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通州一些路口安装了智能斑马线提示桩。行人闯红灯时,装置就会发出语音提示。在湖北大冶,一些路口安装了可以向闯红灯的行人喷水雾的装置。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5.0%的受访者经常闯红灯,47.9%的受访者偶尔闯红灯,仅37.1%的受访者从不闯红灯。85.3%的受访者希望推广防闯红灯装置。治理闯红灯现象,70.7%的受访者建议加强教育,提高人们遵守交规的意识。
刘思芸在北京做销售工作,有个5岁的孩子。以前外出遇到时间紧的情况,她会闯红灯或者索性不看交通指示信号,跟着其他行人一起走。自从有了孩子后,刘思芸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不闯红灯,给孩子做榜样。
“相比于机动车,我觉得行人过马路闯红灯现象更普遍,尤其是上下班时间,经常是一群人一起闯红灯。”在上海工作的杨明超认为,行人也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带着侥幸心理。“有一次我骑电动车到路口,看是绿灯就过,但是一名行人突然闯红灯过斑马线,眼看就要撞上去了,我赶紧转弯刹车,结果自己摔倒了”。
“闯红灯的人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多危险,觉得路上没车,自己快走几步就过去了,不想浪费时间等红灯,但恰恰危险就会在疏忽时发生。”刘思芸说。
调查中,66.8%的受访者指出闯红灯行为很危险,应该禁止,23.7%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大家都闯,自己也就跟着闯,13.9%的受访者表示有时等绿灯时间太长,自己就会闯红灯。
做采购工作的董懿有一次去上海出差,在邯郸路上注意到人行道有语音提示桩,如果行人闯红灯,路桩就会进行提示,告诉行人应该退回。“我站得有点靠外,听到提示音后吓了一跳,赶紧退回去了。我觉得防闯红灯装置能对闯红灯的行人起到提示的作用”。
调查中,85.3%的受访者希望推广防闯红灯装置。84.3%受访者认为防闯红灯装置对闯红灯的行人有警示作用,其中30.3%的受访者觉得作用大,54.0%的受访者觉得有一定的警示作用。14.7%的受访者认为这些装置作用不大,有的人该闯红灯还会闯。
刘思芸觉得,防闯红灯装置可以发挥类似辅警的作用,让行人尽可能少闯红灯,“我感觉大多数人都挺爱面子的,在众人面前被提示,会觉得不好意思,多少能注意自己的行为”。
杨明超则觉得防闯红灯装置能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如果硬要闯红灯,这些装置也拦不住,关键是有些人意识不到闯红灯的危险。如果不采取强制措施很难彻底解决”。
杨明超认为单纯靠宣传提高人们遵守交规意识的作用有限,应该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治理行人闯红灯的问题。
治理行人闯红灯现象,调查中,70.7%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遵守交规的意识,55.6%的受访者建议加大执法和惩罚力度,51.0%的受访者建议曝光违反交规行为,34.1%的受访者建议改进红绿灯和道路指示装置。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来自一线城市的占29.8%,二线城市的占47.8%,三四线城市的占19.2%,城镇县城的占3.1%,农村的占0.1%。
转自:5月22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