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飞蜂舞,花红柳绿。站在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后方的高坡上放眼望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的景象。难以想象这绿色美景下面,竟然是层层垃圾。“这里这么美,下面竟然是垃圾场真不敢相信!”8月29日,来自博爱县的参观代表在看到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时,发出了感叹。
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位于市区北约14公里的山前丘陵地带———骑岭乡黄庄村,占地面积300亩,是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组成部分,河南省重点项目,200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2008年10月17日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定为无害化处理Ⅱ级填埋场。
场区地下土层里,埋藏着的是我市近两年87万吨的垃圾。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化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再加上近年来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城区周边乡镇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也统一运送至场区进行处理。原设计日处理垃圾能力为220吨,目前,该场的日均进场生活垃圾量已达到了400吨。工作人员在上面种上了月季、松柏等多种植物,让原本一片狼藉的垃圾填埋场变得生机盎然。
垃圾山大变身
原来堆放垃圾的填埋场,是如何变身的?工作人员介绍,主要是通过生态修复,消除对环境的影响。这里是市民生活垃圾集中“消化点”,累积的垃圾山有废气、渗滤液等有害物质产生。生态修复技术通过覆盖种植土壤、营造植被景观将垃圾山变废为宝,形成标志性生态空间。同时对场区进行专业、全面的场地封场处理。封场内容主要包括场区整体封闭、场区消杀、沼气零排放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内部循环处理、雨污分流等。
从垃圾场到生态绿地的华丽变身,得益于我市城市管理工作者的默默付出,更得益于我市在生态建设中的各项措施。我市不断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运营管理,按照“科学管理、规范运营、集约高效、改善环境”的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开展综合整治,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显著提升,场区面貌和周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规范运营流程
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投用以来,全市三家环卫公司共计32辆垃圾运输车昼夜不停地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处理。他们严格管理,规范流程,按照“称重、检验、推平、消杀、压实、覆膜”的工作流程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而且对完善我市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城市发展工作步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实施科学管理
在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场区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消除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进行了渗滤液设施建设、周围环境综合整治、沼气发电项目建设等,实施科学管理,促进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创造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在进一步严格日常管理、强化规范运营的同时,加大人力投入,工作人员数量增加到25人,共分办公室、门卫计量组、渗滤液处理站、道路清扫组、填埋区垃圾处理作业组,切实保证进场垃圾100%得到无害化处理。
增加设施投入
2014年7月,我市投资400万元建立完善渗滤液处理设施。日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50吨。对处理后的水质每季度检测一次,排放口水质检测指标达到了一级排放标准。渗滤液经过处理的清水用于洗车、储存浇灌花草树木、喷洒道路等,做到了废水处理再利用,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2017年,我市投资1500余万元对垃圾场场区开展全面综合整治。重新铺设场区地面、绿化道路两侧、加固护坡、加盖调节池,有效实施雨污分流,对垃圾填埋区进行了封场和绿化,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结构由内至外依次为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植被层。通过综合整治,场区整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将一个大型的“垃圾堆”变成了一座生态良好的“花园式”垃圾填埋场,显著改善了场区整体环境面貌。
2018年2月,我市投资65万元购置增添机械设备160型推土机一台,以满足日常处理需求。在场内还建设完成了沼气发电厂,实施填埋沼气资源化利用。将垃圾填埋产生的沼气收集后进行发电,日发电量18000度,统一输入国家电网,既利用了资源、又解决了空气污染问题。
昔日垃圾场,如今变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生态绿地。我市城市管理工作者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接下来,他们计划尽可能增加垃圾填埋高度,最大限度增加库容,延迟封场时间,确保和静脉产业园的运行无缝对接。陈晶
※链接:对于已经封场处理的垃圾填埋场,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修复技术为采用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植物修复是指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而该种植物对土壤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植物收获污染源素并进行妥善处理后,即可将该种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因为垃圾填埋场填埋的主要是城市生活垃圾,是可供植物生长的良好有机肥源。通过植物生长,既起到固土保水,降低垃圾土容量,改良土质的作用,又提高了土壤对植物的供水、供肥能力,成功做到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