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有致的洗手池
作家张小娴在《流波上的舞》中写道,“看一个女人是否养尊处优,要看她的手。”在城市建设者眼中,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准,则要看这里的公共厕所。在住建部最新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指引下,如何有效破解公厕的选址问题、尴尬问题,提升服务能力?我市城市决策者、管理者在思考,在行动,更在提升。
破解选址难题
选址难是公厕建设中首屈一指的难题,地方偏僻解决不了市民的实际需求,新建在繁华路段则成本高昂政府无力负担。于是,我市多次召开协调加压会,将沿街单位的门面房改建为公厕,一下子巧妙化解了这个难题。
在市区繁华的商业街———望嵩路,一座标识为“无性别厕所”的公厕格外醒目。说它醒目,一方面是因为这座公厕夹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夹在鳞次栉比的商铺之中;另一方面,是“无性别”这三个字格外引人注目。原来,无性别公厕,是因为厕所里面的6个蹲位均是独立的小单间,男、女均可使用。而这座公厕的前身,则是一间生意火爆的商铺。
这里以前是销售商品,如今“销售”的,却是优质服务。
破解尴尬问题
男厕所里空落落,女厕所前排长队,甚至小女孩被父亲带到男厕所如厕,这种极其尴尬的场景想必很多人都遇到过。如何破解这种尴尬,成为我市推进公厕建设的另一问题。
在市区朝阳中路的地税游园里,一座崭新别致的建筑物,被青翠欲滴的绿色植物簇拥着,如果不是门口的5个大字———“公共卫生间”,记者很难将这一栋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建筑物与公厕联系在一起。在这个男女蹲位比例为1:1.5的公厕内记者看到,手纸、洗手液、空调、便民伞架等设施一应俱全。同时,盥洗间与如厕间分开设置,做到了干湿分离。6个错落有致的洗手池不仅方便了成年人,也为小孩提供了方便。男厕蹲便厕位与小便厕位分间布局,有效缓解了如厕尴尬。在供家庭使用的第三卫生间里,人文气息更加凸显。这里不仅有放置小孩的专用座椅,就连蹲位也是一大一小,甚至在蹲位旁边还有一个紧急呼叫按钮,可以随时呼叫公厕管理员。
而这种规格布局的公厕,我市目前已有12座竣工,只待验收合格即可投入使用。
“面子”“里子”双赢
在满足了人流荷载、功能完善等基础要求的同时,我市公厕建设以“一厕一景”为建设标准,坚持将公厕的外观审美以独特的色彩立足于环境之中。
广成东路,一座仿古式建筑让市民眼前一亮。原来,这是一座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建公厕。公厕呼应于整个城市的建筑特色,采取仿古建筑风格,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容相洽。同时,根据建设“海绵城市”要求,公厕门前铺设新型透水砖石,大大增强雨后排水能力;厕外还设置了废旧衣物及电池回收箱,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步入公厕,干净整洁、设施齐全,让人耳目一新。
门面房变公厕、空地建公厕、旧公厕变新公厕……我市公厕建设风生水起,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从细微处彰显人文关怀,以“小公厕”体现“大文明”。“公厕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现代化、文明化进程的内容之一,“公厕革命”不但意味着技术的进步,更加意味着城市环境意识和公民行为方式的转变。我市作为“公厕革命”的践行者,“一厕一景”的公厕建设,为“公厕革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凸显人文关怀
在风穴路与朝阳路交叉口的另一个游园里,一座集环卫驿站功能和如厕功能的公厕闪亮住了记者的眼。
一楼是设施齐全的公共卫生间,二楼则是有休息室、有电视、有空调、有饮水机的环卫驿站。据该公厕管理员介绍,因为环卫作业的特殊性,凌晨2点起床工作、中午补觉是家常便饭,而这座环卫驿站的投入使用,能够让环卫工人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城市保洁工作中,受到了环卫工人的一致好评。
同时,我市城区范围内还有25座旧公厕“变成”了设施更加齐备完善的新公厕;有13个因用地紧张无法建设新公厕的地段,设置了环保公厕;还有集垃圾中转功能的公厕26个,集机械清扫车辆加水功能的公厕3个等等。这总数将近120座包含人文气息、具有不同功能风格的公厕,大大提升了我市城市管理服务能力。
今年11月19日,我们将迎来第五个“世界厕所日”,一直难登大雅之堂的如厕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按照要求,一座城市的公厕设置密度须达到3-5(座)/平方千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市民期待一个设施完善的城市。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城市管理者的不懈努力下,随着一座座崭新公厕的投入使用,我们的城市人文关怀将愈加凸显,我们的城市文明标签将愈加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