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树新风片儿小店里的实诚人陈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市信息中心将节约贯彻到细节中市统计局“亲情式”扶贫暖民心以德善之家筑牢以德治村根基市妇联多举措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市晚晴诗词协会到焦村镇槐树村采风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208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0-10

片儿小店里的实诚人陈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9月29日上午7时许,市标北侧工行门口的实惠小吃店里,已经坐满了吃早餐的食客,甜丝丝的粥味和葱花油馍的浓香,混合着食客倍儿精神的谈笑,使这个片儿小店洋溢着初升朝阳般的欢快氛围。在靠近墙壁的桌子旁,坐着一位50多岁的男子,他是这里的常客,3年了,很多个早晨,在这个小店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事情还得从2015年的那个夏天说起。那天早晨,在某单位做会计的他抱着一个档案袋来这里吃早餐。鼓鼓囊囊的档案袋里装满了单位的账本、发票和一些现金,因为当天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吃完饭就匆匆离开了。一天奔波于好几个单位办事,直到在办公室坐下来,他才发现,档案袋不见了。整整半个月,他几乎找遍了当天去过的所有地方,都没有找到档案袋。心力交瘁的他最后终于想起了小吃店,抱着一丝希望来到这里,没想到店主很快把保存得完好无损的档案袋交给了他。从那时起,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小吃店的店主名叫陈伟,今年55岁的他,从21年前开小吃店到现在,拾到并归还顾客丢失物品的故事,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最多的一次,大概在2000年夏天,一个30多岁的妇女,吃完饭把包忘在了店里。包里有十来万的现金,我当时发现后,赶紧把它收拾起来拿到家里保管好,半个月后她才找到我。当我把包归还她时,她拿出一沓子钱要感谢我,被我婉言谢绝了。你开店,顾客的东西忘在你那里了,归还人家是应该的。除了这,拾到的手机就更多了,最后都还了人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我的回头客。”

如今,他小吃店每天的回头客都在八成以上。不仅仅因为他总是完璧归赵顾客遗失的东西,更在于他21年如一日精挑细选食材和细致入微的服务态度。

1997年农历正月二十二,他的小吃店在市标东北角的原工人文化宫门口的一排铁皮房子里“安营扎寨”。从那时到现在,他的小吃店就是早餐稀饭加葱花油馍,午餐红薯面条、豆面条、白面条,从没有改变。

陈伟选食材很挑剔,从不含糊。选白面必须是精粉,精粉的牌子21年没换过;他做的豆面,自己去市场上选绿豆,然后自己拉到磨坊去磨面;他做的捞面条,配的调料有十几种,全部是他亲自调配的,里面的芝麻酱固定由一家供应。“捞面条的调料,这么多年除了保持原来的味道外,根据顾客的要求也会做适当的调整,但种类是只能加不能减,更不能偷工减料。同时每碗的分量一直没有变,有时候顾客说多放点青菜,我都是笑着照办。”

从食材选择到精心加工到亲和服务,不管是在最初的原工人文化宫小吃店还是到现在的工行门口小吃店,实惠小吃店的名字一直没有改,实诚开店的信念也是一丁点儿没变,因此他的小吃店总是坐满了食客。作为市区当初第一家卖红薯面条的小吃店,如今市区已经有类似的小吃店五六十家,但他的小吃店似乎没有受太大的影响。“一天要卖3袋面,特别是中午来吃捞面条,一般要等半个小时左右,人太多了。越是人多,越要讲信用。”

每天早晨4点多起床准备早餐,6点半开门营业,一直要忙到下午3点左右才能消闲下来。“我和老伴每天都要站立将近12个小时,站一天小腿就会肿,20多年的劳累,现在我俩都有严重的静脉曲张。”陈伟说着挽起裤管,记者看到,他的小腿皮肤呈现明显的黑红色,弯曲变形的动脉血管令人触目惊心。

如今,陈伟的3个女儿已经大学毕业或者在读研,大女儿已经参加工作。“孩子们都劝我们老俩歇歇。但我想,这小吃店虽然干着很累,但20多年也习惯了,还能坚持。最主要有那么多老顾客天天都在等着我,我不能停下来了。再干几年再说吧!”腼腆的陈伟笑笑说。郭营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