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志·优素福·丁来福的炽爱和壮举,再次把我的心灵震撼。
他的长卷:1600多米的书法长卷———用篆、隶、楷、草四体,把《唐诗》、《宋词》、《元曲》、《道德经》、《正教溯源》(原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郭承真题头)、《古兰经》、《朱子家训》、《增广贤文》、《弟子规》等经典,历时6年多光阴书就,耗资10万元装裱。痴爱传经典,翰墨舒长卷。在传承弘扬国学经典的路上,年逾古稀的书法家、国学学者哈志·优素福·丁来福,留下了一串闪光传奇的足印。
创作中的丁来福先生
一
2015年孟春,在采写哈志·优素福·丁来福乡贤推荐材料的过程中,这个儒雅君子悄然走进了我的心灵。
丁先生1945年生于汝州一个三代阿訇之家,爷爷、伯父、父亲、叔父均是河南省豫西地区颇负盛名的阿訇,曾在省内外30余坊清真寺担任教长,主持清真寺的教务工作,深受广大穆斯林教胞的爱戴。蒙童期的丁来福就跟随父亲学习礼拜,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4岁时便会诵读《古兰经》中的法提哈,12岁就学会了海提(即十八索嘞)。
苦难励志。1958年,仅仅因为父亲是阿訇,他被逐出校门,随家人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失去了学校教育的机会。父亲说:“虽然失去了学校,但你一定要坚持学习,不能做愚昧之人,不学习无异于自我毁灭”。从此一本字典和父亲留下的工具书成了他探求知识、走出蒙昧的最好老师。顽强的意志和超强的求知欲望使他突破一道道难关,用两年的时间就学完初中的全部课程,继而向着求知的高峰不停地攀登。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那个年代,他从床下翻出父亲的一个木箱,从里边拿出《古兰经》《圣训珠玑》《四书》《五经》《颜勤礼碑帖》等一摞摞险些被焚烧的“老书”。凭着这点仅存的“精神食粮”,他系统地学习了《唐宋八大家文集》、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四大名著等古典文学。数十年如一日,丁来福坚持不断地学习颜楷书法。“磨穿青铁宝砚,遍读国学典籍”。正是在这种信念的促使下,他从这些经典中获取了丰厚的学养,也促进了书法技艺的长进。
一勤天下无难事。几十年来,丁来福在乎点滴光阴,读经典、习书法,学识涵养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后,丁来福致力于民族团结,献身青少年书法义务教学,受到社会的赞誉。他曾任原临汝县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和汝州市政协第一届、二届、三届常委;汝州市人大委员会第四届、五届、六届常委,
平顶山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999年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自1980年以来义务从事书法社会教学,先后担任中国少儿书画协会常务理事、《书法报》全国少儿书法教学理事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优秀指导教师,先后有1600多人在他的辅导下走上书法艺术道路,为我市成功创建河南“书法之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仅近10多年来他婉拒学费,就让跟他学习书法的学生和家长节省了300多万元,被公认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我在感动中采访,我在敬佩中书写。步入古稀之年的丁先生,总想用最美的诗词、最美的书法艺术抒发对祖国、对民族文化的炽爱。2006年以来,他在教课之余用篆、隶、楷、草四体书写《千字文》16条幅,用蝇头小楷抄写沙特法赫德国王印刷厂出版的《中文译解古兰经》全文,30卷,25万字。还抄写有《国学集锦》16米长卷,《古兰经选·孩提十八章》12米长卷;用草书抄写长卷《唐诗三百首》等。2015年2月18日,正是除夕,伴随着喜庆新年的炮竹声,丁来福为耗时一年的120余米的长卷《正教溯源》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2016年,他又开始抄写王静斋译本(含注释)《古兰经》,50多万字,他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和毅力,青灯伴孤影,甘苦寸心知,终于如愿以偿。
长卷部分作品
二
魂牵中华,情系故土。近年来,丁来福先生应邀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他在对外交往中奉行“亲、诚、友、善”的民间外交宗旨,为增进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友人邀请他留下开设书法课堂,但他眷恋着故土的孩子们,一一婉言谢绝。鉴于他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被有关部门授予“中泰文化大使”“辛亥百年·中国百位艺术大家”等称号。
学无止境,追梦不止。2017年春月之夜,在洛河岸边的简易旅社里,我与丁先生彻夜交谈,心与心交融中遵嘱为他的书法展写了前言。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2017中国洛阳牡丹艺术节的喜庆锣鼓声中,“传承经典翰墨人生———丁来福书法邀请展”拉开了帷幕。这是洛阳、汝州两地书法艺术交流的一件盛事,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国色天香,翰墨芬芳———这个鲜花绽放的季节,国花和艺术之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香飘悠远。
传承国学经典,重彩翰墨人生。哈志·优素福·丁来福治学严谨,书风高雅,风格远追二王,其楷书源于颜、柳,师古而不泥,终成个人风格。展出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自创诗词,歌颂盛世中华;意临书法经典,如黄庭坚《幽兰赋》十二屏等。书体涵盖榜书、小楷、行、草、隶、篆等,功力丰厚,书风飘逸,造诣颇深。
牡丹真天姿,书法乃国粹。朋友,跟我来———在牡丹城:我们一道谛听着花开的声音,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
为期10天的邀请展,4月5日在洛阳市文化馆开幕。来自省内外的各级领导和与会嘉宾数百人参加了开展仪式。期间,近万人参观展览,好评如潮。河南省书协主席云平高度评价他的艺德书风和精神。
三
“桑榆方显夕阳美,盛世更觉翰墨香。”近6年多来,丁来福先生一直沉浸在对《唐诗》《宋词》《元曲》等传统经典的阅读和书法长卷的创作中,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乐此不疲。散步休息的时间里,他跑到学员家里辅导书法。一个50岁的下岗女工酷爱书法,但一到丁老师工作室里练字就拘束手颤。于是,丁老师就每天晚上徒步到她家里教她临帖习字,来回往返十来里,风雨不误。
传承经典不等闲,何惧洋洋字千万。《唐诗》《宋词》《元曲》《道德经》等千米书法长卷,在他一笔一划虔诚的辛劳中延伸、延伸……传承经典、翰墨书香———追梦艺术的路上,既有甘甜润肺,也有苦涩困扰。长卷的装裱费用大,这对靠退休工资吃饭的丁先生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好在过惯了粗茶淡饭的生活,他布衣素食,红薯小米玉米糁,青菜豆腐萝卜丝,俭省下来的10来万元,都投到了笔墨纸砚和装裱费上。好钢用到刀刃上,他觉得值。
翰墨人生奋登攀,传承经典舒长卷。现在,丁先生又开始了他最艰巨、最壮观的《唐宋八大家全集》的长卷创作。《唐宋八大家全集》共1131卷,9509页,837万多字。他将用蝇头小楷将这些国学经典重新书写一遍,如此恢弘的巨制长卷,对一个74岁的迟暮老人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青山夕照光阴迫,长路漫漫长卷长。目前,50卷的《韩愈文集》才书写10卷,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的经典还在呼唤……
宝刀不老,期颐百年———丁先生追梦的路上,书香墨香汗香陪伴,好梦定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