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第五十六次常务会议召开《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印发全军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召开刘国朝带队赴平顶山市直单位拜访争取支持助推汝州高质量发展变电站新间隔投运缓解用电负荷压力我市下半年征兵体检工作圆满收官说“留白”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81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9

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八月的汝州,蓝天白云,汝河水泛着碎银般的光,谷穗在箕山脚下铺展成一片浅黄。大峪镇乡村民宿和红色研学、汝瓷研学,云堡妙境民宿度假区+同丰抗日县政府旧址+弘宝汝瓷文化园,成为我市的一条经典旅游线路;米庙镇关爱留守老人,建立“爱心大食堂”;蟒川镇的“两长一兵”、网格化矛盾化解机制,为老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有益探索;杨楼镇修缮红色文化场馆,完善场馆内涵,弘扬革命文化……我市老区建设成果斐然。

我市有大峪镇、蟒川镇等7个老区乡镇(街道)。为促进老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协助党委、政府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1994年12月,汝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应运而生。30多年来,市老促会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老区脱贫攻坚、两个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传承红色基因,为老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我市成立红色场馆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由老促会承担。2021年至今,新建或提升改造马英事迹馆、刘波涛事迹馆和汝州市红色文化产业园、桃花谷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等7个大(中)型红色场馆及红墙(碑)。这些场馆大多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区精神教育基地,已经在党群中发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作用,也为青少年开展校外红色研学活动提供场所。汝州市曲剧团以抗日女英雄马英的事迹创作的红色原创大型现代曲剧《马英》,在汝州市各老区乡村巡回演出,深受老区人民的欢迎。

“现在,很多青少年不知道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吃水忘了打井人。我们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是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缺失。为此,决定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从方案制定到过程督导,力求实效。”市老促会负责人说。截至年底,我市中小学校共组织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236场,其中到红色场馆研学189场,参加研学师生7500余人次,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5000余篇;进校园举办红色故事宣讲报告会47场,参与师生23500余人次。24名全市教育系统的思政课教师经过培训,被吸纳进汝州市红色宣讲员队伍。初步从学生中培养了2200名“小小红色宣讲员”。涌现出纸坊镇韩楼小学校长李红恩,汝州市红色宣讲员、枣树庙村村民赵红等先进典型。在此基础上,2025年汝州市全面铺开“红色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的“四进”活动,让红色文化宣讲家喻户晓。

继承先烈遗志,推动老区经济发展。

决战魏马线工程就是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2002年,大峪镇党委、政府利用省市加快公路建设的机遇,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打地铺、睡窝棚,啃干馍,喝凉水”,书记、镇长带头在工地吃住65天,为了工程进度,不讲任何条件,自筹资金130余万元,投工65万个,爆破10余万炮,在大峪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仅有2万余人口的贫困小镇硬是在崇山峻岭中凿出宽11米、长34公里的县乡二级公路的路基,打开了山门。(下转第2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