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古籍———《食疗本草》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25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2-12

中华优秀古籍———《食疗本草》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汝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是河南中华古籍遗存大市,古籍藏量十分丰富。21世纪以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河南省组织实施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和“十一五”国家古籍整理重点规划,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全面、科学、规范的古籍保护工作,我市在2015年全部完成各类古籍的普查任务,完成整理归档工作,建立珍贵古籍名录。孟诜的《食疗本草》作为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备受世人推崇。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摘编自汝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编的《汝州市文物志》,内容有删改)

《食疗本草》残卷

《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621年~713年)所撰。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治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

此书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各本所存佚文出入很大。1907年敦煌出土该书残卷,存药26味。全书共3卷。原书有条目138条,据《嘉裙本草》记载:“张鼎(唐开元间人)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皆说食药治病之效。”书中除收有许多卓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外,还记载了某些药物禁忌。所载食疗方下均注明药性,其次分记功效、禁忌,其间或夹有形态、产地等。另有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和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用,产妇、小儿等饮食宜忌等记述。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后世多有引用,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从现有残存佚文看,有不少条为《唐本草》失载的药物。如荞麦、绿豆、菠菜、白苣、胡荽、鲈鱼、鳜鱼、石首鱼等,都是本书首次记载。所录波斯石蜜、高昌榆白皮等,能反映亚洲中部地区使用食疗药的情况。

《食疗本草》对研究本草文献及饮食疗法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该书古抄本残卷,收有从石榴至芋共26种药物的条文,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1930年日本中尾万三考察、校订了该书,以《食疗本草考察》为名,全书分两编,载药241种,是近代最早的一种辑本。1980年秋,人民卫生出版社约请谢海州、翁维健、马继兴、郑金生等专家学者,根据中国学者罗振玉主编的《敦煌石室碎金》中转抄的《食疗本草残卷》及所收的其他资料,重新进行校辑,1984年书成,7月第一次印刷,终使世界上现存最早,在本草史上占有较高地位的食疗专著,以崭新的面貌重新与世人见面。

书分3卷,共计227条。

孟诜与《食疗本草》

孟诜,唐代河南汝州(今汝州市)人,进士及第,睿宗在藩时,召为侍读。长安中为同州刺史,故世称孟同州。曾于垂拱(685年~688年)初年在朝廷中任凤阁舍人。

有一天,孟诜在凤阁侍郎刘祎之家里见到武则天赐给刘的银子时说:“这是用药(银)水涂抹的假银子,一烧便知。”刘放火中一烧,顷刻化成锡水。武后知道了这件事,对孟诜很不满意,便将他降为台州(浙江)司马,后又升为春官侍郎(礼部副职)。太子相王李旦仰慕孟的才学,召他为侍读,负责讲解经学。长安三年(703年),拜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神龙(705年~707年)中,告老还乡,致仕归伊阳之山,日以药饵为事,卒年93岁。

青年时好医药、养生之术,与名医孙思邈过从甚密。孟诜精通医药、养生之术,在家居住期间,常去伊阳山里采集草药,按方炮制,济世救人。他年纪虽大,但力如壮年。有人问他是怎样保养身体的,他说:“要想保身养性,必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人们听了十分信服。

公元710年,相王李旦当了皇帝(睿宗),十分想念孟诜,便下诏叫他入朝做官,孟以年老为由婉言谢绝。次年,睿宗不忘旧好,赐给孟诜绸缎百匹,又命河南府(洛阳)于春秋二季送羊、酒、食物给孟诜。开元初,河南府尹毕构认为孟的高风亮节可与东汉有名的隐士向长(字子平)相媲美,遂将孟诜居住的村庄命名为“子平里”。

孟诜著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各3卷,其中《补养方》3卷,经张鼎增补,改名《食疗本草》3卷,现存敦煌莫高窟发现之古抄本残卷及近人辑佚本。又撰有《必效方》3卷,今佚,在《外台秘要》《证类本草》等书中多有引录。尝创用白帛浸于黄疸患者尿中,晾干并按日推列对比,以观察黄疸病疗效。另著《家祭礼》1卷、《丧服正要》l卷、《锦带书》等,均佚。《旧唐书》《新唐书》均有传。

《食疗本草》的部分食疗养生方

鸡:光粉诸石为末,和饭与鸡食之,后取鸡食之,甚补益。人毒热发,可取三颗鸡子白(蛋清),和蜜一合,服之差(差:好的意思)。黄雌鸡,补丈夫阳气,治冷气。瘦着床者,渐渐服之良。

鸭:主补中益气、消食。消十二种虫。白鸭肉补虚。

鹅:卯,补五脏,亦补中益气。(惟)多发痼疾。

鲫鱼:食之平胃气,调中益五脏。

羊奶:补肺肾之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

萝卜:服之令人白净肌细。

茶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来煮粥良。

柿子:补虚劳不足。红柿,补气,续经脉气。干柿,厚肠胃,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

黑豆:令人长生,又益阳道(增强性功能)。孟诜的《食疗本草》

仰望历史的星空,我把一颗虔诚叩拜的心灵,放飞到1300多年前的汝州古梁大地,感悟她滚烫的心跳,静听她血脉的回响。于是一个眉清目秀、活泼可爱的男童便蹦蹦跳跳地出现在这块厚重的土地上。孟诜———那是童年的孟诜(公元621年孟诜降世)。这是一个春深似海、绿意醉人的季节,孟诜站在奔涌的汝水之滨,天上白云悠悠,脚下波浪滚滚。孟诜一双睿智的明眸时而仰望悠悠的白云,时而鸟瞰翻涌的浪花。壮志当拿云———习医为民、悬壶济世的宏愿,镌刻在了他幼小的心灵里。

公元674年(唐上元元年)孟春的一天,53岁的孟诜终于实现了他拜访名医孙思邈的愿望。早晨,风尘仆仆的孟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叩响了孙思邈家的大门。那时候,孙思邈正坐在草堂上做《十三养生法》中的“头常摇法”,门童禀报河南汝州梁人孟诜进士拜谒。药王没有吭声,只是在继续的运动中思索着。孟诜的名字早已耳闻,此人饱读诗书,极具才学,尤爱研究食疗。药食同源,食疗和药疗乃人类健康长寿的双诀,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思索中的药王终于睁开慧眼,一丝温暖的慈笑悄悄爬上了脸颊。

孟诜以师礼三拜九叩方入座。相见恨晚,从早晨一直谈到了子夜,两人谈兴愈来愈浓。孟诜说:“‘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此乃先生巨著取名《千金要方》的本义……”老师颔首默认,并向他介绍正在写作的《千金翼方》的内容。孟诜也向老师敞开了心扉:“‘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生苦短,生命可贵,有生之年我要编著一本《补养法》(后经张鼎增订,改名为《食疗本草》),以食物疗其疾,使天下苍生延年益寿……”

师徒倾心畅谈,两颗心越贴越近。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春天,两颗共鸣的心灵发出的颤音长久地回荡在墨绿色的原野上。在此后的岁月中,二人过从甚密。孟诜无论是担任凤阁舍人、台州司马,还是春宫侍郎侍读、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等职,研究食疗验方的活动从没有间断过。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一部伟大的食疗专著终于面世了。

公元706年,85岁的孟诜告老还乡,隐居伊阳山地,专心从事医药学的研究,实现了平生最大的心愿。

抱书送日去,枕石望月归。孟诜在家乡度过了他惬意而又充实的晚年时光。盛夏的傍晚,孟诜手拿蒲扇坐在门前的石桌旁,桌上放着绿豆熬制的祛火茶。忙碌了一天的农人们三三两两地聚来了。多有人向孟诜请教养生长寿的秘诀,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摇着扇子,雪白的长胡子在风中飘飞。他说:“要想长命百岁,必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说毕,端起石桌上的茶水慢慢地品味。这时有清凉的夏风吹来,孟诜的话也像一股清凉之风吹进乡人的心田……那是早春的一天正午,孟诜把采来的芦笋、竹叶、茅草根放在大锅里,熬制一锅的“良药”,招呼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喝。有一群俏皮的孩子跑来了,把小肚皮喝得西瓜似的滚圆,离去时,有一群顽童拽住他的长须嬉闹说:“孟爷爷,晚上给我们讲故事……”直到他答应了,孩子才松手笑着跑走了。孟诜无限慈爱地望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景云(公元710年)初秋的一天,孟诜在山上采药累了,倒在草丛中小憩。长空如洗,雁阵列列,秋光如同一把温柔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山野。孟诜十分舒坦地躺在草丛里,思绪像天上的白云一样悠来悠去。他忽然想到了似乎已逝去很远的官场生涯,那桩受贬为台州司马的事,云一样倏忽飘来了。孟诜是一个敢于直言秉书的官,因对武后专制统治的不满,他常在同道中慷慨陈词,抨击时弊。有一天,孟诜在凤阁侍郎刘祎之家里见到武则天赐给刘的银子,拿起反复看后笑曰:“这是用药(银)水抹的银子,一烧便知。”刘放火一烧,果然顷刻化成锡水。这事被人传到武则天的耳中,武则天心中十分不快,遂降旨把孟诜贬为台州司马。其实,孟诜并不在乎官职的升降,在乎的是《食疗本草》的研究。降为台州司马后的孟诜,骑着毛驴,带着心爱的《食疗本草》手稿,从北国悠哉乐地来到了南国。因祸得福,从北国到南国,为丰富他的食疗专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是这次被贬,使他亲历了南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以及食用同一物品的不同效果。所以,孟诜在《食疗本草》中提出了要注意食疗法的地域性……

正当孟诜的思绪像天上的白云自由自在地飘来悠去时,一阵紧似一阵的呼喊把他拉入了眼前的世界之中。原来,相王李旦登基,十分想念孟诜,便下诏令他入朝为官重用。孟诜因饱读史书,才学过人,品德高尚,李旦仰慕其才学人品,曾召他为侍读,负责讲解经学。

孟诜听了喜讯并不以为喜,双眼望着牧羊人,对前来报喜的家人说:“我已垂垂老矣,岂还有为官之欲?师父‘孙天医’相继婉辞了唐太宗、唐高宗的两次诏封,在民间为百姓治病,著述立说,造福天下,世人敬仰。我的大半生都泡在了官场,剩下不多的光阴不能再抛洒了,我要学习师父的品德,在家乡为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诜以老迈为由婉言辞谢了睿宗的诏封,依旧留在家乡为民治病。次年,睿宗在政事缠身中又想起了孟诜当年为他解读经书时的情景,旧情依依,遂赐给孟诜绸缎百匹,又命河南府(洛阳)于春秋二季送酒和食物供奉孟诜。晚年的孟诜不恋官场,潜心钻研医药学术,并为百姓舍药治病,深受乡里称赞,名声远扬。公元713年,河南府尹毕构登门拜访孟诜,孟诜已仙,享年93岁。他赞扬孟诜不慕高官厚禄,大有古贤之风,其高风亮节可与东汉有名的隐士向长(字子平)媲美,遂将孟诜居住地命名为“子平里”。

孟诜是我国112位古代医学家之一,他的《食疗本草》则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食疗专著,孟诜堪称世界食疗学的鼻祖。

《食疗本草》共3卷,收载227条食药,不仅内容丰富实用,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且有不少药物为唐代初期本草书中的未录之品。如鱼类中的鲑鱼、鲈鱼、石首鱼(黄花鱼)等,以及菜类中的空心菜、菠菜、莴苣、胡荽等,米谷类中的绿豆、白豆、荞麦等,都是首次出现于《食疗本草》。该书在我国医学史上,特别是本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看到《食疗本草》中,凡可供食用而且又兼有医疗效果之物均予收录,像瓜果、菜蔬、米谷、鸟兽、虫鱼以及加工制品。孟诜为我们开具了一剂养身益寿的“千金药方”,而且这些食药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既有食用效果又有药疗价值,书中对多数食品疗效的论述,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养生学家中,孟诜有其独特的主张和见解。他既不主张呼吸吐纳,运动锻炼,也不主张悦意琴棋、服食药饵,唯独提倡食疗。“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孟诜在广泛吸取民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食疗主张。他认为药物中的“毒”是指药物的偏性,如寒、热、温、凉、酸、苦、辛、咸等,使用得当能治病,若把握不好,反而招灾引祸,因此他提倡“祛邪用药,补养用食。”五谷杂粮,大米白面,这是人类在漫长的繁衍生存过程中,从无数食品中筛选出的性味最平和而且最丰富的“食药”,它的药效正是让人类如何生存、健康和长寿。孟诜劝导人们善于用日常食品养生保健。食疗既避免了药物的偏性,又使人身体健康,因此,1300多年来《食疗本草》广受世人青睐。

既养生又治病。在《食疗本草》中,他还特别收载了许多动物和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如该书中卷羊部中说:“羊肝:性冷。治肝风虚热,目赤暗痛,热病后失明者,以青羊肝或子肝薄切,水浸服之,极效,生子肝吞之尤效……”孟诜所开具的方子,既浅显易通,又便于操作使用。他开具的食疗品,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生活中的鸡、鸭、鱼、肉、水果、蔬菜无所不括。如“鸭:主补中益气、消食、消十二种虫,白鸭肉补虚。”“柿子:补虚。红柿:补气,续经脉气。干柿:厚肠胃、温中,健脾胃气消血。”“黑豆:令人生长,又益阳道(增加性功能)……”如此食疗品,生活中寻常易见,食疗方法简便易行。这些食疗品有病治病,无病则养生,为百姓切切实实地喜欢。

一部食疗传天下。随着人们食疗及养生意识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提高,《食疗本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民的重视,广泛被国内外医家引用和推广。最早引用原文的有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日本丹波康赖的《医心方》,及北宋的《嘉裕本草》《证类本草》等等。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食疗本草》原书佚失。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我国甘肃敦煌莫高窟中获取了《食疗本草》残卷,如今这件宝物还异常尊贵地躺在英国伦敦博物馆内。《食疗本草》残卷惊现于世,世人对残卷的研究和《食疗本草》的复原相继展开了。日本学者狩野直喜氏首次抄录伦敦博物馆收藏的残卷,1924年中国学者罗振玉根据狩野的转抄本,并参照残卷的另一影本,命其儿子罗福葆誊抄,收入他主编的《敦煌石室碎金》一书中。1925年以《食疗本草残卷》为名,东方学会据罗氏抄本影印刊行。1930年,日本申尾万三对残卷考察研究后,著有《食疗本草之考察》一书。1931年范凤源将中尾万三辑本中的校注及日文假名旁注摘出删去,冠以《敦煌石室古本草》之名铅印刊行。198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谢海洲主任和北京中药学院翁维健讲师开始《食疗本草》的整理编辑工作。谢老又约请自50年代便进行《食疗本草》研究的马继兴先生,以及学生郑金生共同工作,历经4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整理和编辑任务。1984年7月,《食疗本草》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本失传千年的重要药物学著作恢复原貌,把璀璨的光芒重现于世,光泽后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