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共有省定贫困村63个,2014年退出贫困村8个,2015年退出贫困村6个,2016年退出贫困村4个,截至2017年底,共有省定未退出贫困村45个,其中:省定深度贫困村31个。2017年底,共有未脱贫贫困人口4557户13392人,其中因病致贫占45.97%;因残致贫占16.02%;缺劳动力致贫占16.81%;缺技术致贫占9.46%;缺资金致贫5.2%;因学致贫占2.46%;其他原因致贫占4.08%,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为1.31%。
“原来的烂泥路,现在修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旱涝保收。”“以前收入仅仅来自种地,现在有‘工作’了,也有产业收入了。”日前,记者在采访精准扶贫政策时,脱贫户都高兴地向记者讲述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他们生产生活的变化。
自1986年起,30年间,反贫困战役一直在“攻坚”,政策几经调整: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扶贫入户”……现在,扶贫的最新关键词是———精准。
以前帮扶贫困人口,就是送钱、送物、送树苗、送猪崽、送羊羔,年年扶贫年年贫。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位民生工程,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坚持“扶贫先扶志、精准是基础、产业为根本、基础设施是关键、项目作抓手、全社会共建”的思路,干在当下,成在实处,确立了市级抓推进、乡镇抓重点、村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级层层部署、传导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持续用劲、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汝州市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招聘会
压实责任:积极履行工作职责
2017年,我市印发《汝州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各级职责任务的通知》(汝脱贫组〔2017〕87号),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责严格落实扶贫开发责任,脱贫攻坚责任自上而下逐级逐部门细化明确,压紧压实,形成了强大合力。在市级层面,成立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四大班子领导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组织领导。在乡镇层面,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市委每月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推进情况汇报,并组织观摩评比,实行奖优罚劣。在委局层面,抽调民政、教育、卫生等34个部门,组建成立11个专项指挥部,承担职责范围内的脱贫攻坚任务,并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主动加强对上汇报沟通,全力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统筹各类资源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村级层面,2015年从全市筛选55个重点职能委局,成立由科级干部带队的驻村工作队,派驻55个贫困村,实施定点帮扶全覆盖。2018年新选派45个驻村工作队,对贫困人口超过10户以上的贫困户派驻工作队。在包户干部层面,从四大班子领导做起,自机关干部中选派7000余名优秀干部,每人分包一户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结对精准帮扶,明确包户干部对贫困户脱贫负有直接责任,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陵头镇易地搬迁项目交房仪式
精准识别:夯实帮扶责任主体
精准识别是精准施策的基础,我市按照帮扶对象“一个不能少、一户不能漏”的原则,比照“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户收入认定标准,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的识别方法,严格实行入户普查“四个必到”,即: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016年人均年纯收入4000元(含4000元)以下的所有农户必到;2014、2015、2016各年度脱贫户必到;低保户和分散供养五保户必到;没有贫困人口的村必到,对全市20个乡镇街道进行全面入户普查,严格执行“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等工作程序,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精确。同时,加强贫困户信息审计,市扶贫办联合审计、交警、住建、税务等部门,对初步录入系统的人员通过审计、房产清查、交警车辆核查、税务查询等多种手段进行复核,确保贫困人员信息的精准性和精确性。做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动态管理“四个清楚”,切实提高靶向施策精准度。
槐树村易地搬迁新址
精准分类:拓宽脱贫路径
对丧失劳动能力户,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众,我市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加大兜底保障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全省2018年脱贫线,做到应保尽保,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对因病因残致贫户,落实基本医疗、残疾人员补贴等政策性保障,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脱贫攻坚“两线合一”,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2017年花费2472854.56元统一为25055名贫困群众全部购买“人身意外险”;2017年为20472名贫困群众返还307.08万元的当年合作医疗费用;2018年为25470名贫困群众免交当年458.46万元合作医疗费用;落实县域内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和优惠减免政策,将商业补充保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系统融合对接;开展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救助和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费用垫付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出院只承担个人自付费用。
大剌湾村扶贫车间内贫困群众加工鞋帮
发展产业:增强脱贫内驱力
我市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印发了《汝州市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每村制定一个产业脱贫计划;制定了“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总体规划,确保2020年实现建成50个产业扶贫基地、每户有3个以上增收项目、贫困户年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的发展目标。在扶贫合作社方面,2018年,每个贫困乡镇均成立一个扶贫合作社,吸纳该乡镇所有贫困村的贫困户作为社员;每个扶贫合作社,分别由市财政按每个贫困村50万元、乡级财政按每个贫困村5万元、每户贫困户出资1000元的标准进行注资,作为入股资金,贫困户可以享受每年的盈利分红。2018年5月,全市9个扶贫合作社全部注册到位,注册资金3551.9万元,每户贫困户年分红不低于2000元,其中,2018年上半年1000元分红已发放到位。在特色养殖业方面,建设了以华扬农牧生猪养殖、坤元农牧等畜牧业养殖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种植饲草、资产收益分红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受益。比如,在发展畜牧产业上,市财政拿出2000万元注入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购买华扬农牧公司的厂房及设备,再由华扬农牧分3年租赁回购使用,每年将回购资金800万元用于贫困户年终分红,已连续两年对每户贫困户发放1400元分红资金。在特色种植业方面,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积极培育连翘、艾草、核桃、花椒等特色种植业。目前,全市种植花椒、核桃等林果规模达2万余亩,带动受益贫困户约2800户,种植艾草、决明子、连翘等中草药2600余亩,带动受益贫困户约420户。比如,寄料镇桑树坪村通过土地流转种植10万余株“大红袍”花椒,种植面积1500余亩,利用锄草、施肥、灌溉等吸引贫困户务工,带动150多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在特色加工业方面,成立特色加工产业扶贫指挥部,2017年投入900多万元,在全市7个乡镇建成9个特色加工扶贫车间,形成了以艾草加工、制鞋、制衣加工为主的特色加工产业,带动110余名贫困群众务工,每户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2018年计划再投入900万,一期建设10个扶贫车间,目前正在全力加快建设。在金融扶贫方面,我市累计注入风险补偿金8200万元,发放小额信贷4.86亿元。目前,已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户贷率达到100%,每户贫困户年分红2400元。2018年上半年1200元分红资金已发放到位。同时,加大贫困户小额贷款投放力度,支持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餐饮住宿等致富增收项目,实现符合信贷条件的贫困户“应贷尽贷”。在光伏扶贫方面,2017年建成的60个村级光伏电站已经全部并网发电(15个发电站列入国家发改委补贴名录),共发电约890万度,实现电费收入336.3万元,让贫困户每年获得3000元以上收入。同时,汝州市财政列支272万元,按合同约定,提前为1816户贫困户发放2018年上半年1500元光伏分红资金。
贫困户种植花椒喜获丰收
就业扶贫: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我市坚持把转移就业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出台《汝州市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汝州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补贴方案》《汝州市2017年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建立由人社、财政、扶贫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转移就业专项扶贫工作机制,整合相关部门政策资源,推动转移就业脱贫工作取得实效。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2017年以来,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发出护林员、安全巡逻员、人居环境保洁员、农险宣传员、人居环境整治协管员、治安巡防员等“六大员”公益性岗位3474个,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加大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把培训班办到贫困乡镇,送到农民家门口。2017年先后在大峪、陵头等贫困乡镇、贫困村举办就业创业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1%;在此基础上,组织举办了针对贫困户的多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780个。
基础设施:“六通四有”全面覆盖
我市坚持以贫困村星级提升工程为抓手,按照贫困村退出的“六通四有”硬性指标,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补齐贫困村发展短板。目前,55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通村公路全硬化、通客车、完成安全饮水工程、通电入户、广播全覆盖、宽带全覆盖。54个贫困村文化服务中心已建成投用,52个贫困村全部建有体育器材,53个贫困村全部建有卫生室,55个贫困村均配有合格村医。在此基础上,我市聚焦2014年已退出的8个贫困村,严格对照“六通四有”标准,持续提升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满足群众需求。
贫困户收到免费发放的助听器
社会扶贫:凝聚攻坚合力
我市重视发挥企业帮扶作用,发掘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组织全面广泛的分包。我市将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纳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协调,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指导。2017年,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精心挑选社会信誉好、扶贫意愿强的56家爱心企业定点帮扶全市55个贫困村。2018年,我市出台了《汝州市“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推进方案》,按照有实力、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原则,将帮扶企业增加至157个,实现深度贫困村3-4个、一般贫困村至少2个的企业帮扶全覆盖。扶持全面深度的参与。市扶贫办会同市国资委、市工信委、市住建局、市工商联等部门,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各贫困村全面具体的基本情况,帮助企业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开展帮扶,包村企业配合驻村工作队与脱贫责任组,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建立帮扶台账,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等多种方式,把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村土地、劳动力等特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群众就业置业、增收致富。组织全面有效的引导。我市着力于把贫困村和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促进贫困户增收为最终目的,合理安排资金和项目,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重视通过政策激励、建立互惠互利机制,引导、鼓励企业主动参加、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每年评选十大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30家助力脱贫攻坚优秀民营企业,营造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浓厚氛围。加快建设“爱心超市”。2018年在55个贫困村分别新建1个村级爱心超市,11个非贫困乡镇街道至少新建1个乡级爱心超市,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生产用品,进一步方便贫困户的生活。目前,68个爱心超市已全部建成投用。
为贫困人口发放爱心保健箱,并进行健康随访
成就辉煌:减少贫困人口27747人
“之前多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因为身体原因,空有一颗苦干的心,却没有技术,多次的失败让我欠下了一大笔资金,心里是有苦说不出啊。后来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免费给我提供了技术培训,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时到我家进行技术指导。我现在债务也还清了,每天做梦都在笑,感谢党委政府的帮扶、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啊!”大峪镇西范庄村贫困户高飞说。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脱贫攻坚的最终成效是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30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民生改善摆在凸显的位置,千方百计补齐民生“短板”,带着贫困群众“冲刺”全面小康。按照“三步走”的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1949户7928人;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1592户6108人;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1738户6463人;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1649户724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1.31%;2018年确保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行列;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过去30年,我市脱贫攻坚取得累累硕果。如今,让更多贫困群众早圆脱贫梦,共筑致富梦,是我们坚定的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市各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闯新路,在青山绿水间唱响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最强音。脱贫攻坚,成效尽显!回首来路,我市正在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