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提案委员会莅汝调研朱寨村集体经济“香喷喷”三家企业到我市考察三个小镇建设情况 50年不用再“大动干戈”刘鹏到市住建局、商务局调研城管系统:勇当创文排头兵图片新闻上门女婿唐向雷带全村人做“致富鞋”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25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2-13

上门女婿唐向雷带全村人做“致富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通讯员胡克亮)“向雷这孩子是俺大剌湾的女婿,这五六年可是没少给村民们带富呀,要不是他这个鞋厂,老太婆一月能挣一两千块钱?做梦都梦不见!”12月12日上午,在王寨乡大剌湾村扶贫车间做鞋帮的贫困户牛勤对鞋厂的年轻厂长赞不绝口,她的话引来周围几位正在忙活的大妈连声赞同。

这些大妈们嘴里夸成一朵花的小伙子就是鞋厂的厂长唐向雷。

说起唐向雷,还得从大剌湾的穷事儿开头。位于王寨乡南部6公里处的大剌湾村是省定贫困村之一,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571人。

那是2012年,原籍洛阳的唐向雷在偃师市制鞋总厂打工时认识了一同打工的张红霞。共同的志向把两个年轻人拉到了一起,很快他们商量着回到张红霞的家乡大剌湾村,利用技术创办一家鞋厂,带动乡亲们一起创业过上好日子。

虽然销路不愁,但刚开始因为缺资金,两个人还是吃了不少苦。小鞋厂就设在村里一处闲置的农家院落,房屋简陋得连基本的粉刷也没有。但两个人不怕苦不怕累,硬是带着30多名乡亲把小鞋厂一步步发展起来。

小鞋厂每年的净收入有10万元左右,务工的村民们一个月能拿到一两千元的收入,高的一个月可以挣四五千元。

精准脱贫开始后,这个爱笑而腼腆的小伙子干劲更足了。驻村工作队看到他的厂子天天都是红红火火,和他一商量,利用扶贫专项资金为他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扶贫车间,又为他协调贷款100余万元,购买了先进的缝纫设备。

2018年元月的一天,唐向雷的小鞋厂高高兴兴搬进了扶贫车间。这一下使唐向雷和乡亲们更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扶贫车间里每天都是机声隆隆、欢声笑语不断。

如今,唐向雷的鞋厂已经发展成为注册资金600万元的中小企业,以“公司十农户”的方式带动贫困群众40余户,村民们可以在家里做鞋花鞋带等部分工序,也可以在厂里做机工。

他的厂子与洛阳偃师市制鞋总厂签订有来料加工协议,加工原材料直接物流到扶贫车间,加工完毕之后当天即可发回总厂。鞋厂还从偃师的总厂聘请专家和技术骨干,定期给工人们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对专业技能突出或对企业技术攻破有突出贡献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最重要的是,工资实行每日一结,贫困户辛苦劳作一天之后,当天即可领取回报;贫困户还可将工资作为股份参与公司运营,享受年底分红。这些激励措施让人们的干劲很足。

如今,车间内每天都有60多名村民务工,另有10余名村民将鞋花鞋带拿回家加工。厂里的工人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最大的年龄有80多岁。做鞋子本来就是女人的拿手绝活,经过培训的她们更是成了熟练工。

随着生产量的不断扩大,唐向雷还拓展了电商销售渠道,并从简单模仿转向品牌制造,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价值,为贫困户带来更多财富。

“很多公司到咱这里一看,咱这车间,像弄事类,都争着和咱合作,咱现在订单不愁,好好干,能扩大规模就扩大规模,能多带贫困户就多带贫困户,”说到这里,唐向雷脸上又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放眼望去,车间墙壁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几个大字,在隆隆的机声下显得格外苍劲有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