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苗情、旱情调查
8月初,我市范围内连续降雨对秋作物的影响如何?8月12日,记者跟随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走访杨楼镇、庙下镇等部分乡镇时了解到,此轮有效降水对我市玉米生长发育产生了有利影响。当前,我市玉米大部分处于授粉-灌浆期,正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此轮降水有效缓解了夏店镇、陵头镇、庙下镇、临汝镇等乡镇街道共计8.5万亩玉米受旱问题,补充了田间墒情,保证了玉米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在走访中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今年,我市秋作物播种面积94.08万亩,其中玉米等粮食作物78.43万亩,花生、红薯等其他农作物15.65万亩。据农情调度数据显示,为保障秋作物生长发育需求,我市已累计开展作物追肥83万亩次,化除面积78万亩次,抗旱浇水面积135万亩次,确保秋作物搭好丰产架子。
据分析,由于6月下旬至7月初的3场有效降雨,在一定程度上为秋作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但是,7月份正是玉米等秋作物快速生长的时期,在此阶段无有效的降雨,一定程度上造成秋作物旱情显现,8月份的此次降水对我市作物生长发育利大于弊。据介绍,为做好今年秋粮作物的田间管理和抗旱工作,我市成立了抗旱调研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开展苗情、旱情调查,市农业农村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气象服务周报》,科学制定抗旱方案和技术措施,提高抗旱水源利用效率,同时指导群众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
充分利用4000余眼高标准农田机井开展抗旱浇灌,同时,组织机井维修队伍及时维修故障机井,全力保障农田应浇尽浇。密切联系水利局,积极协调前坪水库、陆浑水库、安沟水库、滕口水库、马庙水库开闸放水,确保抗旱措施落实。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修复安全饮水工程7处;坚持每天上午下午两次排查饮水困难村,储备送水车40余台,为饮水困难群众持续送水,确保用水安全。
我市还发挥抗旱资金效益,利用上级下达的抗旱资金59万元和110万元用于开展抗旱工作,计划通过公开招投标采购一批潜水泵、喷灌、滴灌、白水带等抗旱水利设备,第一时间发放至各乡镇街道及新型经营主体,确保抗旱设备发挥效用,保障秋粮丰产丰收。
同时,我市还密切关注雨情、墒情和旱情变化,充分发挥水利设施作用,科学调度水源,避免由旱转涝的问题发生。
宋乐义王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