、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原材料(砂、石子、水泥)进场之前,由质量管理组对其进行检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坚决不允许进场。施工检测程序按照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现场监理,经现场监理审核合格后报施工管理组,施工管理组报质量管理组,由质量管理组对其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同时采取新闻媒体及网络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由项目所在地村两委会派老党员、老干部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整改。管理组不定时、随机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上报。项目完工后,还设立永久性公示牌供社会监督。

项目建成后,通村道路平坦整洁,山坡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各种果树满山遍野都是,库区内碧波荡漾,小舟缓行。街道上干净整齐,居民楼随处可见,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公路管理所所长丁会峰表示,我市第一批贫困村道路提升项目10个标段的顺利完工,彻底改善了所涉贫困村基础设施老旧落后的状况,使老百姓出行更为便捷,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为贫困地区的农贸产品提供了更加通畅的货运道路,为我市“脱贫攻坚”铺出宽敞的大道,切切实实做到了“脱贫攻坚、交通先行”。

我市通过贫困村道路提升项目的实施,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贫困地区交通运输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百姓生活。

建旅游路行走汝州一路风景

“自驾游最怕堵车,太影响心情了。”今年“十一”长假,来自洛阳市的游客张潇潇到汝州旅游探亲。7天假期,她把汝州所有景点游了个遍。除了一路的美丽风景,汝州良好的行车环境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说,汝州的城乡交通,真担得起“畅、洁、舒、美、安”五个字。

2018年以来,市农村公路管理所以“四好农村路”创建为目标,打造精品示范线路,提升贫困村道路品质和推进养护管理社会化。

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规划设计7条县道提升项目,打造精品示范线路100余公里,总投资1.6亿元,2018年开工建设68.6公里,包括前石线、靳马线(山汝线-侯饭线)、靳马线(高速出口-G207)、关湾线。目前,已完成15公里,完成投资6000万元。

对我市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进行升级改造43.4公里(九峰山旅游专线、风烟线、蟒朝线、时宝线),总投资2.7亿元。目前,该批项目开工在建,完成投资1.8亿元。

完成我市重要民生项目,龙山森林公园的配套交通规划设计,提升龙山森林公园环线道路4.2公里,估算总投资1100万元。

完成2018年我市贫困村道路提升工程42公里,总投资3341.7万元。第一批贫困村道路提升项目32公里已完工,完成投资2583.7万元。第二批贫困村道路提升项目9.4公里,投资758万元,开工在建。

做好“旅游+交通”这篇大文章,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我市为旅游发展“量身打造”的农村公路,促进全市所有景区的有机融合和提档升级,实现了路与路、路与景、景与景的无缝相衔,形成了特色鲜明、畅通便捷的乡村旅游环线。

养小康路道路通畅百业兴旺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维护好、运营好。如何管好养好农村路,记者了解到,农村公路管理所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农村公路条例》,结合我市实际,贯彻落实省、市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管、养全面工作。

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完成河南省2018年重点民生实事农村公路60公里,实施的7条精品示范线路,极大改善了我市农村公路的路况,增加了通达深度、扩大了通达能力、提高了服务水平;进行升级改造的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进一步提高我市旅游区、资源区、产业区等区间通行能力,保障路网通畅,加强了产业乡镇资源产品的对外输出。“十一”长假期间,连接我市西南山区的“九峰山景区旅游专线”人山人海,日吸引省内外游客6万人;大峪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因汝登高速的通车和乡村精品线路修建而远近闻名,日接待省内外游客3万人,有效推动了沿线群众和当地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龙山森林公园的配套交通规划设计,是我市重点民生项目龙山森林公园旅游线路中的重要一环,在不远的将来,将又是当地沿线经济提升的一道命脉;贫困村道路提升工程,辐射9个乡镇,20个贫困村,惠及沿线群众2万人,极大改善了贫困村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有力推进扶贫政策落地、扶贫项目落实,对扶贫攻坚起到了良好效果;旅游线路和县道的绿化项目,各项绿化工程结合地形地貌,采用交错种植,以高大乔木搭配低矮灌木,现在已形成了一路一景,四季常绿的绿化景观效果。

由于措施到位,工作给力,我市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畅、洁、舒、美、安”的良好效果。

伴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项目的不断完善,一条条狭窄、坑洼的乡村小道都变成了如今宽阔平整的沥青路、水泥路,不仅让当地村民出行更为便捷,也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李晓伟 王伟歌 王亚娟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