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国(右)搀扶着岳父
说起庙下镇湾子村连长明一家,村里的群众无不连声感叹。
今年78岁的连长明,1963年入伍,在新疆当兵6年,退伍后一直在家务农,膝下育有一子两女。按说这样的家庭应该是幸福的,可不幸的是大儿子从小患有精神病没有任何劳动能力,18年前老伴姚琴又得了半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家子的重担就落在了连长明一个人的身上。好不容易熬到了女儿们都出嫁,自己的负担减轻,谁知2016年连长明又患上了脑梗和心脏病,瘫痪在床,生活起居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
“还好,人家有个好女婿,现在连长明一家三口基本都在我们镇文寨村二闺女家住,女婿王顺国人好,照顾的也周到。”庙下镇湾子村党支部书记赵虽太说。
“顺国孩子‘亚克西’(新疆维语,赞扬之意),他最好,世上都难找这样的女婿。”提起王顺国,连长明竖起大拇指眼里噙着泪说道。
在庙下镇文寨村,一提起11组的王顺国,大家都点头夸奖,称赞他人实在、孝敬老人,是一位好女婿。
“两位老人都70多岁了,时不时要去医院,经常都是王顺国夫妻在医院照顾,在俺村都知道,远近闻名。说实在话,要不是这闺女和女婿孝顺,照顾得周到,两位老人早都不在人世了。”赵虽太感叹道。
听见大家在谈论王顺国,今年74岁的岳母姚琴也忍不住说:“顺国出去干建筑队,回来经常给我们带一些好吃的。他每次去吃桌(参加宴席),都惦记着俺老俩,有时候,上了礼,饭还没吃就急着跑回来做饭,就怕饿着我们。”
王顺国的妻子连利娟说,2016年,父亲连长明突发脑溢血后,瘫痪在床,一家三口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庙下镇湾子村两委会得知这一消息后,入户详细了解情况,并将父亲一家申请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7月份,父亲住院,湾子村两委听说后还为其捐赠了1000元。虽然有了政府的照顾,但是生活上还无法自理,王顺国听说后毫不推托,毅然决然地将父母和智力缺失的哥哥接到家里,担负起赡养的责任。
“他总说,没事的,当年我父母有病在床,你都照顾了那么多年,现在你父母有病,我也会尽心尽力照顾,就把我当咱爸妈的亲儿子用,咱们受点累吃点苦不怕。”说起王顺国,连利娟话语中流露着感激。
王顺国今年42岁,他和妻子育有3个子女,近几年他都在建筑队工作,因为有一门好手艺,为人实诚,人缘也好,经常都会有人上门来找他干活,每月不一定天天有活干,但一天100多元的收入,生活也算过得去。自从把瘫痪的岳父岳母和智障的妻哥都接来以后,他一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要供给8口人吃喝、上学和医药费,这让王顺国一年都不舍得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
“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帮扶)干部经常上门,帮了我家很多大忙,我心里很感激,但我自己有手有脚的,还能做点事,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王顺国说。
勤劳肯干的王顺国夫妇,没有“等、靠、要”,而是在村级帮扶责任组和帮扶责任人的积极帮助下,寻找各种致富门路。由于家里小孩正在读书,为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小孩上学,连利娟也在农闲之余利用周末时间在村口路旁的家宴城打零工。
“我现在干活尽量都在家附近干,为的是能照顾俩老人。俺爹娘下世早,也没能怎么尽孝心,他们俩来了,我就把他们当亲父母一样照顾。我觉得这些事也没什么,都是自己的老人,尽心尽力就行了,都是应该做的。”王顺国说。
靠着这个朴实而坚定的信念,王顺国夫妇起早贪黑,不辞辛苦。“我自己文化不高,但我经常和媳妇、家人说,虽然我们贫困,但我们有手有脚,不能只想着靠政府、靠别人,只要我们够勤快、肯吃苦,啥日子都能过好。”王顺国说道。
想起自己现在的情况,连长明又忍不住抹眼泪,王顺国连忙安慰道:“爸,你也不要想太多,上天安排你遇到一个残疾儿子,也让你遇到一个好女婿。你放心,我有多大能力就会尽多大孝心,一定让您安度晚年……”
据庙下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连长明,庙下镇经过研究,对其实施了享受全户低保、残疾人两次补贴、到户增收、畜牧分红、金融分红等政策补贴。还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实施了危房改造和“六改一增”项目,改善了居住条件。因为连长明一家丧失劳动能力,所以将该户的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可以分红。下一步,庙下镇还将对王顺国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并推荐给合适的用工单位,帮助他早日脱贫。宋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