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解读(九)无言的教育逸夫小学在第九届中国魅力校园合唱节上获大奖汝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2018年6月份运行情况通报阿信带你学理财厨房用气安全注意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学习问答(九)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5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7-2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解读(九)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释义】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全仁的。

【感悟】这句话是成语“杀身成仁”的出处。“士”为中国古代四民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布道者和捍卫者。传统社会对“士”的要求很高。《论语·泰伯》中的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义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的志向担当和克己精神远远高于常人,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议也。”“士”要具有“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的精神境界。

2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释义】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感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圣人人格思想,提出了大丈夫人格理论。其精神特征为:鄙视权贵、卓然挺立的人格风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取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穷达不困的人格操守;不淫、不移、不屈的英雄气概。这些精神熔铸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

30.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海瑞

【释义】好就是好,不虚张夸大一丝一毫的好处;错就是错,不隐晦粉饰一点一滴的错误。

【感悟】此句出自明臣海瑞上奏明世宗朱厚熜的奏折《治安疏》,这篇奏疏大胆揭露当时的政治弊端,批评君主废弛朝纲,并进言改革建议,言辞犀利、语气坚决。《治安疏》一出,朝野上下为之震动,海瑞也因此而获罪。此篇以刚正不阿之言和忧国忧民之心酿传至今的奏折,所表明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正义凛然气度值得今人深思和学习。

3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释义】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虽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感悟】和者,有中正之心而无乖戾之气。君子之和,在于坚守立场的原则性和独立性,也在于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协调性。同者,有阿比之意而惟言莫违。小人之同,皆为一利字而聚,利同则引而为党,见利则争,利尽而交疏。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释义】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感悟】为人由己而不由人。从自己有所欲而推己及人知人之有所欲,则能好天下之所好,从自己有所不欲而推己及人知人之所不欲,则能恶天下之所恶。自家而国而天下,君子之道,忠恕而已,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3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释义】仰头对苍天,自觉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愧;低头问本心,自知与人之交往磊落坦荡而不惭。

【感悟】人立于世,能够对得起上天造物之恩德,无愧于与人交往之信义,安然于内心澄明之准则,俯仰于天地之间,胸中自是坦荡泰然,这便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也是儒家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3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释义】忧虑祸患使人(国家)得以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令人(国家)走向沉沦、灭亡。

【感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无论对于国家或者个人,处于逆境之中而激发的奋斗意志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反,安逸享乐只能产生萎靡与自傲,以致沉沦、灭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立国立家者,必要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成人之所不能成。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