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市民康先生到广成中路某银行办事,临走时一时疏忽,将自行车忘在了银行门口。回家之后,他左思右想始终想不起来自行车丢在了何处、如何丢失的。没想到,日前又到该银行办事的他,办完事出门就发现自己的爱车完好无损地停放在银行门口。历时两月,失而复得的自行车让康先生由衷感慨我市的社会风气和市民素质大幅提升。
笔者认为,这一事件首先表明了公共自行车在我市得到了广泛普及。相信广大市民都能看到,在市区的主要路道、各大商场超市和小区门前都设有公共自行车站点,且使用率很高,借还都十分方便快捷。满大街骑用便利的公共自行车,无形中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此一来,不仅那些黑摩的、黑出租受到了冲击,也让家用自行车几乎成为摆设,无用武之地。
其次,自行车如同鸡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动车、摩托车已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我们曾引以为荣的“自行车大国”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大国”。汝州作为祖国的一个细胞,自行车使用率低到无法想象,连收破烂的都懒得问津,成为鸡肋已是必然。
再次,是市民素质的大幅提高。一个文明的城市,能直接影响到市民的行为。如今在我市,乱闯红灯、随地吐痰、破坏公物、拥挤上车的行为已明显减少,良好的城市管理方式,已成为引导市民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规范,已成为市民素质与城市管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
凭空推演,不如逻辑实证。康先生自行车的失而复得,恰是这一逻辑实证的有力证明。市民素质越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效果越好。当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纪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普遍提高,天下无贼就不再是一句柏拉图式的空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