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字看发展 勇立潮头正当时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6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8-07

改革开放40年 汝州撤县建市30年特别报道之统计篇

透过数字看发展 勇立潮头正当时

文/牛莉萍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988年,汝州撤县建市,从此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时光流逝,岁月荏苒。回眸这30个春秋,汝州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翻开市统计局资料档案,浩瀚的数海映入眼帘,无声地记录了汝州撤县建市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煤山街道司东村综合试点启动仪式


统计局道德讲堂活动


3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同心协力,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奋勇向前。现在,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建设呈现蓬勃生机,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2017年我市GDP增长9.6%,分别高于全国(6.9%)、全省(7.8%)2.7、1.8个百分点。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30年来,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由1988年的7.81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433.69亿元。伴随经济总量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1988年以来,全市三产产业结构先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到2016年,全市三产产业比重达到9.7:43.6:46.7,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

生产总值(绝对量)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3.69亿元,比2016年增加37.54亿元。


农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内部结构合理调整。建市30年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合理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及生产布局,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经济迅速跃上新台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88年的2.69亿元提高到2017年39.82亿元。种植业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建市初期,我市种植业基础设施差、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种植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用现代设施、设备、技术手段改造提升农业生产力。建市以来,市乡村三级通力协作,大力引进农业新技术、新生产方式,粮食亩产增长明显,粮食单产从建市初的217公斤/亩提高到2017年335公斤/亩。

消费价格总指数(月度同比)

从上图看,物价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仍运行在合理区间,与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也在不断增强。制图:市统计局


随着一系列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历史性变革推动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我市积极发展大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不断推广,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林牧渔服务业从无到有。2017年,我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到5.3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5%,总产值较2003年(有统计记录)增长12.8倍。

工业体系日趋完备,工业产品量质齐增。建市初期,我市工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生产稳定,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随着我市工业战略的稳步推进,优势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企业规模和产业群落进一步扩大,201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99家,较1988年增长64.4%;实现产值492.1亿元,是1988年的61.2倍。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建市30年来,在全市工业步伐不断加快、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趋势的背景下,我市第三产业也得以全面较快发展,呈现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得到改造提升,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文化娱乐、居民消费等公益性服务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14.50亿元,是1988年的95.76倍。

统计局党员志愿服务队

交通运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运输工具运输量增长明显。2017年底,全市货物周转量完成180024万吨/公里,是建市之初的17.3倍,客运周转量达到52968万人/公里,是1988年的2.5倍。

市场消费日趋活跃繁荣。建市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市场为主导的商品经济日趋繁荣,我市逐步形成以私营、个体经济为主,主体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消费市场发展格局。2017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9.95亿元,是1988年的59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层次和结构的提升。

邮政电信业迅猛发展。30年来,我市邮政电信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高,业务量逐年攀升。目前,全市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邮电信息网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2017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0.9亿元,是1988年的1159.9倍。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提高

建市之初,我市投资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但经过30年持续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极大优化,基本建设保持投资主力地位,更新改造步伐加快,房地产投资表现抢眼。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4.31亿元,是1988年的528.2倍。

工作人员在河南森地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调查督导

建市30年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环保、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同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生态汝州、智慧汝州、健康汝州、文明汝州、幸福汝州建设迈入新阶段。

环保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大自然赋予我市优美独特的山、海、城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市的最大魅力所在。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的理念。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17年出境断面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81天。

教育事业改革取得新进步。目前基本形成以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学历教育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2017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80所,较1988年增长265所;在校生26.42万人,是1988年的2.1倍;教职工14774人。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29.8%。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17年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到1500人,经费支出4亿元。到2017年末,我市共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创新型龙头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市以来,全市各级政府立足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529个。全年总诊疗人次1788766人次,出院人数33145人。

市领导参加统计开放日活动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在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保障作为头等大事,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迅速,社保制度建设、保障水平和经办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2384人,2017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816.55万元。

30年峥嵘岁月,30年奋进欢歌。过去的3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风雨、一路艰辛的30年,是广大干部群众一路奋进、一路拼搏的30年,是全市各项事业一路高歌、一路跨越的30年。展望未来,各项事业必将奋力谱写更加出彩的新篇章。本版图片由市统计局提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