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松汝瓷的工匠们成功将北宋徽宗赵佶所绘的《听琴图》中的汝瓷器物听琴炉,以具体器物展现出来,让宋代风雅照进现代生活。
据传为北宋徽宗赵佶所绘的《听琴图》,是一幅绢本设色工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定格了政和七年(1117年)四月,徽宗册为“教主道君皇帝”后,与朝臣抚琴论道、暗通心曲的场景。整幅作品以简约雅致的笔墨,将宋代盛行的审美意趣融入人物服饰、器物造型与氛围营造中,成为宋代美学的经典注脚。
画面中那尊香炉,后人多称“琴炉”“听琴炉”或“山石钮香薰”,亦是点睛之笔。其造型独具匠心:炉身作伸腹侈口高足杯型,以支柱炉圈过渡,整体如倒扣金钟,挺拔舒展,层次相衬,隐隐可见与古代青铜器豆、汉代博山炉、唐代熏炉的一脉相承;穹式炉盖上,六龙与博山纹浮雕精雕细琢,中心提纽突起如盛开莲花,莲蓬颗颗莲籽化作镂空圆孔,正是烟气袅袅的出口;底部承盘朴素简洁,可注热水,借热气浸润炉香,让烟气如云雾般悠然弥散,与琴声相映成趣。
古人云“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搭配汝瓷的“养器”特质,恰是“器养香、香养人”的循环———汝瓷的温润中和了香材的偏性,香材的灵气又为器物增添了生机,暗合中医“阴阳平衡”的养生之道。
为使这帧名画中的御用器皿走出古卷,玉松汝瓷的匠人们遍查史料,历经十数次试烧,反复打磨器型与釉色,终于让宋代风雅照进寻常生活。复原的听琴炉,釉色莹润如玉,线条简洁流畅,既还原了原画中器物的古朴神韵,更延续了宋代内敛含蓄、朴拙雅致的文人风骨,令千年香韵与琴音,在案头静静流淌。
郭营战