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8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9-07

爱的教育

———追记许心清老师

陈 凝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的生命历程中,老师一直是教育、激励、呵护我们的人。一支粉笔,能点拨知识王国的迷津;一根教鞭,是指点通向理想的道路;一块黑板,记下了老师的无限深情;三尺讲台,辉映着老师的艰辛。虽然他们生活平淡,但教书育人的痴情却从未更改;虽然他们辛苦劳累,但学生感恩的目光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许心清(1924—2007),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教师,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为汝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我市米庙镇、纸坊镇、大峪镇、焦村镇一带,提起许心清老师,曾经受过他教育的学生或者与他打过交道的学生家长,无不滔滔不绝地诉说老师种种之好,说到动情处,那潸然泪下甚至哽咽难语的情形,让人感觉到他们如同在怀念自己的亲人一样。

许心清老师

一、求学之路

许心清,米庙镇许庄村人,1924年农历腊月十二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许庄村附近没有山,没有岭,甚至连土丘也没有,只有广阔无垠的平畴田野,村东的金沟河自北向南悄悄流过。这个古村落的人们,自古崇尚农耕文化,他们以土地为根以土地为本,把土地当成自己的命,从古到今,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在这片黄土地上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凡单调的生活。自打懂事起,许心清就学会了割草、拾粪、忙农活。

1935年正月十九一大早,娘早早为他穿上了一身新衣裳,父亲将他送到了离村子八里远的金沟村一所私塾。先生见他生得眉清目秀,就给他起了一个大名:心清,希望他心清如水,能把书读好。在这里,他跟着这位清末秀才李建功先生接受了“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童蒙教育。

三年后父亲带着他来到留王店中心学校,直接进了五年级教室,全班26个学生,年龄和他不相上下。在这里,他学习了两年高小语文、算术、历史、地理的新课程,并从班主任王复兴老师那儿知道了新文化运动,知道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1940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焦村文正中学。9月1日,他到焦村文正中学报到,全班34个学生,他当上了学习委员,由于个子高被安排坐最后一排。课程除了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增加了物理、化学两门课。

1942年,临汝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夏粮几乎颗粒无收,8月中旬铺天盖地的蝗虫,成为漫漶的蝗灾。许心清和他的学友们告别校园,回家帮助父母干活,从贫瘠的田地里刨食度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学校逐步恢复了正常秩序。临汝县城的豫西高中也开始招生,通过考试,他被录取。12月份,许心清到县城进入豫西高中学习。经过三年的荒废和耽搁,他深深懂得:学习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补回。他更觉得机会难得,倍加看重和珍惜这一次进城学习。他清楚地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求学,一生再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

1948年8月,学有所成的许心清被分配到白衣堂小学当了一名教师。他由此踏上了教书育人的人生之路。

二、爱学生就像爱孩子

白衣堂学校离许庄也就二里地,但许心清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总是忘记了回家。初登讲台,许心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与那些和他年龄不错上下的学生相处,但凭着满腔的激情,他很快和学生融为一体。

班上有一名叫许铁锤的学生十分调皮捣蛋,不是逮蝎子吓唬胆小的同学,就是拿盛满水的搪瓷小盆放在门框上把推门进教室的同学浇成“落汤鸡”,或者在早操时变着花样捉弄那些腼腆的同学。告他状的同学一个挨着一个。

一天放学后,他把许铁锤叫到办公室,像拉家常一样与他交谈,和善的样子让许铁锤抵触的情绪一扫而光。第二天,许铁锤交给老师一份检查,许心清认真地看了一遍,检查倒是写得挺不错,上早操的事、蝎子的事和门框上放水的事都写得很详细,认识也很深刻。望着许铁锤渐渐远去的背影,许心清手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当天晚上,许心清批改完学生作业,摸着黑到许铁锤家家访。通过与铁锤爹娘交流,许心清掌握了铁锤的真实情况。原来,由于家境贫困,许铁锤从小练就了逮蝎子的本事,每年能逮一百多个,他把逮来的蝎子卖给村上的药铺,拿到钱后交给爹娘补贴家用。许心清由此看出了铁锤这孩子顽皮之外的懂事。但如何引导他把聪明劲儿用到学习上,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这次家访之后,许心清对铁锤格外上心,还有意安排铁锤去帮助其他身体较弱的同学和其他老师干些诸如打水、扫地的细碎活。每当假期结束,铁锤总是早早到校,和其他早来的同学一起,打扫教室卫生。铁锤的变化让他十分满意。据同学们讲,铁锤还拿卖蝎子的钱给交不上学费的同学解难题。铁锤还积极参加区文艺节目汇演,他们表演的花辊操获得一等奖,为新中国的成立献上了农村穷苦孩子的一份贺礼。

许铁锤的转变让许老师认识到,一个班级就那么两三个比较特别的学生,抓住了他们的思想转变工作,及时将他们引导到热爱集体、热爱同学、热爱学习的正确道路上来,不仅做好了善后工作,而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成了许老师转变差生及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真切体会。

在好生和差生的天平上,许心清从没有一点点偏差。4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当上了省部级领导,有的成为科级干部,有的成为人民教师,有的是普通农民。无论职务高低,不管贫富贵贱,提起许心清,他们的言语中尽是感激与赞美。许心清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从来就没有好生与差生之分。当学生因顽皮、淘气、鲁莽犯了错误,甚至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产生肢体碰撞,作为老师,通常会斥责、发脾气、暴跳如雷,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许心清却从不这样。不管学生犯了多大的错误,不管有多大的过失,许心清从未发过一次脾气,没起过一句高腔,他总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用入情入理的分析,说得人入耳入心、口服心服,和风细雨般的说教,不知道滋养了多少人的心田。

学生们在几十年后回忆起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他们总结说:许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家长式的、父亲式的,甚至比父亲更细致更周到更温和。

1951年2月,许心清被调到武巡学校教学。连续多天,许心清发现班上一名叫丁桂园的女生没有到校。一天,他上罢第一节课就直奔丁村丁桂园家而去。走进她家院子,就听到丁桂园的哭声,当他走进屋里,看到了她母亲也是满脸的泪痕。丁桂园的母亲委屈地倾诉了家庭的不幸:他们家是地主成分,土改时所有的土地、房屋、粮食都被分得一干二净,父亲也为躲避批斗和镇压逃亡外地,桂园不仅没有享受到地主阔小姐的荣华富贵,还天天遭受别人的白眼。现在桂园和母亲、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生活在一起,老的老、小的小,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煎熬难耐。一家人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哪有什么钱交学费。许心清对丁桂园的母亲说:“桂园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不上学就把孩子耽搁了,学费的事我来办,明天就让桂园到学校去。”丁桂园哭着把许心清送到大门外,许心清说:“桂园,明天发历史书和地理书,你什么都不要说,只管排队领书就是了,记住了。”

返校路上,许心清思索,一个人不管他的家庭出身多么坏,可这与他又有多大关系,他又有多大的选择权力呢?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不让一名学生无辜失学,这是一名教师的责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够为学生做点什么,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他决定替丁桂园缴纳学费。

第二天上午课前,开始发放历史课本和地理课本,同学们排队依次领取,丁桂园怯生生迈着步用期盼的目光望着许心清,许心清向她点了点头,用眼神鼓励她大胆领取。丁桂园领到书后,两只手把书紧紧捂在怀里,笑得像一朵绽放的迎春花。

许心清把丁桂园叫到办公室说:“你的学杂费我已经交了,你就安心上学吧。”

“放心吧老师,我一定会的,我一定……”眼泪顺着小桂园的脸颊流到下巴,滴在她不断揉搓的小手上。

丁桂园常常因为背后的指指戳戳而自卑,因为出身于地主家庭而感到悲伤,她失去了同龄人应有的开朗和欢畅。此刻,老师的话,一下子说到她的心里,说到了她心里最痛的地方,怎不让她激动万分,泪如雨下呢?

过了些日子,许心清发现学习努力专心听讲的丁桂园,时不时老往桌子上趴,精神也不太好。就把她叫到办公室问过几次,她都说没事,就是有时有点头晕。许心清有点放心不下,上午第三节课就约上郎秀荣老师一同来到丁桂园家询问情况。

原来是因为家里没有粮食,孩子饿得头晕无力,又因为住的地方窄狭,孩子睡不好,无精打采。回学校的路上,许心清和郎秀容商量,今后让丁桂园住在郎秀容的办公室,解决她的住宿问题,学校的老师们每人每天节省一点粮食,让正长个子的小桂园吃饱饭。丁桂园没有辜负老师的殷切期望,刻苦学习,后考上河南财校,毕业后分配到焦作市建委工作。

近60年过去了,提起当年的往事,说起老师的理解、体贴和关爱,80岁高龄的丁桂园依然泣不成声。她那对老师无限深情的怀念,她那对往事记忆犹新的诉说,让人真切感受到一份师恩重如山的情愫。

丁桂园还滔滔不绝地回忆起1956年7月13日许心清带领全班33位同学到纸坊街参加中考考试的情景。7月12日下午,许心清要带同学们到纸坊街去认考场,有个叫杜金生的学生得了疟疾,浑身直打颤。许心清劝说他放弃考试。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许心清背着金生走到了纸坊四中。7月20日考试结果出来,武巡学校六一班考上临汝四中23名,升学率达到72%,全区7所高小,共9个班300多名考生,平均升学率只有16%,许心清在临汝四中的第一次招生中拔得了头筹,成为全区教育系统谈论的热点人物,被评为区优秀教师,武巡学校被评为全区教学质量优胜学校。

许心清和学生合影的老照片

三、扎根山乡为教育

1960年8月,新建的大峪十二中需要教师,县教育局点了名让许心清前去。消息传到村上,学生、家长赶到学校把校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吆喝着:“为什么把许老师调走?”“许老师不能走!”“咱武巡就这个老师好,我们决不让他走!”不管校长怎么解释,大家就是不肯离去。

大峪公社教育办来了2名同志接许心清,看到这种情形,只好趁黑把他的被褥拿走了。

第二天早上,几十名学生和家长把许心清送出了武巡村。许心清停下三四次催他们回去,他们这才止步,许心清频频向大家挥手,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回首,望着大家久久不肯离去的身影,感动地流下泪来。

十二中在大峪街的南头,它与大峪公社机关只一墙之隔,十二中的筹办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时期,物理、化学老师无法配齐的情况下开学的,56名学生,来自大峪、陵头和禹县的部分山区。由于生活困难,有的学生连干粮都拿不起,天天都有学生因生活问题而失学。许心清除了正常上课,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崎岖的山道上,走进一家家破旧的土屋,和学生家长促膝谈心,请他们让出一点点口粮来支持孩子们上学。

在许心清的鼓励下,孩子们硬是克服了食物短缺的极大困难,到1961年2月,全班56名学生竟无一人因生活问

题而失学。1962年开春,根据上级“百日大休整”的精神,十二中合并到尚庄公社三中,十二中的所有学生全部到三中上学,许心清则被调至大峪完小。

正月初六,许心清来到大峪完小报到,被安排教五年级二班语文兼班主任。五一班有50名学生,五二班只有24名学生,这24名学生中,他只见到22名,一名叫田南方的孩子已经3个月没来上学了,另一名叫张魁兴的孩子也有两星期没到校上课了。越是班上学生少,学生思想越是不稳定,有好几个同学想到五一班去,还有几个同学因生活困难想退学,班上人心浮动人心涣散。许心清首先改选了班委会,课下找学生一一座谈,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一有空就到班上做思想动员工作,还介绍了自己在武巡的教学情况,说明自己能够带领大家赶上五一班并且超过他们,既稳定了思想,又重塑了信心和决心。

班级稳定后,许心清又翻山越岭到后坡大队西洼村和大泉村去找田南方和张魁兴,和家长谈心,劝说他们让孩子回学校上学。原来,张魁兴的母亲因生活条件差落下了严重的胃病,隔不了十天半月胃病就要犯一次,每犯一次几天吃不下东西,小魁兴就得到处跑着请医生抓药,父亲老实、哥哥要下地挣工分,为给母亲治病,家里所有能卖的都卖了,实在是没有钱让他再去上学了。

小魁兴哭着说着,许心清的眼睛也湿润了。他拍着魁兴的肩膀说:“我知道你学习成绩很好,又热爱学习,你现在不上学太可惜了。你看这样行不行,你母亲有病你就请假在家照顾她,你母亲病好了就赶快去学校上课。”

三天后,张魁兴来到学校,他向许心清汇报说,母亲的病轻了,已经能够起来做饭了。中午吃饭的时候,许心清跑来跑去却不见他的影子,后来在学校东南角的小河沟旁发现了他。只见张魁兴蹲在河沟旁,时不时地往河里投一粒石子。原来他没带干粮,就在同学们吃饭的时候有意躲开。许心清转身去教师食堂买了一个馍和一碗汤,端到河沟旁,魁兴说啥也不吃,许心清硬是塞到他手里,批评了一顿他才接住,含着泪吃完。张魁兴清楚地知道,在那粮食供应紧张时期,许心清把这顿饭让给自己吃,他就得饿一顿。

时光过去了快60年,提起许心清忍饥挨饿接济自己的往事,75岁的张魁兴控制不住埋藏在心底的情绪,竟然失声大哭起来。那哭声,是对恩师的无比感激和怀念。

见田南方还是没来学校,许心清又第二次踏上了去后坡村西洼的路,赶到那里太阳已经下山了,刚好南方和他父亲都在家,他父亲盛好了饭要让许心清吃,许心清坚持说自己已经吃过了,其实来的时候许心清只啃了一个馍喝了一碗开水,他是不会给家长增加麻烦的。南方的父亲很直爽地说道:“许老师,为孩子上学您真是操心了,我也想让孩子上学,我也给生产队长说了,实话说我连孩子的干粮都拿不起,你说咋让他去上学。”许心清说话了:“既然是这样,你明天就让南方到学校去,有我吃的一口就有南方吃的。”

第二天田南方来到学校。许心清详细问了他的学习情况,决定每天课外活动时间给他补半小时课,另外把一个学习好的女生范产调过来和他坐一张桌,有啥不会的可以问她。并交代小南方:中午下课直接来办公室,饭就在桌上,你只管吃。

中午下学了,田南方一个人趴在课桌上,他不好意思去许心清的办公室。许心清来到教室,田南方抬起头,许心清一摆手:“走,去我屋。”南方磨蹭了一阵跟着许心清走了。许心清指着桌上的饭说:“以后就不要让我唤你了,中午下学只管来,饭就给你放桌上。你吃吧,我出去有点事。”

就这样,在许心清的关爱下,田南方上完了小学,又考到纸坊临汝四中,后来在大峪财政所工作直至退休。如今,已经70多岁的田南方说起恩师许心清,眼泪就会扑扑簌簌掉个不停。他说,如果不是当年许心清极力挽留他回校园上学,哪会有他今天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许老师就是我慈爱的父亲啊!

2010年农历三月初三,在许心清老师去世5周年之际,200多名学生自发在大峪镇大鸿寨山脚下为他建了一座纪念亭,亭子中间竖立了一座纪念碑。那天前来参加许心清老师功德碑揭碑仪式的学生,地位不同、身份有别,但他们对恩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却是一样的诚挚。此后每到二月二、清明节、三月三(许心清老师的祭日),学生们就会开着车、骑着摩托,或者拄着拐杖、扯着孙子,步履蹒跚来到纪念亭,为德艺双馨的许心清老师焚香祭拜,表达敬仰之情。学生们说:“许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刻在俺心中的爱,是俺心中永远的丰碑。”朴素的话语流露出萦绕在心底的眷念之情。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没有耀眼的光环,然而许心清却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把人民教师的外延演绎得如此广博,把人民教师的内涵诠释得那样深邃。他把对教育事业的情,对学生的爱,含蓄地用行动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份情,这份爱,如汤汤流淌的汝河水,绵延不绝。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