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卫:永远有干不完的事儿要闻简报庙下镇开展河流清洁行动纸坊镇全力打造美丽乡村钟楼街道共建共享人居环境公园里的国学课温泉镇邓禹村蓝莓园要开园了简讯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06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5-16

朱学卫:永远有干不完的事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村里的事儿太多了,村里的党员选举我继续担任党支部书记,我一定不能辜负全村父老乡亲的信任。今年要重点干好这几件事情:发展壮大香菇产业、修建3公里长的环村道路、把旧村部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和托老中心,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满意度。而这一切全靠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会班子,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建统领工作。”5月4日上午,温泉镇朱寨村党支部书记朱学卫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描绘着这个省级示范村未来更加美好的蓝图。

干净整洁的街道,道路两旁姹紫嫣红、绿树成荫,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一座座香菇温室大棚里村民们忙忙碌碌;每到傍晚,村里的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走进朱寨村,记者看到的是一幅安居乐业、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朱学卫2000年去洛阳创业,从给别人打小工到现在拥有自己的公司,他已经成为洛阳城区小有名气的建筑商。自己发家致富了,朱学卫就一直念叨着村里的父老乡亲,每每看到村里的人居环境与富裕村庄的差距,他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惭愧和失落感。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想法,经过与家人的充分沟通,2015年初朱学卫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由于个人的成功经历,朱学卫很快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当年2月他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当上村主任的朱学卫才知道原来村干部这么难干,信访稳定、村民纠纷、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各种各样的难题都向他压来。这些大大小小的事儿哪一个处理不好,都会引起连锁反应,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开展,比开公司复杂多了。

多年在外经商办企业的经历使他深知,要想为群众干好事,取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首先自己必须要有一身正气。自当上村支书的那一天起,他就明确要求自己的家人不能参与村里的各项建设工程,同时也要求村两委会干部时刻严守这样的规矩。正是有了这样一条雷打不动的“铁规矩”,村里的各项建设工程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赢得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支持。

2015年3月村里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集中清理路边垃圾和自建小厕所这一老大难问题。朱学卫先从自己的堂叔开始,通过讲政策、讲实际、讲亲情,使堂叔主动拆除了路边的小厕所并自行开挖下水道。这一切被其他群众看在眼里,很快,路边小厕所短时间内拆除到位。朱学卫又自己垫资20多万元组织施工队在每家每户门前砌花池、硬化水渠、栽种风景树,使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观。

接着,朱学卫一鼓作气,发动村干部先期垫资40余万元,新建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环境优美的文化大舞台、游园、标准化篮球场给村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群众文化生活异彩纷呈。文化大舞台已经连续承办了3次温泉镇大型文化活动,村里的广场舞代表队曾代表温泉镇参加我市第二届“酒祖杜康·舞动汝州”广场舞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朱寨村有一个支柱产业———近20年的香菇种植,使一部分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但因为分散发展,市场规模小,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弱,效益十分不稳定。在朱学卫的倡议下,经村两委会分析研究后决定将香菇种植作为村里的主导经济产业做大做强。村两委会借助党的惠民政策,争取财政扶持资金162万元,又鼓励菇农入股筹措资金30多万元,成立了“汝州市温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经有108户菇农加盟村里的公司,年产香菇1500吨,可创收1650余万元。村两委会因势利导,按照温泉镇统一规划,重新规划建设香菇种植示范园,将所有香菇种植户迁入园区,统一配套水电、天然气等设施,推动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集体经济壮大了,群众越来越富裕,文明新风也得以被倡导。好媳妇、好公婆、好党员等一系列评选活动风风火火,3个文艺表演队好戏连台,村里对70岁以上老人每年慰问两次,对考上一本院校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昔日的老上访户有的被安排到村里的建设工程上干活,有的被扶持搞香菇种植,再也不愿去上访了。一个风清气正、蓬勃向上的新型农村越来越美丽。

2015年以来,朱寨村一年一个台阶:在连续3年的温泉镇村级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2015年获“汝州市一星级文明村”,2016年获“省级生态村”“省级民主法治村”“二星级人居环境示范村”“汝州市二星级文明示范村”“温泉镇红旗村”等,2017年又获得“汝州市三星级文明村”“汝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等。朱学卫也先后被评为“汝州市优秀村主任”“汝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汝州市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

回想起自己3年的村干部经历,朱学卫感触颇深:“当干部就是要吃苦在前,如果不为群众干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就别去当干部。下一步将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将来集体经济收入的20%用于村里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村民们的福利,使村民们切实体会到党的惠民政策的好处。我们最近还将新修入村环线道路3公里,对街道两旁墙体进行古典徽式风格改造,发展观光农业,打造美丽的汝河湿地公园,反正天天都是早出晚归,干不完的事儿。”

郭营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