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文明风,满目新图景。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与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融合推进的铿锵足音,一条条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项项民生工程如火如荼,让万汝州人民触摸到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锻造了这座城市最美风景、幸福底色和内在气质。
近年来,汝州市围绕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聚焦未来三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汝瓷文化名城、山水宜居绿城的新汝州魅力呈现。
一座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路网贯通城乡,不断穿行的洒水车、璀璨的路灯、干净整洁的街道等,无一不在显示城市“颜值”的巨变……大手笔谋划、大项目支撑、大力度推进,一场以“四城联创”为载体,建设和谐宜居宜业家园为目标的大会战,在汝州城乡如火如荼地展开。
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汝州市“厕所革命”工作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海绵城市项目获得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被确定为—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滨河公园航拍
规划开篇绘锦绣
坚持把高起点、高标准的策划规划作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前提和基础,持续提升规划设计水平,系好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子”。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聘请国内一流专家规划团队,对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进行修编,延长至2035年,科学谋划城市发展方向。同时,依托城乡总体规划和全域规划,完成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水系、城市自行车道、人行步道等31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争创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市。
牢固树立“动土必有规划、出土必有设计”的建设理念,按照“高、精、美、特”的要求,突出亮化、绿化、美化等重点,加快推进城区18平方公里的重点片区、滨水区域、主干道周边区域的城市设计、城市色彩编制工作,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功能和建筑布局,建立协调统一的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城市文脉,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
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执法如山”意识,重大项目、重要节点城市设计提交省、市专家委员会审议,实行规划评审“票决制”,提升规划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同时,坚持以规划梳理项目,2017年,规划387个项目,顺利实现新建成100个、新开工100个、新谋划100个项目的“三个100”目标。2018年,规划第一批107个项目,其中,万达广场、广成国际酒店等84个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真正做到以规划储备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
老城改造为民生
提及身边的环境变化,家住风穴路街道塔寺社区的李大妈喜上眉梢、如数家珍:“法行寺过去的老院子破破烂烂、杂草丛生,如今塔也修得很漂亮,晚上金光闪闪的,地面也重新铺了青石板,还栽了那么多树,如今成了大家休闲健身的大广场,真是今非昔比呀!”
我市坚持以老城改造提质为重点,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坚持把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重点放在老城区,聚焦解决规划滞后、公共空间少、功能不完善等“城市病”,大力实施供水供气供暖,改路、改水、棚户区改造,环境净化、生态绿化、地下管线优化,智慧信息网、精细管理网、便民服务网等“三供三改三化三网”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聚焦解决交通堵、出行难问题,实施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以构建大交通、畅通微循环为核心,在完成12个路口渠化改造、13条道路大修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启动安平街、府后街等6条次干道畅通工程和城垣路南延、建设路东延等7条断头路打通工程,以及城市东二环、西二环、南二环等工程项目建设,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在完成城区8条主干道“穿靴戴帽式”综合整治工程的基础上,以城区望嵩路、宏翔大道、烟风路等6条主干道,重点围绕街道夜间亮化、绿化提升等进行整治,同步启动垃圾箱、交通标志、公交站台、照明设施等城市家具美化工程,彰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
聚焦解决如厕难、停车难、供热难问题,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结合老城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利用行政事业单位临街门面房、楼前院内空地、违法建设拆除后收储的土地,高标准建成公厕101座、停车场20个、公园游园63个,不断满足群众需求。2018年按照每平方公里3至5座、每300米至500米有一座公厕的标准,在城市规划区内,新规划建设标准化公厕57座、停车场18个、公园游园28个,累计建成公厕158座、停车场38个、公园游园91个,实现城区每平方公里3至5座、主干道每300米至500米有一座公厕的目标。目前,我市公厕24小时开放,全城公厕免费用纸,在城区广成路、丹阳路推行环线公交1路、2路免费,城区通往科教园区19路公交免费,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加快推进集中供暖工程建设,铺设供暖管网23公里,新增供暖面积160万平方米,2017年11月汝州城区正式供暖,结束了我市长期没有集中供暖的历史。
聚焦解决背街小巷卫生脏、出入市口环境差问题,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坚持把背街小巷作为环境整治重点,按照整管线、整标识、改管网、改排水排污、绿化、亮化、美化等标准,加快推进首批15条街巷、7个老旧社区改造提升工程,已于6月底前建成投用。同时,加快推进6个高速出入市口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望嵩路南延顺利推进,宁洛高速市区收费站正式通车,7月底全部建成投用。
深入开展全域化清洁城市、清洁家园行动,积极实行人行道冲刷、机械收污、路面和交通护栏冲洗,新购置环卫保洁车辆69台,清运垃圾3.3万吨,静脉产业园顺利推进,被评为省级静脉产业示范园区。
聚焦解决城市管理难题,实施城市管理提升工程。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组建成立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管中心、智慧环保投入运行,智慧交通实现城区主要交通路口全覆盖,智慧政务、智慧扶贫、智慧旅游等平台启动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我市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得到住建部、环保部、食药监总局等三部委专项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喜看乡村美如画
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构建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按照干净、整洁、顺畅的标准,启动镇区道路硬化、绿化、垃圾中转站建设,加强集镇道路清扫与管理,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方便。同时,在每个集镇选定1到2条主干道,按照每条主干道至少有2座公厕的标准,新建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的公厕60座,方便服务群众。
按照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原则,首批选取了3个行政村570余户,加快推进无害化公厕、农户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湿地污水处理设施81座。持续扩大试点范围,在20个乡镇(办事处)各选取一个村作为第二批试点村,实施改造提升。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家园行动,引入10家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环卫企业,在全市45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市场化卫生保洁机制,设立乡级垃圾兑换中心15个、村级垃圾回收点382个,实现了农村垃圾日产日清以及无害化分类处置。目前,汝州市共创建省级人居环境达标村、示范村339个、绿色村庄63个,申报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美丽乡村试点10个,成功创建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群众院内屋后延伸,累计创建美丽庭院2万户。在此基础上,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营运好的“四好”标准,加快推进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年底前完成188公里改造任务。
打造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
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核心,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水系修复、林业生态和文明创建工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中小城市。
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扬尘治理,依法取缔“散乱污”企业361家。同时,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法取缔北汝河流域采砂场118家,顺利完成洗耳河黑臭水体治理,全市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人社部、环保部通报表彰。
按照“以水润城”理念,加快推进全长6.8公里的北汝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新建2座橡胶坝、4座滚水坝,北汝河湖心岛基本完工,沙滩公园对外开放,河堤生态修复、文化休闲长廊等工程顺利推进,汝河治理完成后,可在中心城区形成10公里的连续水面景观。同时,加快推进洗耳河二期长约5公里的综合整治工程、广成河景观道路提升工程建设,连通北汝河、洗耳河、广成河三条城市内河,打造环城30公里联通水系景观带。按照工业污水工程处理、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的原则,加快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实现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加快推进生态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今年初以来,我市抢抓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大力实施植绿补绿工程,启动实施了10万亩花海、3.7万亩生态廊道提升、1.6万亩河湖渠库绿化、2.5万亩森林公园、3.6万亩荒山造林等工程项目建设,国家林业局初审我市国储林一期建设规模31.78万亩、投资29.18亿元。同时,实施鲜花进城,城区8条主干道绿化提升和汝河沿岸绿化工程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150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02%,绿地率达到33.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79平方米。
坚持修旧如旧、修古复古原则,中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二期650米改造工程建成投用,三期200米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同时,持续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商户、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等系列创建活动,以及道德模范、乡贤人物、历史文化名人等系列评选活动,新启动建设好人园、名人园、乡贤园等主题游园5个,累计评选387个文明村、4000户文明户,着力营造共建文明、共享文明的良好氛围。
产城融合共发展
牢固树立产城融合的理念,立足资源型城市实际,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战略,推进城市和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
依托平顶山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启动新能源产业园一期朝川焦化、玻璃产业园建设,打造“原煤—炼焦—有机化工”完整产业链条,推动传统能源化工产业提档升级,焦化产能达到300万吨。同时,建立煤炭行业“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停产僵尸煤炭企业11家,淘汰落后产能274万吨。
围绕发展机绣纺织产业,深入开展全产业链招商活动,计划新建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汝绣产业园一期二期共80栋4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入驻企业160余家、生产线1300多条,汝绣产业园三期32栋、40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已预订一空。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24栋标准化厂房主体完工,8家企业已签订入驻协议。智能终端产业园11栋标准化厂房顺利推进,成功与上海钛度、深圳智能配件产业联盟等29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产业集聚区成功进入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成功晋升省定一星级和“十快”服务业“两区”。
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汝瓷小镇、温泉小镇、云禅森林小镇建设。其中,汝瓷小镇由河南三建投资5.3亿元、中国六冶投资25亿元开发建设,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小镇。温泉小镇由河南水投、新昌集团、南通三建等大型城市运营商参与开发建设,成功入选中国最具特色魅力乡镇、全国十佳生态文化旅游乡镇。汝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温泉健康养老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服务业专业园区。云禅森林小镇按照5A级景区标准编制完成了顶层设计和规划。目前,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7.5:43.1:49.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二产,实现了产业转型的重大突破。围绕三个小镇,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田园综合体和相关产业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8个乡镇3.1万名群众就近就地城镇化,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集聚转移人口、增加居民收入的“三赢效果”。
经营城市拓新城
牢固树立城市经营的理念,坚持把资金、土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土地保障。
坚持“财政收入保运转、城市建设靠运营”的理念,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加大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建设力度,进入财政部PPP项目库项目达到13个,其中落地项目8个,总投资约98亿元。2017年4月,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科教园区、第三水厂等PPP项目获得财政部奖励1100万元。广成河生态公园、科教园区、汝瓷小镇等一批民生项目建成投用,有效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政府、社会资本、人民群众的三方共赢。
按照经营城市必先经营土地的理念,对全市耕地后备资源重新进行调查,采取政府投资、实施以奖代补、开展土地整治、引入社会资本4种形式补充耕地。2018年开展工矿废弃地整治项目2600亩、空心村整治项目1万亩、后备资源开发项目6.3万亩,共复垦整理土地后备资源7.56万亩。截至目前,已在省级平台签订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意向7000亩,可直接创收7.9亿元。
组建成立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等规章制度,编制完成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资金综合平衡方案,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我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处于合理区间。同时,依托土地收储中心和鑫沃土国有资本经营公司,按照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二级市场、规范三级市场的模式,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共收储土地2.6万亩,规定居住建设用地、商业开发用地出让价每亩150万元以上,通过分批分次出让土地,按步骤有计划偿还贷款,实现收支平衡。
3年来,我市进入省住建厅台账的棚改项目有25个,涉及拆迁居民16029户,计划新建安置房40788套,计划总投资约226.31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安置房35074套,已完成融资132.08亿元。
过去精彩纷呈,未来美景可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创建的强大辐射带动下,汝州这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魅力之城必将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更加宜居宜业,成为豫西南的一颗璀璨明珠。
地矿局游园
高速公路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