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刚鑫雨)“和一起学汽修的朋友商量了,打算合伙开个汽车修理铺。”大峪镇刘窑村村民杨存义说,他一直认真收藏着学汽修时的学习资料。
杨存义77岁的母亲患多种慢性疾病,常年吃药需要专人看护,两个刚上学的孩子要照顾,因病致贫,且缺乏劳动力,明白卡上这样介绍杨存义的情况。
古铜色的皮肤,浓密的头发和胡须,根本看不出杨存义的实际年龄,在聊天中才知道他才30出头。生活的重压让他变得沉默寡言,肩上的责任由不得他外出挣钱,精准扶贫实施后他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从此就业顾家两不误。
2017年9月,驻村工作队拿来了“雨露计划”报名表,随后他报了汝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汽车修理培训班。理论学习、实操练习让他掌握了不少汽修基础知识,通过考试还拿到了合格证书。
“多学一门技术,挣钱也多条路,哪怕是去当个学徒也有底啊。”杨存义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我市通过开展“雨露计划”转移培训,给农民接受职业教育提供了机会,激发了他们改善生活的活力,从根本上为他们打通了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