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的平凡故事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91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7-08-03

最美家庭的平凡故事

———河南省“最美家庭”获得者张玉梅、李玉兴夫妇的治家之道

赵彦锋 梁杨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玉梅的全家福

有人说,上慈下孝,孝老爱亲者最美;有人说,胸怀大爱,热心公益者最美;有人说,友爱无间,邻里互助者最美;有人说,一身正气,德艺双馨者最美。我们说,平凡的家庭虽然做着平凡的事,但平凡的事却也时时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芒。这样的家庭也可称得上是“最美”。

在2017年河南省“最美家庭”评选中,我市的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入选了“最美家庭”。

三年前,张玉梅的身份是汝州市乐达公司董事长,管理着年销售额上亿的家电企业,现在的身份是汝州市孝德书院副院长,同时也是身兼妻子、妈妈、婆婆、岳母多重角色的家庭妇女。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她会在家族企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候,急流勇退呢?回归家庭,相夫教子的背后,有什么重大变故呢?今年54岁的张玉梅和记者分享了她的治家之道。

人生到底需要什么

张玉梅和丈夫李玉兴都没有显赫的家世,她娘家在山区焦村镇东沟村,李玉兴家在焦村镇李楼村,他们父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建国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尤其是李玉兴,他的爷爷是地主家的佃户,给人家看家护院。当炮手的时候,从寨墙上摔伤,在病床上躺了近100天后撒手而去。之后,一家人逃荒要饭,要饭途中,饿死了两个人,建国后虽然生活有些改观,但也是普通人家,节衣缩食也仅够维持柴米油盐。张玉梅说,我们能走上致富道路,最感谢的是党的好政策。1986年,她和李玉兴结婚,婚后的第二年,来到了汝州城区做家电生意,从最早的夫妻小店,到今天拥有100名员工,两家大型公司的汝州市知名品牌企业,这30年来,他们靠信誉打天下,生意像滚雪球越做越大,坚守的信念就是四个字“立德诚信”。当初张玉梅、李玉兴夫妇来到城里做生意,最大的愿望是挣够1万块钱就收手不干,继续回家当农民。夫妇俩设计的梦想是盖一座像样的房子,买个能够坐人带运输的拖拉机,忙时种种地,闲的时候能够开着拖拉机走走亲戚,伺候着父母颐养天年,再把孩子教育成人,就算完成了人生大事。没想到,正当生意刚有好转的时候,一场大火,毁掉了他们所有的梦想。

1995年1月17日,张玉梅、李玉兴夫妇的家电门市起火,烧掉了将近30万元的货物,这对他们来说是灭顶之灾,他们的全部家当加在一块,也抵不上这些货物的零头。当时保险公司核定损失后,怕10万元以上定性为重大火灾,就坚持仅包赔10万元以下的损失。靠信誉赊销的货款没有能力偿还,李玉兴四处奔走反映情况,甚至给人跪在地上哀求,结果还是难尽人意。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有贷款去偿还货款。张玉梅、李玉兴夫妇的态度是人不能倒在信誉上,砸锅卖铁也要对得起那些信任你的家电企业。五年时间,他们省吃俭用,风餐露宿,出去进货,一天只吃一顿饭。为了省下住宿的费用,很多时候他们是在货车上睡觉,等到把银行贷款还完后,张玉梅落了一身的毛病,最严重的是胃病,疼起来浑身是汗。皇天不负有心人,五年后,张玉梅、李玉兴夫妇事业也发展壮大了,不光还清所有的欠款,还有了盈余,到了五年头起,保险公司的官司也有了结果,又赔付了他们5万块钱。这时候,张玉梅、李玉兴夫妇的观念也转变了,李玉兴深有感悟地说:“一把火更坚定了我们发展事业的决心,如果没有那把火,也许就没有乐达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苦难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随着企业的发展,张玉梅、李玉兴夫妇过上小康生活。1998年9月,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双双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学习深造。一流学府的文化氛围,渊博学者的谆谆教诲,让他们豁然开朗,受益匪浅。2014年,他们也改变了人生价值取向:人活在世上,不单单是为了挣钱,还有许多更值得追求的东西。张玉梅、李玉兴夫妇渐渐地爱上了国学,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读《黄帝内经》,让他们学会了善待身体,平衡心态;研读《易经》,让他们学会了身心清净,智慧倍增;而投身汝州的国学文化推广,更是让他们乐此不疲。2010年,张玉梅又一次踏进清华大门专心研修国学,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她的心灵再次得到升华,也坚定了她在家乡普及传统文化的信心。2011年张玉梅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姐妹发起成立汝州市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孝德书院,并担任孝德书院副院长,每月20日为集中授课日,张玉梅自费聘请知名国学教授在乐达公司讲课,让市民免费听课。同时她还把所学的国学文化传授给公司及周围的亲朋好友。乐达公司员工人手一册《论语》,定期组织员工学习交流。

2014年4月,张玉梅到曲阜学习,在孔府看到了翁同龢写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行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个对联让张玉梅陷入了沉思,她开始反思“赚钱为什么,为什么赚钱”这个问题,企业发展了,目的是什么?张玉梅开始剖析自己的家庭。儿子李韶桦在18

岁的时候,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就把他送到了部队当兵,整体素质是相当好的,大女儿李懿琼受过高等教育,管理企业也是没有问题,但前些年忙于事业,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不是达到了真正的期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条件好了,更应该注重对家风的培养。于是,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商议,张玉梅辞去乐达公司董事长职务,一心一意转入相夫教子的家庭事业上,这个变动,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不忘初心 勇于担当

回归家庭是张玉梅的初衷。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总书记的话对张玉梅影响深远,在商海里摸爬跌打几十年,也确实需要静下来好好规划经营自己的家庭了。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家现在10口人,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外孙坐在一块儿,一大桌子,闲下来的时候,他们全家经常围绕企业如何经营,家风如何传承这些话题沟通交流。

张玉梅、李玉兴夫妇的企业在最难的时候,是一大批信任的客户帮助了他们,门店失火以后,第二天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在店门口摆了个竹床,库房里的家电摆出后,前来购买的客户们络绎不绝,客户们并没有因为张玉梅、李玉兴夫妇没了门店远离而去,而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们。这么多年,张玉梅、李玉兴夫妇一直带着感恩之心去经营,只要有机会,就最大限度地回馈客户,并把这种经营理念传给孩子们。

张玉梅退下来之后,儿子李韶桦担任乐达公司总经理,女儿李懿琼担任新创办企业河南新乐电器的法人代表。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对孩子们说,“乐达”创办时的初衷就是“乐人者自发达”,这种理念,要成为李家的家风家训,一定要传承。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2014年开始,回报社会的公益事业不再是张玉梅、李玉兴夫妇两个人去做,而是全家共同去完成。2014年,汝州有个小姑娘考上了大学,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听说孩子交不起学费,就带着全家来到小姑娘所在的夏店镇。进了家后看到孩子的处境,张玉梅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这个叫李素利的姑娘是残疾孩子,家徒四壁,上三年高中就没在学校吃过饭,一星期从家里背9个馍,周三的时候,她妈妈再送一回,就靠馒头读完了三年高中。当时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全家不约而同地掏完身上所有的钱送给这个姑娘。他们全家当即商定,由全家出资供李素利上完大学。正好汝州另一位企业家孟武也主动提出要帮助李素利,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和孟武两家一道给李素利送去了学费,张玉梅还把李素利的银行卡号记了下来,准备随时资助她。如今,李素利已读完了大学,前几天还给张玉梅打电话,说正在找工作。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商量,如果这个孩子因为残疾找不来工作,就招聘到他们的企业,为她提供就业门路。

这些年,张玉梅、李玉兴夫妇用于公益事业的捐款已经达到300余万元。最近几年,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开始让儿子和女儿去主导公益事业,企业捐助由他们批钱。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发现,孩子们在公益事业上非常踊跃,张玉梅、李玉兴夫妇设立了家族助学基金,每年用于奖励亲属的资金都不低于3万元。

社会上只要有资助求助,他们从来没有拒绝,每年都资助贫困生。家乡李楼村重建村委会时,张玉梅、李玉兴夫妇捐助10万元。家乡修建长善公园,他们又捐助10万元。2014年,他们为汝州一高捐助658台电风扇和7台海尔全自动洗衣机。2015年,为全市抗战老战士赠送洗衣机20台,为敬老院孤寡老人赠送电取暖桌27台。每次捐助后他们就像过节一样开心,他们全家人都知道,帮贫济困,修桥铺路,为社会做点好事,是份内的事,也是全家人的责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家庭每个人的骨髓。建好了“小家”,守好“大家”,他们用不懈的努力,浇灌家庭的幸福之花,释放出更为强大的正能量。

厉行节约 勤俭治家

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现在张玉梅、李玉兴夫妇也算是功成名就,儿孙满堂了。越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越是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更应该给儿女做好表率。张玉梅与李玉兴结婚没多久,婆婆就不幸去世,张玉梅无怨无悔地承担起照顾公公的重任,从洗衣做饭到换洗被褥,张玉梅以一个儿媳妇的细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公公的衣食住行。因担心公公失去老伴伤心,她就每天想办法哄老人开心,变着法为公公做好吃的饭菜。甚至在那饥寒未尽的年代,张玉梅还省吃俭用攒下几百元为老人买了一件皮袄。虽然李玉兴有兄弟姐妹四个,但20年来,公公却一直住在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家。2000年,公公跌倒住院,张玉梅天天守在身边,为公公洗脸喂饭,擦屎倒尿,俨然是他的亲闺女。2010年,公公临终时拉着张玉梅的手说:“咱家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张玉梅确实没有让公公失望,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家现在是夫妻同心、儿女和睦,父敬子爱,其乐融融。每逢周六晚上家庭读书会时间,一家人都围坐一起学习国学,分享感悟,汲取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2017年春节,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家吃团圆饭前,全家学习了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儿子、儿媳、女儿、孙子给他们磕头拜年,和其他家庭不同,张玉梅、李玉兴夫妇不是给孩子们发红包,而是孩子们给他们红包:向他们讲述新年计划。张玉梅、李玉兴夫妇最大的希望是孩子们能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同小可,张玉梅、李玉兴夫妇都喜欢从家庭做起,以家风建设助力家庭涵养,以勤俭持家引领家庭和谐。在他们家中,最反对铺张浪费,小到一粒花生米、一张纸、一滴水都不浪费,在这方面,李玉兴做得最好,他每次吃完饭后,喜欢在碗里兑点开水,美其名曰“开胃水”,一口喝完,从不浪费。张玉梅、李玉兴夫妇家没有剩菜的习惯,刷碗的水浇花;垃圾分类,能够做肥料的,沤制后种菜用;能利用的收集打理,送给收破烂的小贩。每次上超市,张玉梅、李玉兴夫妇都带上袋子,尽量减少垃圾污染,家里几乎不产生废物垃圾。他们老家有五亩耕地,种有花生、芝麻等,一有空闲,全家都去田间劳动,孩子们从耕种中体验到快乐。现在,连他们的小孙子都知道家里有花生、芝麻,天天喊着要去薅草、扒花生。

张玉梅、李玉兴夫妇的家庭是平凡的人家,生活虽平平淡淡,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他们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传承着华夏民族优良的品质,并在不知不觉中延续着这样的家风:家德是尊老爱幼、宽容博爱、善待他人、重礼谦让;家规是站坐有姿、互敬互爱、勤俭持家等;家训是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清白做人、爱岗敬业。没有惊天动地故事,30年来,张玉梅、李玉兴夫妇一直带着感恩活着。张玉梅说:“是社会的帮助,成就了我们的事业,也是社会的帮助,让我们懂得‘以德立家,以德治家’的真正含义,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