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是幼儿园老师,周末一起逛街时给我说起了她班上发生的一件事,“班里经常会组织一个小活动和孩子们保持互动,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原以为孩子们的心愿无非是要某个玩具或者得到好的成绩。但实际听见孩子们说出来后,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
“我希望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能陪我一整天”“我希望爸爸在家不要总是玩手机,偶尔也和我说说话”“我希望今天下午放学是妈妈来接我”……
孩子们的心愿,竟然是希望父母可以真正地陪伴他们。当朋友说完时,我脑海中不由地想到一个词:“隐形留守儿童”。提起“留守儿童”,在我们脑中浮现的第一画面大多是“农村”“贫困”“外出务工”等,但其实,城市里也有很多“隐形留守儿童”。
什么是城市“隐形留守儿童”?有的父母被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迫于无奈只能把孩子托给长辈照顾。平时孩子的吃穿住行全由老人打理,只有周末才能履行自己的责任。也有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给孩子请了保姆专门照顾,自己一心扑在事业上,天黑到家时孩子已经睡着了,殊不知孩子也成了“隐形留守儿童”中的一员。还有很多父母看起来是陪在孩子的身边,但他们的视线却一秒钟都没有离开过手中的手机,总是情不自禁地刷朋友圈或者玩游戏。边带孩子边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虽然我的人陪着你,但我的心早已飘到别处。这种不走心的陪伴也是一种假性陪伴。
这些,就是所谓的城市“隐形留守儿童”。
城市“隐形留守儿童”会带来诸多问题,长时间下去孩子们会慢慢地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孤独感。因为缺少父母在背后做他们坚强的后盾,性格也会变得胆小、内向,要是碰上一些麻烦事就会感到迷茫无助,久而久之就不愿与人交流。长时间的沉默、寡言、焦虑、恐惧使得这些孩子形成封闭、孤僻的心理。一般这样的孩子在以后与他人交往和表现自己等方面都会不尽如人意。
“如果可以,我也想好好陪孩子,可是现实不允许,晚上下班就九点了。我也不愿意让孩子在培训班做作业上晚自习,可是在家吧,一些数学英语题我不会讲,还不如放学后再送进培训班省事。”二年级学生胡浩的妈妈说。
儿童本身就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情绪起伏较大,大脑的控制能力也不完善,容易情绪失控和冲动。除此之外,还会对周围的人产生敌对心理。有些孩子特别敏感,总觉得别人在针对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不理会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严重者还会有暴力倾向。
图片来源网络
“我的爸妈就是这样,每天手拿手机,跟我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过几个小时,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和我聊几句。唉,觉得自己就是‘隐形留守儿童’,多想爸爸妈妈能够理解我的苦衷,能够多多陪陪我!”闺蜜楠楠听见这件事时就自觉把自己划进了“隐形留守儿童”一族……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在成长轨迹中如果缺失了父母的陪伴,他(她)会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长此以往会给他(她)的内心蒙上一层阴影。另外,如果孩子从小就和长辈生活在一起,很大可能会被溺爱,也可能会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将孩子接回自己身边时,就想去纠正孩子这些问题,这时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很容易出现矛盾。这些矛盾会使孩子与父母的隔阂加大,而且父辈和长辈之间也很容易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矛盾。
奥巴马曾说过:自己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举战中,他从未缺席过女儿的家长会。宝妈小培对此也深有感触:“虽然回到家比较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但忙着家务还是没太多时间陪孩子说话,所以孩子在无形中还是成了隐形的留守儿童,以后要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让孩子一起参与家务,一边干活一边说话,尽管这会花掉比平时更多的时间,但也算陪伴了!”
父母的爱有期限,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有时间要多坐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常去参加孩子学校的亲子活动,多陪陪孩子做游戏……与孩子认真相处,让他们感受到爸妈对自己的爱,在美好的亲子互动时间里,不去挑剔孩子那些不够完美的事情,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笑容,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不要让孩子的心“留守”,不要让“假性陪伴”成了父母以后的遗憾,成了孩子长大后的伤。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