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通讯员程慧娟)提到“三粉”特别是红薯粉条,人们都会想到地处我市西部17公里处的农业产业大镇,河南省最大的“三粉”(粉丝、粉条、粉皮)生产、销售基地和豫西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庙下镇。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庙下镇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和传统产业优势,强力发展“三粉”产业,粉条远销河北、山东、湖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庙下镇党委、政府从“怎么扶、谁扶持”入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合作社组织、群众为主体”的思路,围绕“三粉”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打造产业基地,促增收。采取政府引导、合作社帮带、企业带动的带贫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组织困难群众种植高品质红薯,并派专门农业技术指导员指导种植技术,红薯成熟后,由“三粉”企业统一收购,达到产销结合,实现困难群众稳定增收。
转移就业人口,稳增收。大力促进转移就业,组织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三粉”企业工作,达成就业意向20余人,成功转移就业10余人,平均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实现6户贫困户稳定脱贫。积极引导“三粉”企业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变“输血”为“造血”,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
改进带贫模式,创增收。把强化保障作为产业扶贫的首要前提,与河南省康隆实业有限公司达成贫困户到户增收精准扶贫融资协议,通过向康隆实业有限公司注入20.5万元财政补助资金,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扩大生产,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每年保底分红一次;公司用工优先安排贫困户,贫困户小麦存公司一年以上,公司每年对贫困户进行补贴。
开展爱心帮扶,保底线。在“六增一改”项目实施过程中,庙下镇组织开展爱心企业捐助活动,各爱心企业积极参与,捐赠仪式当天,68家爱心企业共筹集爱心款25万元,有效改善了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条件。
截至目前,庙下镇红薯种植面积10000余亩,年产红薯4万吨,“三粉”专业村9个,“三粉”企业112家,粉条年产量达到18万吨,年产值10.5亿元,从业人员8000余人,现已成为庙下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眼下,庙下镇正在思索如何强化市场导向,进一步发挥“三粉”产业辐射效益。“除了让更多的贫困群众通过‘三粉’产业脱贫致富外,还要形成产业体系、产业链,一头连接种植户,一头连接市场,确保今后产得出卖得出、产得好卖得好,推进全镇‘三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为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产业活力和动力。”镇党委书记韩沛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