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立伟业 发展谱新篇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4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7-13

改革立伟业 发展谱新篇

———汝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成果丰硕

文/图 宋乐义 韩学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回顾30年改革开放历史,打击“投机倒把”一度是工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人们在新闻报道中经常能够看到的用语。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历史。从打击“投机倒把”到目前主要承担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职责,工商部门的公平交易执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年·新闻发布会现场

“三十五证合一”营业执照首发仪式

市领导颁发我市第一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

1988年12月1日,原临汝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改为汝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为市工商局)。

1998年12月,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开始。

2005年7月,平顶山市工商系统计算机网络互联工程正式开通。

2015年9月28日,我市首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颁发。

2016年10月1日,我市全面施行“五证合一”登记模式。

2017年8月,我市推行企业“三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多证合一”成果;11月,上线运行了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了营业执照办理由“面对面”线下办理向“键对键”线上办理的成功转变,颁发我市第一张电子营业执照,成为商事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

“过去办理相关手续要准备多份资料,要好几个人去负责多个窗口办理手续,费时又费力。现在多证合一的改革,对我们企业来讲,真的是由衷地支持,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办证效率,更是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项成本。”汝州市景阳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飞高兴地说。

截至2018年6月,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共有49443家,其中内资企业993家、外资企业48家、私营企业9707家、个体工商户370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09家,注册资本(金)总额1085亿元。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汝州市场繁荣

1988年建市之初,正值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国家的方针政策侧重在“将以往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府职能,逐步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

1988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8800余家、从业人员约1.68万人;1998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20100余家、从业人员约3.1万人,注册资本(金)19.8亿元;2008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12500余家、从业人员约2.1万人,注册资本(金)41亿元,从业人数约5万人;2018年6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49443家,从业人员大约20万人。

我市市场主体总量的发展、变化,与国家政策调整,改革开放、搞活经济,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一致。

统计数据显示,1988至1998这十年间,市场主体的数量、规模增加大约在一倍左右,总体比较可以看出,规模相对比较大的企业总量还不是很多。1998至2008年这十年间,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到位、公司化企业的增多,市场主体的数量有所下降、从业人数增加的幅度不大,但规模较大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2017年新增市场主体10183户,新增注册资本金166亿元,仅企业注册资本金就增长了155亿元,私营企业在市场主体中的绝对主力作用日趋明显。目前,全市市场主体49443家,注册资本(金)总额1085亿元。

近五年来,市工商局依托商事制度改革,严格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充分履职尽责,全力以赴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全市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丰硕成果。全方位的服务支撑,促使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增长的良好态势。2017年8月,市工商局推广实施了企业“三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多证合一”成果;11月,上线运行了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了营业执照办理由“面对面”线下办理向“键对键”线上办理的成功转变,成为商事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市工商局不断提高注册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限制,积极推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深化探索企业简易注销,为企业退出大开方便之门。另外,为帮助盘活企业资金链条,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充分发挥股权质押、动产抵押以及“政银合作”等项目作用,帮助企业开辟融资渠道。今年市工商局共受理股权出质业务235起,其中股权出质设立登记142起;先后为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22家商户和河南仁华生物科技公司、汝丰焦化有限公司、河南宏翔生物科技公司等102家企业办理了动产抵押登记,累计帮助企业融资达40.6亿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更加明显。市场主体的提质增量,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许多人到城镇务工、经商,他们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通过诚信经营和勤奋工作,养家糊口、勤劳致富。各类市场主体每年吸纳城乡大量剩余劳动力,使市民有事做、有活干,鼓起了钱袋子,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实施商标战略,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建市30年来,我市的注册商标从无到有,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特别是2005年以来,结合我市企业实际和商标发展状况,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商标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举措,制定了中长期商标品牌战略工作规划和工作目标,着力完善“企业主体、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促进了商标品牌的大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的有效注册商标保有量达2882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分别为“天瑞”“梦想”;省级著名商标20余件,分别为“天瑞”“梦想”“巨龙”“朱氏汝”“玉松汝瓷”“伟裕”“裕达”等。我市拟定的商标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使全市商标注册总量达3000件,中国驰名商标达5件以上,中国地理标志达5件,河南省著名商标达25件。

市工商局在认真落实全市商标战略工作目标和任务,构建政策支撑体系的同时,还专门建立了奖励、激励机制。市政府决定:从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注册商标和获准认定驰(著)名商标进行补贴和奖励。每申请注册一个商标,市政府补助500元;新认定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奖励5万元;新认定一件“河南省著名商标”,奖励10万元,新认定一件“中国驰名商标”,奖励20万元。这是我市为增强企业品牌意识,以商标战略促企业做大做强出台的帮扶新举措。

过去,由于商标品牌意识不强,我市企业在这方面吃了不少苦头。如:“春信”家具被一家外地企业抢注商标后,只能改用“德信”牌,多年辛勤培育的品牌一夜间成了别人的资产。近年来,工商部门采取宣传培训、支持引导、跟踪服务和重点培育等措施,普及商标品牌建设常识,提高了企业的商标品牌意识和商标创建工作的主动性。

市工商局多举措激发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引领品牌商标集群发展,促进相关产业优化、产品优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结合企业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应加大对具有潜力的“苏氨酸”“色氨酸”等商品商标进行重点培育,全面挖掘品牌的发展潜力,更好地利用商标这一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工商部门积极走访企业,主动、热情、优质的服务,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同时,持续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走访活动,先后走访了河南梦想食品有限公司、汝州市煜达瓷砖厂等多家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就如何利用自身商标优势宣传企业、保护商标专用权给企业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强化市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近年来,市工商局坚持把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摆在市场监管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管执法,有效维护了我市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一是采取强力措施,坚持打防结合,始终保持打击传销的高压势态。相继开展了以华莱健安化黑茶为载体进行传销的违法行为全面检查行动、打掉了“赛比安”传销公司。市公安局经侦队已对涉嫌刑事犯罪行为立案侦查,两名主要涉案人员被刑事拘留。针对近两年中老年人成为传销新高发人群的特点,市工商局还把电视台作为打击传销宣传的主阵地,联合市公安局在电视台发布消费警示,提高群众识别防范传销的能力。二是加强流通商品质量抽检。2017年以来,通过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累计抽检成品油、电线电缆和农资化肥224个批次,立案查处不合格油品38起,查办农资案件8起,打击了流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有效杜绝了坑害群众利益事件的发生。三是精准发力,切实做好广告市场动态监管。2017年,我市广播电视媒体违法广告播出率连续12个月为“0”,连续12次受到省工商局发文通报表扬;四是发挥“红盾网剑”利刃,提前发布消费警示,普及网购安全知识,引导网络消费者理性消费,合法维权,维护互联网交易领域经济秩序。

2017年,市工商局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94起,结案190起,其中万元以上案件38起,案值275万余元。涉及无照经营66起、商标侵权案件13起、反不正当竞争案6起、广告违法案件27起、不合格产品案件63起、合同侵权案3起。

同时,市工商局积极做好“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广场宣传活动,把消费维权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围绕百姓消费升级趋势和消费热点,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高效处置群体性消费投诉。2017年,市工商局妥善调解处理“金色童年”摄影店和“桃花湾”水上乐园两起群体性消费纠纷事件,为两起事件涉及的近700名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万余元。

2017年10月13日,由市消费者协会和市法院联合成立的全省首个消费维权社会法庭(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在市工商局揭牌。消费维权社会法庭(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在全省范围内的率先成立,标志着我市开辟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裁决“三位一体”的消费维权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维权服务,解决了消费维权“最后一公里”问题。

发挥工商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16年以来,市工商局充分站位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局,积极承担燃煤散烧治理、烟草市场综合整治和“平安建设”相关工作,充分彰显工商职能作用,大力提升工商系统地位,全力以赴助推全市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常态化高压治理燃煤散烧,加快清洁能源替代,推动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市散烧办、市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充分支持和领导下,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全面统筹推进全市燃煤散烧治理工作,为我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了大量工作。依法关停取缔16个散煤销售点,全面拆改126个燃煤散烧设施设备,查扣劣质煤球非法销售车辆40余台次和不符合要求的劣质散煤1万余块,没收燃煤大灶和经营性小煤炉35台;高标准全面推进洁净型煤替代能源工程建设,3个洁净型煤生产仓储供应中心和15个洁净型煤销售网点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根据我市“电代煤”“气代煤”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按照300元/户的标准,对禁燃区内钟楼、煤山等5个街道办事处的1万户“煤改电”“煤改气”用户进行补贴,300万元补贴款已全部到位。

二是狠抓重点环节,深入开展烟草市场综合整治。2017年以来,在烟草市场综合治理过程中,市工商局细致摸清底数,建立工作台账,强抓重点环节,精准发力先后开展了烟草市场雷霆行动、物流寄递行业烟草市场专项行动、元旦期间烟草市场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效果。烟草市场整治行动中,我市共检查烟草销售点、超市和经营户2341户,新办工商营业执照243户,变更工商营业执照512户,注销156户,取缔无照经营5户,检查物流企业39家,查办物流寄递案件56起,查获假烟299条,真烟非法流通3386条,涉烟案件立案85起,案值达25.6万元,判刑3人,专项行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春潮带雨晚来急,正是扬帆击浪时。30年风雨历程,我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得到了迅速发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项业务工作不断拓展,监管领域不断拓宽,监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地方经济,战略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汝州工商事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017年,工商人员向消费者讲解怎样识别假冒伪劣产品

工商执法人员向小学生讲解识假辨假知识

中秋月饼市场检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