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乐义 通讯员王德伟)8月14日,记者在望嵩南路拓宽工程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顶着烈日紧张施工,各种大型机械穿梭不停,整个施工现场如火如荼。
市产业聚集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王志杰向记者介绍:自去年以来,为提升产业集聚区与外界通行条件,构建快捷高效畅通的交通网络,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审时度势相继启动了望嵩南路拓宽改造、G207产业集聚区至时屯道路、老207怯庄段改造以及宁洛高速汝南站和小屯站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全长20.6公里的战线上,40余台工程机械、250余名施工人员协同奋战,誓保10月底主干道路全线通车。
今年以来,我市环保治理形势严峻,砂石原料空前短缺。宏观经济政策收紧,融资遭遇瓶颈,使在建项目顺利推进产生较大资金压力。面对客观条件影响,如何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完善基础设施,成为市产业集聚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道难题。
为此,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于今年6月底召开道路建设协调推进会,统一思想,形成了民生项目优先共识,现有资金优先用于保障“两出口、三标段”道路修建,并出台奖励和处罚措施,确保10月底前三个标段主干道路全线建成通车。
据了解,为确保道路早日建成投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积极行动,分工协作,牵头组成道路建设协调组和督察组。仅三条道路修建及水稳层砂石用料就达20余万立方米,面对如此大的砂石缺口,施工方不等不靠,积极行动,组织多路人员远赴汝阳、禹州、鲁山、郏县等周边地区联系砂石存量,多方签订供应合同,全力保障道路原料供应。由于天气炎热,地表蒸发量大,刚铺上的水稳层很快就会干燥而影响强度,施工方一边铺一边用毛毡覆盖并洒水养护。白天天气炎热,施工人员不得不错开时段,利用早晚时段加快生产,建设工地机械穿梭、灯火通明,有时施工甚至通宵达旦。在高铁上,赶往上海的产投公司有关人员聚集一起为即将在证券交易所发行公司债进行着安排,正是这样一群不知疲倦的创业人,促使产业集聚区发展资金源源不断,汇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